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嗯,這位潘岳,便是后世人常常念叨的潘安。 這兩人不只是長得好看,兩人都非常的聰慧,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大的名氣了。 他們都精通經學,會作文章,是標準的士人模板。 四個人就此攀談了起來。 這兩個人對郭平的態度都比較的恭敬。 夏侯湛還好點,哪怕是知道了郭平的身份,也沒有因此而高看郭平幾分,還是保持著距離感,完全的一個冰山美人。 但是潘岳就不同了,他得知郭平的身份之后,急忙走上前來,主動的拉住郭平的手,態度都顯得有些諂媚。 盡管如此,配上他的那張臉,也絲毫不會讓人覺得厭惡。 甚至會覺得受寵若驚! 四人聚在一起聊著天,氣氛也還算是融洽。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走來了一個人。 此人看起來身材高大,眉頭緊皺,朝著他們的方向便走了過來。 陳植看到了他,趕忙對一旁的郭平說道:“來找事的來了!” “那人喚作王默,字處靜,乃是先前被我們所毆打的王濟堂叔” 郭平聽聞,臉色大變。 莫非這廝是來尋仇的嗎? 王默的雙眼死死的盯著陳植和郭平兩個人,徑直朝著他們走來。 就在對方距離他們只有三步距離的時候,忽然有人從他們身后走了出來,一把將郭平等人推開。 就看到那人擋在了路上,身邊還跟著幾個人,正似笑非笑的看著王默。 “王君有何指教???” 此人正是東海王曹啟。 而跟在他身邊的幾個人,緩緩的包圍住了王默。 王默趕忙行禮拜見,“大王?!?/br> 曹啟卻沒有理會他,只是回頭看了一眼郭平,“你們且去那邊等著吧,譙公很快就來了?!?/br> 郭平低頭稱是,帶著陳植就要離開。 王默趕忙叫道:“大王,您實在是誤會了,我是想找他們兩人當面拜謝的?!?/br> “先前我那猶子王濟無禮,居然敢強買強賣,若非公子平出面制止,真不知他還能惹出多大的亂子,此番前來,就是特意要拜謝他?!?/br> 曹啟大手一揮,“拜謝就談不上了,等回去之后好好管教伱家中子弟就是了,別覺得尚書令的子弟們,就可以在洛陽內肆無忌憚,這天下可不姓王?!?/br> 王默再也不敢多說,朝著曹啟行禮,轉身就走。 第29章 連璧 曹啟冷冷的看著對方離開,這才轉身走到了郭平的身邊。 郭平抿著嘴,不情不愿的開了口。 “仲父?!?/br> 雖然曹啟要比郭平年長不少,但是過去他們一同在王肅門下求學,是玩的很不錯的朋友,大家你追我趕,玩的不亦樂乎。 結果略微長大之后一看,兩人年紀上只差了幾歲,但是輩分卻差了一代。 曹啟是曹髦的弟弟,而郭平是曹髦的養子。 按照禮法,是不能再像過去那般相處了。 曹啟笑了起來,“起來吧,勿要這般不情不愿,我才幫了你呢!” “我覺得,王君倒也不敢對我們出手” “你可別覺得有父親為你撐腰,他們就不敢對你出手了,他們想要整你,辦法可有的是,保證讓陛下都說不出話來?!?/br> “往后要當心些,這一家人各個都是小心眼的?!?/br> 曹啟抱怨了了幾句,這才將身邊的人叫到了他們面前,為他們介紹了起來。 “此人喚作樹機能,乃是我的至交好友,涼州人?!?/br> 郭平忍不住多看了這人一眼。 這名字甚是古怪。 聽起來像是鮮卑人。 但是看他的相貌與穿著,倒是與中原人沒有什么區別,樹機能笑著與郭平行禮拜見,一口流利的雅言。 曹啟又指了指另外一個人,“此人喚作劉宏,乃是前鎮北將軍劉公之子?!?/br> 郭平打量著這兩位兄臺。 這兩人都是人高馬大,看起來很是雄壯,一左一右的站在曹啟身邊。 曹啟隨著帶著他們離開了這里,走到了高臺對面,這里距離高臺很近,而且還有甲士看著,尋常人不能靠近,這里是只有那些祭酒或者是重臣才能去坐的地方。 曹啟就帶著他們來到了這里。 曹啟作為東海王,自然是有資格坐在這里的,而郭平等人也可以跟著他入座。 看到曹啟,那潘岳的態度就更加的熱情了。 就在他們交談的時候,遠處來了一行人馬,為首的兩個人,輕笑著與周圍的士人們回禮,就連曹啟等人也趕忙起身。 那兩個人,一個就是最近在洛陽內聞名的譙周。 另外一個則是經學大佬荀顗。 兩人有說有笑的走在最前頭,這一下,郭平和陳植對視了一眼,也都明白了到底是誰在背后幫著譙周。 譙周與眾人行禮拜見后,便坐上了那個高臺。 按著譙周自己的名聲來說,他想要在太學里搞這么一個大活動,還是不太行的,但是有荀家來幫忙,那就沒什么問題了。 譙周不擅長交談,他選擇直入主題,說起了經典。 譙周治理六經,比那些考核的人還要多出一本來,但是此刻,他給眾人所講述的,竟然是《荀子》。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譙周的開頭就是從《天論》開始的,每說一段,就會給與自己的注釋,結合一些天下所發生的大事,再說一說如何與當今結合。 “當初后漢之時,地方連年祭祀,每年的春季都不忘記儺戲,可是為什么天下還是發生動亂呢?” “有人說是因為當時的皇帝不賢,遇人不淑,故而上天降下了各類的災害,可這些災害難道是在他們時期才出現的?在他們之前就沒有了嗎?” “如今各地也同樣發生了災害,但是廟堂里的群臣不夠賢明嗎?是陛下不夠英明嗎?” 譙周開始了自己的講解。 這一刻,士人們錯愕,眾人竊竊私語。 天人感應在此時早已深入人心,幾乎達到了沒有人不信的程度。 封建宿命論達到了極點,實際上,就在前不久,譙周自己都是封建宿命論的成員,但是,皇帝不是,因此,譙周也就不是了。 上一個叫囂著要打破封建宿命論的人,還是曹魏大臣仲長統。 此人作《昌言》,在他的著作里,他提出了要以人事為本的思想,認為天即自然,沒有意志和目的,一切都要靠著人為。 但是他出生實在是太早了,他生活在東漢末年,因此他的思想被認為是狂妄的,他本人也背負了狂生之名。 倘若他能晚出生百年,想來就沒有人會這么說他了。 就說譙周如今的這些言論,若是放在五十年前,估計就得有人直接起身來罵他,認為他不知天命,該拉出去處置。 但是現在嘛,各種思想和主張都有,大家的接受性也比以前強了很多,故而聽到譙周的這些話,士人們雖然驚訝,但也能聽的下去。 譙周如此說了半個時辰,終于有人站起身來質問了。 “譙公不知天命,難怪蜀國會滅亡,倘若沒有天命,譙公可能告知,為何蜀國會滅亡呢?為何大魏能行大一統呢?” 起身的這位名士,他是太學里的賢人。 此人名為孫炎,是整個太學里的重量級大佬,他的老師叫鄭玄。 光憑著這一點,他都能吊打整個太學的名士們了。 而他跟王肅向來過不去。 在鄭王之戰里,他一直都是站在自家老師這邊跟王肅作對。 王肅很厭惡他,就作了圣證論來對付他,兩人的爭斗過程之中,孫炎算是被王肅壓了一個頭。 盡管如此,那也非常的厲害了。 他算是當今鄭學里最有代表力的人了。 而他的主張,就是從鄭玄那里延續下來的絕對宿命論。 他們認為皇權就是無比神圣的東西,天子就代表著上天,故而要對天子絕對服從,這是天命,若是不服從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后果。 后世常常出現的“君要臣死”之類的話,就是他們的主張。 但其實早期儒學并非都是這樣的主張。 譙周的這番話,顯然跟孫炎等人的主張是不合的,因此孫炎最先出面來反駁。 孫炎本人也是教導了很多的弟子,其中就包括了那位匈奴名士劉宣,劉宣還算是鄭玄的徒孫呢! 孫炎的這句質問也是非常的銳利。 譙周卻是半點都不慌,他回答道:“蜀國滅亡是因為國力弱小,比不上大魏,大魏興盛是因為皇帝賢明,群臣恪盡職守,將領們勇敢無畏?!?/br> “混賬話?。?!” 孫炎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