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不過,陛下,交州以外多山林,沒有太多適合耕作的地方,而且多瘴氣病疫,猛獸頻繁,況且此小國也不曾對大魏無禮,陛下為何想要去討伐他們呢?” 曹髦認真的說道:“因為他們有人?!?/br> “交州此番經歷多次戰亂,十室九空,石刺史的上奏里說,交州當今只剩下了四十余萬人?!?/br> “相同情況的還有幽州,涼州,南中,西域等地?!?/br> “若是想要治理好這些地方,就需要大量的人,不然,就是被戰亂所摧毀的那些城池和道路,都不知要多久才能修建好?!?/br> 曹髦面對自家將領的時候,沒有再說什么正義凜然的話,很是干脆的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扶南之地或許沒什么,最多也只能起到一個海上交通的作用,但是他們的人卻可以遷進交州來種地建設。 若是文官聽到曹髦的話,或許還會裝模作樣的勸他幾句,說什么不可輕興刀兵之類的,但是在座的幾個人都是軍中悍將。 他們是完全不在意這些事情的, 曹髦跟他們攀談了許久,擬定了一個對南中以及交州地區的長期發展思路。 等到了晚上,他們幾個方才離開,鐘離牧是最后一個走的。 他的心情很是激動,但是卻不是很明白,作為一個外來人,尤其是在吳國地位都不是很高的外來者,他直接空將大魏九卿。 這讓他頗為惶恐。 雖然他知道如今九卿在大魏都是虛設的官員,只是有個名頭,但是他覺得自己似乎配不上這個臨時的名頭。 等到其余三人分別告辭離開之后,他方才上前大拜。 “陛下對臣這般寵愛,臣心里感激不盡,只是臣無德無能,又不曾為陛下建立半點功勛,如何能擔當這般大任?” 曹髦笑了起來。 “過去不曾立下功勞,那往后還不能為朕建立功勛嗎?” 看到鐘離牧還是不肯起身,曹髦方才說道:“其實這次提拔你,是因為有大事要你出面?!?/br> 鐘離牧這才起身,“請陛下下令!” “勿要這般,且先坐下來吧?!?/br> 曹髦笑著示意他坐在自己的身邊,這才開口說道:“先前,陳泰上奏,說是要將一些吳中大族遷徙到中原來,對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 鐘離牧出身大族,但并非是絕頂大族,在吳國算是不上不下。 鐘離牧當即回答道:“吳地大族盤踞,眷養私兵,私藏甲胄強弩,這些事情是天下人都知道,將這些人遷徙出吳地,讓他們無法繼續在地方上作惡,這是對的?!?/br> 鐘離牧的父親較為清貧,這種習慣傳承到了鐘離牧身上,他年少的時候曾在地方上耕作,自食其力,是少有的那種大族。 而歷史上,他逝世的時候,一貧如洗,沒給他的孩子們留下多少東西 在這個天下,能以清貧聞名的大族之人實在是太罕見了! 中原也就有個胡威,吳國也就一個鐘離牧。 曹髦笑著說道:“陳公還專門上書,說了你家的情況?!?/br> “你作為名門大族,卻沒有多少耕地,靠著自己的俸祿來維持生計,事事親為,做事公正,無論是地方的官員還是百姓們,都很是敬重你?!?/br> “倘若吳國的大族都如伱這樣,朕又何必要讓他們遷徙呢?” 曹髦認真的說道:“吳地遠離廟堂一段時日了,這里的大族距離朕太遠,少受王化,多行不軌,朕如今決意將他們都遷出吳地來?!?/br> “但是目前陳公所擔憂的,就是這些大族會教唆地方的百姓們,蒙蔽他們,將廟堂治理地方的善政,扭曲成是對吳人的欺辱朕需要一個在百姓里很有威望和公信力的人來代替朕去完成這樣的大事?!?/br> “其實要你做的事情也不多,大族遷徙的先后順序,由陳泰來做,運輸他們的事情,由王基派人來做,而您要做的,就是持節,前往吳地,防備他們教唆百姓有陶璜來相助,這件事應當是不難的?!?/br> “這是其一,第二件事,是吳地的諸多蠻夷?!?/br> “你當初平定這些蠻夷,在他們之中很有名望?!?/br> “朕在中原,所推行的乃是教化之政,吳國也不能例外,倘若沒有你這樣的人來聯系,那陳泰冒然去接觸,就怕會因為誤會而彼此交惡?!?/br> “南國人少,朕不希望再看到有這樣的事情發生?!?/br> “想要持節,去完成這些事,就得有足夠的官職,朕所以任你為九卿?!?/br> “朕記得,你在吳國也曾持節,應當是有些經驗的?!?/br> 鐘離牧似乎是明白了,他再次朝著曹髦行禮拜見。 “臣領命!” 兩人又談了會吳國的事情,曹髦便讓他離開了。 等到他也離開后,張華方才走了進來,他是很早就知道冊封結果的。 “陛下,鐘離牧可是答應了?” “應了?!?/br> “這人跟其余大族本來就不是一路人,他父親擔任樓船校尉的時候,他都要耕讀為生,親自下地去勞作,可見他們的清貧,此人善政,又知軍略,有軍功,有資歷,可就是升不了官他也知道吳地的問題,是不會推辭的?!?/br> “出面遷徙大族的事情,最好還是派一個吳人來做,這樣才不會被那些人說成是魏人欺辱吳人?!?/br> 就在兩人商談的時候,忽然有近侍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陛下??!” “出了什么事?” “太學內有名士辯論!” “士人傷了六個” 張華大驚失色,“怎么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夏侯和他們呢?他們難道就沒有去制止嗎?” 他急忙看向了一旁的曹髦。 卻發現曹髦的臉上竟帶著笑容。 “陛下您這” “朕聽人說,先秦前漢的時候,大家們進行辯論,口舌之爭后,偶爾也會動手比試!” “本以為我大魏士人少武德,皆服散飲酒,沒想到,如今倒也有些前漢風采啦!” 張華卻只覺得頭疼,“陛下??!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第34章 國之重臣 張華沒想到,皇帝居然還能為了這樣的事情而沾沾自喜。 哪有人會因為自家名士打起來了而感到欣慰呢? 那可是太學??! 這簡直就是有辱斯文! 張華再次問起了情況。 這次打起來主要是因為鄭王之爭。 鄭學跟王學爭斗了很多年,但是原先并不算很激烈,大概是因為影響只是局限在學術范圍內。 可如今就不同了,這關系到了官學的正統性上。 當譙周重新拿起了荀子的諸多主張來反對當今的玄學理論,甚至準備砍掉鄭學的立足之本時,雙方的矛盾頓時就加強了很多倍。 王肅過去的理論,哪怕是被皇帝所接納,也只是會壓制鄭學,可如今的理論體系一旦確立,那就不是壓制,而是要被消滅了。 孫炎已經開始召集自己在各地的弟子們和好友們,準備將這些無君無父,眼中沒有天命的家伙給打倒。 譙周不擅長言辭,架不住他背后有人撐腰。 曹髦是偏向譙周的,在曹髦的帶動下,譙周得到了很多無形的力量,遠不是明面上只有荀家支持那么簡單。 太學的夏侯和,鐘毓等人,實際上都是偏向譙周的。 他們本人的想法未必是偏向譙周,但是立場一定是在那邊的,不然他們也坐不到如今的位置上來。 曹髦并不著急。 想要在此時進行一場徹底反宿命反天命的學術變法,這是幾乎不可能的。 主要是自己沒死,要是自己被當街所殺,過上百余年后,皇帝被人按著龍椅上毆打,這種宿命論或許會削弱很多但是如今,曹髦的杰出表現只會加強這種宿命論。 但是,上下皆迷信的局面是一定要改善的。 玄學的蔓延一定要被遏制! 曹髦看向了一旁的張華,“譙周作為大名士,居然帶頭鬧事,這實在是不妥,你可以多去勸阻他?!?/br> 張華問道:“那孫炎等人那邊?” “他們那邊也會有人去勸阻的?!?/br> “讓刑部尚書魏舒前去吧?!?/br> “唯” “這樣的事情,能處置的你就自己處置,不必事事都來告知?!?/br> 曹髦很明白,雖然這治國思想也是大事,但并非是最重要的大事,當今廟堂的當務之急,還是抓緊時間來干那些世家大族。 此刻,杜預也是按著陸抗所提出的建議,正式的提出了上奏。 也就是由廟堂來雇傭那些佃戶,進行建設和開墾。 這提議一出,就將洛陽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學術大事給壓下去了。 廟堂花錢來用人,這還是過去不曾出現過的事情,不少大臣都覺得這有些荒謬,向來都是百姓給廟堂拿錢,怎么還有廟堂給百姓拿錢的呢? 況且,國庫經得起如此折騰嗎? 因為這件事的爭議太大,曹髦最后都只能開朝議來商談這件事。 曹髦坐在上位,打量著坐在自己左右的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大臣們。 他們看起來當真是一個比一個要正義。 在賞田令的問題上,他們是不愿意站出來的,因為這件事直接關系到了他們的利益,若是冒然開口,容易被皇帝拔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