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朕讓王渾繼續擔任涼州刺史,本來是為了重用他的兒子王戎,誰能想到,一個天賦異稟的奇才,只是在幾個月內,就已經變得那般渾濁不堪所以,朕決定換人了?!?/br> “你可以擔任涼州刺史?!?/br> “你懂得怎么跟那些羌胡打交道,也知道如何治理民生,更懂得該怎么防守姜維你在涼州,鄧艾在雍州,姜維基本是沒有希望能占到什么便宜了?!?/br> 司馬望此刻卻不敢開口了。 陛下還敢重用自己?? 曹髦開口說道:“當初宣文公殺了杜君的父親,而杜君卻成為了他的女婿,一心效忠大將軍?!?/br> “如今,朕還留了你父親的性命,就是希望你能多建功勛,若是你的功勛能安撫好整個涼州,解決那里的紛亂,朕會用你的功勞來赦免你父親的罪刑,讓他返回家鄉安度晚年?!?/br> “當然,去不去都是你自己所決定的,朕不強求?!?/br> “臣愿前往??!” 司馬望不假思索的說道。 倘若有個機會能讓父親回到老家去安度晚年,那他肯定是會全力以赴的。 他開口說道:“臣絕不辜負陛下的厚望,定然為陛下治理好涼州,陛下如今的恩德,就足以讓臣為您效死,不敢奢望能讓陛下赦免父親的罪,但是臣定然全力以赴??!” 看著振作起來的司馬望,曹髦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叮囑道:“卿一定要牢記王渾和王戎的事情??!” 在無人不貪的魏晉,司馬望在后來也成為了一個大貪官,雖然用時比王戎要久一點,但是所作所為不遑多讓。 司馬望趕忙說道:“定然牢記??!” 曹髦隨即開始吩咐他涼州的具體事宜。 曹髦想過治理兗州,治理豫州,治理青徐,卻唯獨沒有想過要治理好涼州。 怎么說呢,這紛亂了數百年的地方,根本就不是如今的大魏能治理好的,這難度比治理十個青州都要困難。 數百年的紛亂動蕩,羌胡之爭,迷信巫術,能安撫好涼州,別讓這里爆發叛亂,就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先前司馬師也是盡量安排一些善于安撫的大臣前往涼州,這也是曹髦沒有急著更換王渾的原因,此人不一定能治理涼州,但是此人好歹不會讓當地發生叛亂。 這就足夠了。 而司馬望,顯然比王渾更適合擔任涼州刺史,只是他的身份略微敏感。 但是曹髦并不忌憚如今的司馬家,司馬家在各地的官員,乃至大臣,曹髦都已經罷免的差不多了,只留下了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幾個人,哦,還有安世。 如今曹髦是在動用司馬家的力量,司馬家的門生故吏,親戚聯姻,甚至都成為了曹髦的心腹。 如鄧艾,陳泰,州泰,鐘會,胡遵,羊祜,杜預,王昶,諸葛誕,裴秀,王肅曹髦如今的心腹,似乎也是大將軍的心腹。 這都已經繼承了遺產,還忌憚什么司馬望呢? 畢竟,這司馬望也是屬于大將軍的遺產之一,能用還是得用,鎮守涼州,縱觀廟堂,也就他是最合適的。 司馬望此刻認真的聽起了皇帝的治涼方略。 越聽他便越是驚訝,最后甚至拿出了紙和筆,開始記錄了起來。 第143章 朝議 次日,朝議。 這次的朝議不同于往日。 哪怕是成見再大的大臣們,此刻看向彼此時也沒有了惱怒,反而是點點頭。 許久都沒能整合起來的廟堂群臣,被何曾以一人之力給弄得團結了起來。 無論是皇帝派還是世家派,此刻都是希望何曾郭建等瘋狗派能早點被罷免。 他們所做的那些慘無人道的行為,是所有人都看不下去的。 哪怕是最偏向曹髦的嵇康等人,也是在各地開口發文訓斥郭建跟何曾的行為,而隨后就遭受到了何曾的報復。 氣氛別樣的肅穆。 群臣依次走進了殿內,何曾也在其中,面對群臣的怒目而視,他很是挑釁的瞪了回去,似乎還在沉思著該抓誰。 除卻那些跟他品級相當的幾個人,以及部分曹髦派的大臣外,就沒有人敢抬起頭來瞪他了。 哪怕是世家派的領袖荀顗,此刻同樣不敢瞪何曾,甚至都不敢公開說何曾。 何曾這廝簡直就是瘋了。 他連鄭沖都抓! 荀顗絕不相信鄭沖會參與什么謀反,就是因為人家跟著陶丘一一同來赴宴,就被何曾認為是有謀反的嫌疑,可能是反賊的頭領,直接就給關押了起來。 那人可是上一個司空啊,對他都如此不客氣,何況是對別人呢? 何曾就在這群臣想要對付他卻又不敢對付他的眼神里走進了殿內。 王昶等人的臉色很是難看。 當曹髦出現在這里的時候,很是明顯的感受到了氛圍的變化。 群臣拜見,隨即朝議正式開始。 而諸葛誕正準備要開口上奏,鐘會便搶先開了口。 “陛下,臣請奏!” 諸葛誕對鐘會的行為有些不滿,但是鐘會平日里對他也算客氣,諸葛誕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鐘會當即開口說道:“陛下,刑部徹查,天下吏治崩壞,廟堂九卿,尚且有謀逆之嫌” 鐘會說起了朝野內外恩德事情,他看起來很是憤怒。 這也是群臣如今不敢急著抨擊何曾的原因,真的有人謀反。 當初的夏侯玄李豐等人,可是比陶丘一之類的名聲要大,幾乎是士人的領袖,可就是因為謀反的名單里有他們,就被處以極刑,甚至是以非常殘忍的方式來虐殺,可也沒有哪個大臣敢當面來跟司馬師求情的。 因為他們害怕跟謀反扯上關系,這是可以直接處死的重罪,甚至都不需要審。 鐘會越說越是激動,就在眾人都以為他要將矛頭對準何曾的時候,鐘會話鋒一轉。 “陛下,臣以為,這些事情會出現,原因在于教化不足,自從明帝之后,天下的教化就不曾被人提起,齊王只顧作樂,輕視了對天下人的教化,民間沒有圣人的學問,官吏們不明白仁政的根本” 鐘會一下子將話題扯到了教化和學問上。 這次,群臣緩過勁來,這是準備通過這件事來搞教化的事情? 他們可是知道,王昶的那七條政略。 鐘會卻忽然說道:“陛下,天下論藏書之多,莫猶如東觀,皇宮內藏著天下所有的奇書,這些都是珍寶,臣請陛下大開東觀,取珍寶散于天下,使天下人皆能受益,如此傳播圣人之道,使得天下大治” 鐘會再次給了群臣一個驚嚇。 在聽到這番話的時候,群臣第一個反應就是鐘會也跟著瘋了。 只聽說過皇帝收民間藏書的,沒聽說過民間收皇帝藏書的。 知識就是力量,是上升的階梯,各地的大族都將自家的書藏起來,就是門生也很難能看到,只能聽口述,在這種情況下,你讓皇帝將藏書拿出來分給天下大族?? 你這是受寵太過,不打算活了嗎? 就在群臣錯愕的眼神里,皇帝居然點起了頭來。 “鐘士季所言有理啊,朕聽聞,民間的藏書,不曾流通在地方上,圣人的道理,也因此沒能為眾人所知,民間多亂象,朝中更是如此!” “這就是一切的根本原因??!” “不過,鐘卿啊,這天下極大,朕的藏書雖然多,但是要如何分散給全天下呢?” 鐘會回答道:“應當抄寫?!?/br> 兩人的交談,讓群臣都覺得懵,這是真的要放開書庫了嗎?? 杜預及時開口,“陛下!臣有奏!” “有名巧馬公,得一法,可令一人在一天內抄寫數千張” 他們三個就這么旁若無人的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對著馬鈞一頓吹捧,隨即就決定在各州設立書館,將藏書分發到全天下各地。 到這個時候,群臣之中則是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有人狂喜。 皇宮內的藏書若是流傳出來,最得利的自然是他們,他們可以翻閱那些珍藏的書籍了,甚至可以鉆研更高深的學問可以積累更多的知識。 有人驚懼。 他們能有如今的壟斷地位,是因為他們擁有知識,若是知識流傳到天下,所有人都有了知識,那他們還能繼續自己的壟斷嗎? 雖然知識的傳承不是光靠著書籍就能解決的,但是這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大族的壟斷地位。 一時間,群臣爭議了起來。 那些家里沒有多少藏書,是靠著自己努力上來的人,都是支持的,而那些靠家里經學傳承來聚集勢力的大族子弟們,此刻是全力反對。 雙方就這么爭執了起來,誰也不讓著誰。 曹髦平靜的看著群臣。 這就是我大魏的大臣們,當利益出現的時候,什么陶丘一,什么殘酷的手段,通通都變得不重要了,先將rou吃下來再說。 而曹髦這邊的大臣們,還是很贊同這個想法的。 這對他們的教化是有幫助的。 當今廟堂內大族的話語權似乎在以一種很驚人的速度在下滑,平日里若是這樣的辯論,他們總是能占據優勢,可是當曹髦拋出藏書后,這些反對者就被淹沒了,廟堂里的核心已經逐漸被替換取代。 大族悚然的意識到了這一點。 荀顗站在群臣里,對此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他不怕這個,他家傳《荀子》,他本人就是荀子的后代,除卻荀子之外,儒家的幾個經典他們家都有,荀顗本人還是治《易》的大家,他們家擁有最完整的注釋,以及代代總結下來的經驗和解釋,而沒有這些東西,其他人就是拿到了書籍也沒什么太大的用處。 就算他們能看懂,只要荀顗不認可,他們就不算是擁有詮釋權的。 直到這次辯論以鐘會獲勝為結束,曹髦頓時看向了一旁的諸葛誕。 諸葛誕這個人吧,是如今少有的敢跟何曾正面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