第702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聽到鐘會的質問,杜預再次開口說了起來,這一次他說的更加詳細具體,實際上,這么大的工程,細說的話是多久都說不完的。 當人數達到一個規模之后,再小的問題都會變成大問題,光是他們拉失都能成為一個大問題,何況是其他的。 但是鐘會要聽,那杜預便講。 杜預顯然是做過準備的,從廟堂對這些人的糧食補貼,說到冬衣,再說到了那些無家可歸者的安置,說起了維持秩序 當兩人回到了鐘會府邸的時候,杜預都不曾說完,兩人進了書房,杜預繼續講述著,鐘會則是處理著手里的奏表。 杜預說的是口干舌燥。 他也不明白鐘會到底是想要聽自己的想法,還是在故意折騰自己。 杜預跟羊祜都是那種很懂得保護自己的人,他們不會輕易去得罪權貴,尤其是鐘會這樣不正常的權貴。 “好” 鐘會忽然放下了手里的筆,抬頭看向了杜預。 “你是認真想過這件事的?!?/br> “當今廟堂里多是靠著諂媚上位的jian賊,伱還是有些治政之能的,能從多個方面著想,還拿出了對應的解決之法?!?/br> “往后我若是擔任尚書令,身邊自然就需要像你這樣的后生來相輔?!?/br> 他從一旁拿出了文書,遞給了面前的杜預。 “這是” “這是你要的各地需要安置百姓的統計表,只有中原幾州,下頭那幾行都是,其余各地的會在不久后送來?!?/br> 杜預一愣,隨即問道:“您是” 鐘會此刻認真的說道:“這處置政務啊,不是說你遇到什么事就去想辦法解決什么事,在擬定一個政策的時候,你就該去想到這政策會引起什么樣的后果,做好對后續影響的解決方案,然后再去做?!?/br> “處置政務猶如修建一座大廈,打地基的時候就得去測量整個大廈的道路,而你們這些人,將治理政務當作是趕路,遇水便搭橋,遇山便越嶺這如何能行?” “我很早就讓各地刺史們做好了相應的準備,不過,我當初是想要通過別的方式來解決,既然你都提到了,那就按著你的方式也不是不行,還能讓我抽出時日來多做些其他事情!” 杜預急忙行禮稱是。 鐘會這才說道:“你與張華等人不同,你是有底子的,只是你出仕之后,只是在尚書為郎,不曾經三臺,更不曾觀四方,故而少閱歷,若是陛下能將你放出去,讓你在地方為刺史三年,或許你會更有長進?!?/br> “不過,陛下大概是不會將你外放你且先辦好這件事,想要完成這件事,不是待在洛陽內就可以的?!?/br> “你是必定要外出的,這對你也是個不錯的機會?!?/br> 鐘會的言語里竟有些勸導的意思。 說了許久,這才放杜預離開了此處。 劉淵一直都站在門口,直到送走了杜預,這才回到了書房。 “老師我看那人,相貌平平,說話的時候中氣不足,雙眼不敢直視您,為什么還要跟他說那么多呢?” 聽到劉淵的話,鐘會瞥了他一眼,“他身為尚書臺之臣,今日不曾問過我,就向陛下上奏,我本來是想要教訓他的?!?/br> “但是你看看他,我故意去辦其他的事情,不去看他,但是他不曾因此而怠慢,說的很是詳細,我若是沒有打斷,他就不會停下來?!?/br> “況且,他說的都很好,我想要訓斥都找不到什么理由?!?/br> “他現在就差點閱歷而已,若是能完成這件事,往后就是比不過我,也能成為當世能臣之一?!?/br> 劉淵驚呆了。 跟著老師學了這么久,他頭次聽到老師夸贊一個相貌平平之人。 其實杜預長得并不差,但是達不到鐘會心里的那個標準,只能是“中人之資”。 “好了,你也別愣在此處,我令人抄寫了一封朝議記錄,你拿去多抄寫幾遍” 劉淵趕忙接過,低頭稱是。 “別只是看,要多想想他們為什么會如此上奏,他們的想法是什么,為什么會改口,這些都得去學!” “唯??!” 杜預回到府的時候,魯芝正等著他。 魯芝看起來心情著實不錯,嘴角都洋溢著笑容。 看得出,他最近跟何曾的配合相當的不錯。 兩人相見,杜預請他進了書房。 “方才看到鐘會將你帶走,他不曾為難你吧?” “不曾,鐘仆射只是幫我查缺補漏?!?/br> 魯芝搖著頭,“老夫也是驚詫,這廝得勢后愈發的張狂,誰都不放在眼里,對別人的奏表向來是嗤之以鼻的,今日怎么會開口幫助我們呢?” 杜預說道:“鐘仆射是有大志向的,如今的他,幾乎也能算是廟堂之首了,他立志要輔佐圣王,建立偉業” 魯芝頓時就明白了,他嗤笑著罵道:“這廝是不把我們當同僚,把我們都當下屬啦??!” 他就說這廝怎么沒有再來反對他們,還出面來幫他們呢。 只有對同僚才會有攀比心,想要在對方面前證明自己,但是鐘會如今儼然不把這些尚書們當成同僚,直接當成了自己的下屬。 對下屬那就沒有什么好攀比的了。 這個結論讓魯芝又生氣又想笑。 這是個什么玩意?。?! 不知為何,杜預似乎對鐘會改觀了不少,他沒有再說鐘會的壞話,直接問起了魯芝所cao辦的大事。 “呵,可別提了,還是陛下說的對?!?/br> “我將各地的情況告知陛下的時候,陛下說:當今這些大族,全部處死尚且有無辜之人,可殺一釋一,定有漏網之魚!” 杜預也不好多說什么,宗族變得龐大之后,肯定是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況且如今各大家族的領袖本身都談不上什么道德之士,何況是其余人呢。 魯芝這次來找杜預,就是為了這次的“雇民”之事。 魯芝拿出了如今國庫的清單,這東西在幾年前還是不能查的,到如今,也沒有什么不能查的東西了,敢阻撓的人只會死的一個比一個慘。 兩位尚書要認真的計算,然后盡快的開始進行這件事。 若是能辦成,不敢說讓天下一躍為盛世,但是絕對能讓國庫充實,從此可以大手大腳的花錢,不必擔心糧食問題! 第36章 風險 錢糧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而如今的雇民之事,其實就是在“玩弄”錢糧。 這件事風險其實還是挺大的。 就拿司隸舉例,當今司隸州脫離主人的佃戶數量達到了二十余萬,其中無法得到耕地,無以維持生計的能有十四萬,這十四萬人一年要消耗多少糧食呢? 這還只是一個州,大魏江山這般遼闊,到世家大族極為強勢的兗,徐,豫等地,這個消耗又能達到多少呢? 至于為什么皇帝執意要將佃戶分離出來,不讓他們繼續給大族耕作呢? 這是因為此時的稅賦不只是有田租,還有人頭稅,家產稅,還有調,役等等。 若只是限制耕地的數量,而不限制他們隱藏戶口,雖然對田租的影響不大,但是會影響其余幾個方面,他們被隱藏起來之后,就無法成為廟堂的勞動力。 說到底,這還是封建皇權跟封建門閥搶奪剝削材料。 佃戶本人的意見,其實對雙方可能都不是那么的重要。 廟堂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維持這么多人的開銷,能保障各地的建設成型。 這幾乎會掏空國庫,出現很嚴重的財政赤字,可能還需要臨時的加賦。 這也是廟堂的常規cao作。 國庫若是破產了,就可以讓天下人去分攤,例如增加獻禮,規定每個人必須要給國庫一些錢糧,又或者干脆征收一些雜稅,甚至是提前征收明年的稅等等。 反正辦法是不少,可這些辦法不是什么好辦法。 用這種辦法來維持國庫的廟堂,遲早會出大事結果會比破產更加嚴重。 漢武帝就曾發明出不少的辦法來挽救幾乎破產的國庫。 這也引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好在人家的后代算是爭氣,沒有釀成更大的惡果。 此刻,杜預也是有些擔心。 如今大魏的國庫實在是算不上太充實。 先前討伐蜀國和吳國,耗費巨大,每一次動兵,那都是在燒國庫的錢糧。 原先的滅蜀,就燒了大魏十億錢,五百萬石糧。 而后滅吳 要不是過去曹髦整頓吏治,分發公田做了不少事,只怕討伐吳國的時候國庫就得見底了。 如今雖然不曾見底,但是也不能說太充沛,勉強維持。 而這次的雇傭,必須要非常的謹慎。 魯芝開口說道:“陛下仁義,倘若造成國庫空虛,要去征收獻禮雜賦會使陛下威名受損,也可能會釀成惡果?!?/br> “故而,我們必須要計算清楚,既不能讓那些流民餓著,也不能讓國庫出問題?!?/br> 他們的想法,就是撐到明年稅收之前,稅收一上來,就可以繼續加大支持,再熬到明年的稅收之前 只要一個步驟出了問題,計算出了偏差,那就得惹出大麻煩。 杜預的算學極為出色,魯芝管了這么多年的錢糧,這方面的能力也不算太差。 兩個人便在府內忙起了這件事。 他們召集了各自的精英來幫忙,同時也是下令給各地的州,讓他們開始行動。 司隸州本該是由司隸校尉來負責這些事情的,但是一來九卿已經變成了虛封,二來也是司隸校尉換個了人,因此,杜預決定親自來做。 只有親自來做,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以后也更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