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當蔣班和馬隆文鴦等人從兩邊開始圍攻西陵的時候,西陵根本就無法堅持,士氣低落,且沒有主將,只是在三日之內,西陵失守。 西陵和江陵都落在了王基的手里,王基開始召集各地的軍隊,以絕對的主力朝著丁奉的方向進軍。 這一刻,丁奉汗流浹背。 他明知道王基的打算,卻還是只能選擇撤往巴丘。 以丁奉如今的軍隊數量和士氣,他根本沒辦法跟人數是自己四倍的敵人交手! 甚至還要打野外遭遇戰,若是不撤走,那他們就要死在這里了。 在丁奉撤兵之后,王基順利的跟夏口的孫恩等人會師。 王基也順勢接收了他麾下的吳國降兵。 這也代表著,吳國經營了多年的江北防線,完全落在了曹魏的手里。 當這個消息傳到建業的時候,剛剛因為平定權臣而高興不已的皇帝孫休,只覺得天昏地暗,一頭栽倒。 施績的戰略還沒來得及施行一步,就被王基給打的粉碎。 就如杜預所說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淮陰侯來了都沒用,上下皆沒有戰心,將軍們帶頭投降,施績一個人又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來呢? 而在拿到了戰略目標后,雖然還是有著很豐厚的實力,王基卻沒有選擇繼續進攻,他開始修建城防,穩固各地的來往,穩定自己的后勤補給。 穩如老狗?。?! 第173章 開考 洛陽。 縣衙府外,早已有士人聚集在了此處。 有甲士駐守在周圍,負責這里的治安問題。 士人聚集在此處,天然的分成了兩派。 聚集在遠處的那些,都是些大族子弟,此刻的洛陽忽然以破舊為美,這些大族子弟穿的跟寒門子弟都沒有什么區別了,但是吧,其中的區別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畢竟,衣裳可以破舊,但是用的材料是不會改變的。 一身破爛的錦繡,那也是錦繡。 而他們身邊還有諸多的奴仆來幫襯,馬車??吭诓贿h處,奴仆不斷的從馬車上拿來各類的東西,來回的奔波。 這些人高談闊論,講述著士人里最近的潮流,看都不愿意看遠處規模更龐大的寒門子弟們。 “聽聞阮公有新作???” “呵,敗亂之際,定有名篇?!?/br> “當今jian臣當道,德治敗壞,名篇倍出,不足為奇!” “噤聲!何賊的鷹犬分布各地,可勿要胡說??!” “那些jian賊只能是出現在沒有道德的小人之中,在此處的都是高門名士,豈能助紂為虐?” 眾人說著說著,矛頭就不由得對準了皇帝。 曹髦如今在這些士人心里的地位當真是差到了極點。 他們都覺得,這大魏要滅亡在這個暴君的手里了。 他們將曹髦比作秦皇漢武,這兩位皇帝的名聲其實在曹丕時期還是不錯的,屬于是有功有過,還算客觀,可當二代們崛起之后,這兩位的名聲就開始直線下滑了,在高雅脫俗的士人們的心里,他們的行為很野蠻,很獨斷,非常的“不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前漢后漢的諸多皇帝們在魏晉士人之中的風評都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劉秀的風評出現了不斷上升的趨勢,而武,宣,景,包括劉邦等皇帝的名聲出現了下滑,文帝還是不變。 而在衣冠南渡事件之后,這些皇帝們的風評將會再次迎來變化。 今日,是洛陽內的縣試之日。 曹髦所開創的科舉,跟后世的科舉是完全不同的,這是結合了秦漢的官吏考核法以及太學五經考核后所弄出來的東西。 哪怕是草創的科舉法,也比中正制要先進的多。 對這個所謂的科舉法,這些士人們是非常不喜的。 原先的他們只需要露個面,就能被舉薦,考核也是單獨進行的,只要家族勢力夠大,那就完全不必擔心考試的問題。 而若是選擇太學的道理,也是可以用輕松的辦法通過五經考核,隨即成為候補的官員。 可如今,他們居然要放棄自己的優勢,跟著這些泥腿子們去參與同樣的考核。 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羞辱。 大魏的第一次科舉,大族子弟們幾乎沒有參與,這是他們反對新制的表態。 如今參與的這些,還是被家中大人所逼著去參加的,他們的家中大人,都是廟堂內的重臣,若是族內沒有人參與,他們擔心會得罪了皇帝,因此才逼迫麾下的幾個子弟去參與。 當然,也有少數幾個真心來參與,想要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沖到皇帝面前,揚名天下的。 故而,這些大族子弟們的狀態很差,對這次的考核完全不上心,有幾個人甚至在商談等會要不要交個白卷,來證明自己的勇氣和態度。 科舉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什么機會,他們想要做官,那機會實在是太多了。 盡管皇帝宣布廢除中正和太學五經,可他們心里并不在意,廟堂不用自己來當官,還能用誰呢? 就不怕無人可用嗎? 而遠處的那些人,都是正兒八經的寒門以及庶民出身的學子們。 這些人的狀態跟那些高門士子就完全不同了。 他們此刻很是激動,臉上滿是期待。 科舉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天大的恩德。 在原先的中正制下,他們這種家族下品,甚至沒品的人,是根本得不到做官的機會,哪怕是投奔了大族,僥幸去了太學,那沒有機會,他們沒有資格參與五經考核。 道路徹底被阻攔。 他們最大的機會是在地方為吏,然后抓住某個大族子弟的大腿,阿諛奉承,等著對方提拔自己。 如今,事情終于有了變化。 他們也可以參與考核了,大家不是靠家世,而是靠著本身的知識水平。 當然,大族出身的子弟,哪怕再沒有心思求學,可是自幼享受著最好的資源,老師,書籍,各方面都不知領先他們多少,可這并不算什么,能讓對方跟自己參與同樣的考試之中,這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他們此刻沒有心思來商談什么天下大事,都是在緊張的背誦經典,生怕自己出錯。 到了規定的時日,縣衙的大門敞開,有官吏出來,讓眾人有序入場。 站在最遠處的那些大族子弟們,此刻令自家的奴仆開道,隨即大搖大擺的進場,寒門和庶民子弟只能在兩旁等候著,等到他們全部入場之后,方才跟在他們的身后一同入場。 縣衙很重視這次的考核,盡管參與的人數非常的少,只有七百多人。 曹髦沒有設立太多的限制,甚至對考題也沒有太重視,任由地方來cao辦,這是因為曹髦原先清查地方,弄掉了太多的酒囊飯袋和狡詐惡徒。 如今大魏地方官吏的空缺是極大的,鄭袤在識別了一下大魏的儲備官吏們后,將他們派往了各地堵住漏洞,可還是遠遠不夠。 最離譜的就是青州地區,因為原先的叛亂,導致官吏大規模減員,有些縣城里,只剩下了七八個官員還得郡里幫著去管。 這次的科舉,就是要從民間臨時抽調出一批有才能的人來,讓他們來頂上這些空缺。 通過縣衙的考核,就可以在縣下擔任小吏,將原先那些沒有參與貪污的人提拔一下,再讓這些新人來輔佐他們,就可以在地方上組建一個全新的行政班底。 就是因為廟堂的窘迫,這次的科舉顯得有些潦草,甚至有些幼稚,不成熟。 但是這也是如今的局勢所逼迫。 在局勢的變化下,任何事情都是會改變的,就說那江陵,若是在吳國上下正常的局勢下,哪怕只有三千人,魏國只怕也得用十萬大軍去圍攻很久,還未必能拿下來。 因為對方可以通過水路不斷的得到援助。 但是吧,孫綝這么一殺,本土無法給與救援,士卒沒有士氣,不敢交戰,將領們都想著投降了,惶恐不已,那別說三千人了,就是三十萬人也守不住。 當今的考核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嚴重的缺乏官員的情況下,也顧不上事情辦的糙不糙了,先辦了再說。 在進出的時候,這些人都要被盤查,確保他們身上并沒有帶著可以作弊的東西。 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卻遇到了那些大族子弟們極為強烈的反對。 “這是何等的羞辱?!” “難道爾等以為我們是那種無信之人嗎?!” 他們覺得,這種的搜查身體是對他們的不尊重,用他們之后的人常說的話來說,那就是有辱斯文。 若是一般的官員,還真的就壓不住他們。 可洛陽令卻并非是什么軟弱的人物,當今的洛陽令喚作武茂。 他就站在不遠處,盯著面前這些叫囂著的士人們。 武茂的父親武周曾擔任過衛尉光祿大夫,也算是大族出身,世代忠良,而這個人,自幼就比較叛逆,他不喜歡跟權貴結交,為人清廉,正直。 歷史上,他擔任上洛太守,有德行,有政績,一路升到了尚書。 當時有個不當人的叫荀愷,他很喜歡這位名士,覺得自己出身大族,就寫信來跟對方結交,但是武茂看不起他,拒絕跟他來往,然后,他就被污殺了 又是一個追星不成就殺掉偶像的故事。 而此刻的武茂,剛剛出仕,他跟其余的士人們不同,他很欣賞皇帝整頓吏治的行為,做事積極,就連曹髦都聽說過他的名字,特意吩咐鄭袤,讓鄭袤多看著這個人,若是做的出色,可以多提拔。 他完全沒有要縱容這些人的想法,當即開口訓斥道:“倘若心中無愧,何以懼怕搜身呢?!這是為了確保沒有人舞弊,倘若是心中有鬼的人,現在就可以離開了!” 聽到武茂的話,幾個士人勃然大怒。 卻沒有再繼續說什么離開的話,接受了這次搜身。 然后,他們就被搜出了提前準備好的文章和作弊用的各項工具。 武茂大怒,當即令人拿下這幾個人,將他們送往廷尉治罪。 武茂都不明白,他們到底是哪里來的勇氣,居然在作弊的情況下還敢這般張狂! 當眾人分別走進了考場后,大魏的第一次縣試就開始了。 第一場,考的就是經典。 因為是郡中出題,故而難度并不是很大,就是些簡單的經典解釋,經典短句,關于經典的問策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