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劉禪想要一批不會煩著自己,不會整日勸諫,上書,談論治理之事的人,黃皓若是沒有劉禪點頭,能進行這樣的人事調動嗎?” 曹髦總結道:“說起來,這還是因為劉禪的問題?!?/br> 張華和郭責自然都是同意這一說法的。 曹髦沒有再理會這件事,陳祇的病逝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毀滅之路方才剛剛開始,沒必要盯著不放,要相信黃皓還能整出更多的花活。 曹髦再次看起了一旁的諸多上表。 先前的殿試,曹髦主要就是做兩件事。 進一步擴散王學的影響力,同時看看這些年輕的士人們是否能拿出些自己的理解來。 這兩個目的,曹髦都算是勉強達到了。 首先就是王學,能走到殿試這里的士人,幾乎都是出身頂級大族,經典能力不容置疑,況且,他們作為年輕一代,接受能力更強,在短暫的查看了王肅重新注釋的太玄之后,這些人頓時沸騰了。 有幾個甚至因此而影響到了考試的發揮。 但是他們都覺得這很值當。 他們也對這經典很好奇,可是一直都沒有機會,他們也沒想到,殿試居然會成為這么一個好機會。 曹髦也打量了他們的臉色。 王肅在此刻算是大魏第一大儒,他的學問被稱為王學,跟鄭玄并列,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哪怕是杜預成長到巔峰時期之后,成為了大經學家,他撰《春秋左氏經傳集解》。 這本書同時是個大雜燴,但是跟王肅不同,杜預的這盤大雜燴,主要是吸納儒家的諸多經典。 純論經典的水平和影響力,比王肅是要差了些的。 另外,杜預這種糅合多部經典,重新排列和杜撰的行為,跟王肅極為相似,很難不懷疑杜預在治經的過程之中是否受到過王肅的影響。 盡管雙方的學術理論是不同的,但是連王肅都受到了鄭玄的部分影響,杜預不受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一代的經學家,都會吸取前人的經驗,哪怕你是要反對,你也得去先看,先學。 杜預治理經典是在他年老清閑的時候,現在還沒有達到可以鉆研的地步,而其余幾個經學家,如竹林的那些哥們,說起來,他們在詩文上的才華更高一些,經典造詣其實連注釋太玄都有些困難。 王肅的水平就代表了當今大魏最強的水平。 他的學問拿給這些毛頭小子們去看,那是降維打擊,想要反駁??先去將太玄啃明白了再來吧。 他們迅速為其中的內容而著迷。 王學的最大作用,就是解決士人們心里的困惑。 強如杜預,他的心里其實也是很復雜的,他堅守著儒家的學說和道德,可是他卻又無法用那套學說來驗證自己所看到的東西,所以他最后試著自己做出解釋。 王肅直接用三世和九贊來讓他們解開了心結。 這當真是利器,曹髦都能看到那些士子們臉上欣喜若狂的樣子,他們所交上來的奏表,也很有意思。 有人覺得,應當盡快完成大一統,大一統才能看到太平世。 有人覺得,應當提升廟堂的收入,增加天下耕地的數量,這才能看到太平世。 有人覺得,應當召集大家繼續研究學問,只有經典才能領著他們看到太平世。 這些奏表,說實話,跟尚書臺的奏表比起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曹髦欣喜異常。 終于啊,這些人不再說什么應當隱居山林,或者人人自己管自己的那種荒誕的東西了! 哪怕是經典治國,那也說了要研究經典不是?只要做事,那就是務實! 曹髦非常的喜歡這些務實的回答。 他看著一旁的奏表,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消失過。 正元三年,對曹髦來說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年,諸事都變得非常順利,在前兩年付出了大量官吏性命的代價之后,今年終于時來運轉。 這說明,大魏的馬車已經被拉出了泥潭,又回到了正確的道路上。 而王肅則是為眾人指向了一個方向。 看著皇帝臉上的笑容,張華都不由得覺得開心。 等到曹髦放下了又一篇上表,張華這才說道:“陛下,那些士子們出去之后,都跟親近者談起了太玄經的新內容,洛陽大驚,人人都想要拿到那本書,鐘公的府邸內甚至遭了賊!” “現在幾乎所有的士人都在談論這三世,他們都希望王公能出面,給眾人講述這學問?!?/br> 曹髦笑了起來。 “好啊,那群臣的態度呢?” 張華說道:“王公先前說這些學問乃是群臣梳理,由他來書寫,因此群臣都很開心” 曹髦搖著頭,“光是賞賜司徒公,他們就算如今開心,往后也一定會有意見,可以再賞賜一下其余大臣們,只望他們能幫著王公造勢,所有參與了這件事的大臣,都給送去一套書,告知他們,不許外出,就連家中子弟,最好都不要傳?!?/br> 張華笑了起來,急忙稱是。 此刻,王學的部分內容已經傳了出去,光是流傳出去的這部分,都已經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竹林兄弟們再也忍不住了,此刻已經開始主動尋找這經典。 曹髦終于放下心來,這王學的事情,已經不需要自己再去想辦法了,接下來就交給裴秀緩緩去辦理吧,要相信裴秀的能力,這人雖然看起來不著調,但是cao作確實很秀,沒有辜負他的名字。 接下來,要擬定一個新的目標了。 滅蜀。 第13章 如趙括故事 “當初沒有參軍的時候我就在這王屋山里了,如今參軍了還要上這王屋山,我這中軍不是白當了嗎??” 幾個新甲士看著遠處的王屋山,心里忍不住的吐槽了起來。 羅憲嚴肅的看著面前的幾個將領。 “諸位都是從各營內所召集的能將,這些甲士也都是體力出色的精銳?!?/br> “接下來,我要領著你們登山,倘若途中有一人掉隊,全軍一同受罰??!” “天黑之前,必須要到達山頂,駐扎營地??!” 羅憲大聲的說道。 他如今幫著cao練中軍的山地營,這山地營是原先的中壘營所該設的,曹髦并沒有增設一個營,反而是選擇改設,主要是曹髦不想要再提升中軍的數量了。 司馬師時期,為了應對地方可能出現的叛亂,也是因為對外將的不信任,只能是大規模的征召,瘋狂的增加中軍的數量,在司馬昭時期,中軍的數量一度達到了二十萬。 曹髦卻覺得,二十萬精銳來保護洛陽,這實在是有點太奢侈了??! 這耗費的糧食也是巨大的。 有些時候,軍隊不是越多越好。 而且,大魏的地方軍隊也不少大魏的軍隊真的是太多了??! 只是,如今還有蜀國跟吳國,只能是繼續維持這樣的兵力,等到滅掉了這兩個家伙,曹髦將會留下最精銳的那些,撤掉其余的甲士。 這場軍事競賽,猶如一場馬拉松,吐血的馬拉松,誰也不敢停下來。 蜀國維持著近十萬人的軍隊,國庫常年空虛,吳國強行維持著十五萬的軍隊,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魏國是最兇狠的,中軍加各地的外軍再加戍邊軍團,都能超過五十萬人了 要知道,這規模的軍隊放在后漢真的是很嚇人的。 要知道,后漢時的兵力也才三十萬左右,那還是個大一統的王朝。 這帶來的財政壓力也不小。 這支新的山地營,他們的主將是胡奮。 將軍胡遵的兒子。 這人雖然出身很高,但是年少的時候是以士卒的身份跟著司馬懿打仗的,也是一個狠人,他在歷史上平定了劉猛,參與滅吳,戰功赫赫。 好玩的是,這位悍將打了很多年的仗,年老時跟著杜預一樣喜歡上了讀書,開始做學問寫文章,而他居然還寫的不錯,出任地方的時候,對百姓也不錯,因此得到百姓們的擁戴。 此刻,他被安排為校尉。 在外人看來,他的官爵是被降了,可胡奮自己卻不這么想,中軍校尉跟外將的校尉可不同啊,是單獨領著一支營,而中軍的一個營往往有接近兩萬人的規模。 中軍的軍隊接近二十萬,一共就十個營。 哦,對了,還有個虎豹騎,十一個。 而且,山地營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支營建立是為了什么。 滅國之功啊,這幾乎是所有將軍們的追求。 胡奮身披重甲,站在一旁,看著面前的精銳軍隊,又看了看一旁的羅憲,心里沒有半點的不悅。 胡奮并不擅長山地戰,羅憲就是從最擅長山地戰的地方來的,有此人來幫著自己cao練,還傳授自己山地作戰的經驗,胡奮開心都來不及呢,怎么會生氣呢? 他很是虛心的跟羅憲請教,這些時日里,也知道了很多山地作戰所必須要懂的事情。 胡奮此刻低聲問道:“羅將軍,接下來就是要這般cao練嗎?會不會熬壞他們的身體?” 羅憲認真的說道:“蜀國會招納那些生活在山地里的百姓們來擔任軍隊,他們在山中前進,如履平地,這都是因為他們自幼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如今所招募的壯士,大多都是來自山川之中的,而想要讓他們形成更強的配合,就是要讓他們在山里cao練,在山里生活” “而且還不能只是在一種地形下,諸多山地,其實差距非常的大,故而,接下來的時日里,就是要帶著他們前往各地奔波了” “不過,這后勤的事情” 羅憲看向了胡奮,胡奮拍打著胸口,“您不必擔心這個問題,陛下說了,后勤保障絕對到位,就按照您的說法,可以讓他們多吃rou食,增加體力” 羅憲聽到這番話,心情更加的復雜。 既是開心,能多提供rou食,他就更有信心練出一支精銳的山地營來,可同樣有些悲哀,蜀國就做不到這樣,軍隊的戰斗力這些年里正在不斷的下降 羅憲隨即跟著胡奮一同領著山地營朝著山里出發。 遠處的車駕里,夏侯獻跟馬隆正打量著此處。 夏侯獻開口問道:“這羅憲不會再使什么手段吧?” 馬隆搖著頭,“他先前所寫出來的辦法,我認真看了,并非是胡說亂來,他應當是會好好cao練的?!?/br> “那他能重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