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當兩人走進了內屋之后,也沒有虛情假意的寒暄,郭配直入主題。 “陛下行事,當真是越來越沒有章法了?!?/br> “讓閹人來抄我侄兒的家,這做法實在令人心寒啊?!?/br> 荀顗大喜過望,他就是在等著這么一個人,他當即說道:“這都是因為閹人” “荀公,勿要再這樣了?!?/br> “知道為什么你們面對皇帝時接連敗退嗎?就是因為你們連指責皇帝的勇氣都沒有,皇帝就不能指責了嗎?” “當初明皇帝要大修宮殿,群臣難道沒有上書勸諫指責嗎?” “當初齊王想要提拔閹人,群臣難道沒有訓斥他嗎?” “如今的天子年幼,做出了這般荒唐的事情,難道就不該訓斥嗎?” 郭配這么接連開口,荀顗卻不敢說話了,他看了看周圍,隨即低聲說道:“郭公,您有所不知,當今陛下,絕非是明帝和齊王那樣的天子啊?!?/br> “當初陛下前來洛陽的時候,身邊無一人可用,被囚禁于太極殿,身邊滿是監視他的人,可短短一年之內,陛下卻拉攏群臣,收回軍權,外連大將,提拔親信,殺賈充,勝大將軍,誅高柔,貶司馬孚,罷免王祥,生擒司馬昭,再敗姜維” “過去那四征將軍在外,就是大將軍也不好管束他們,可如今呢?諸葛誕親自前來廟堂擔任太尉,王昶連夜待在皇帝身邊不敢外出,毌丘儉更是高舉皇帝的旗幟不曾違抗,陳本在中書臺為陛下奔波,何曾只能在洛陽訪友,司馬望待在府內不出” 荀顗越說越是絕望,他的眼里明顯的帶著懼怕。 “這不是明皇帝,齊王所能做到的,這甚至也不是文皇帝所能做到的,這是武皇帝才有的氣魄和才干??!” “而最可怕的,是當今陛下年不過十五啊,他極為聰慧,最擅長學習,才能與日俱進,假以時日,或許連武皇帝都不足以媲美!” 荀顗這么一番話,直接就給郭配說沉默了。 他驚愕的看著荀顗。 你是個忠臣吧??? 我千里迢迢的過來想要幫助你對付皇帝,你見面就對著皇帝一頓吹捧,你是皇帝派來釣魚的不成?? 我看伱這對皇帝的敬意可比什么鐘會之流要大多了! 看著郭配那驚愕的眼神,荀顗也反應了過來,急忙清了清嗓子,說道:“您勿要誤會,我只是覺得不該輕視陛下?!?/br> 郭配有些不悅,難怪你們這些人辦不成事,有你這么一個帶頭的,能辦成事就怪了。 郭配開口說道:“才能和謀略并非是最重要的,作為君王,重要的是仁義和道德,難道那紂王就沒有才能嗎?難道那始皇帝就沒有謀略嗎?可他們沒有仁義道德,故而葬送了自己的國家!” “而沒有仁義道德的人,越是有才能和謀略,越是天下的不幸!” “今日要做的事情,并非是要奪回群臣之權,而是要罷免不仁義的君王,擁立能治理好天下的君王!” 荀顗只覺得悚然。 頓時就不敢說話了。 荀顗還真的就沒有這么大的壞心思,他就只是想要保全自己的位置,然后給群臣們爭一爭權,可在郭配的眼里,他跟皇帝的對決簡直就是孩子的游戲! 這權力斗爭,理當是要見血的,是要殺人的,連要對付皇帝都不敢說,整日嘀咕著閹人,這事還沒辦就先失敗了大半。 看到沉默不語的荀顗,郭配很是失望,起身就要離開,荀顗卻趕忙將他攔住。 “郭公,無論如何,都要先解決眼下的困境,我想要救出王公,王公為人有謀略,有魄力,當初對大將軍的事情,就是他親自出手,若是能將他救出來” 郭配笑了起來,“陛下可曾讓他徭役?” “不曾?!?/br> “陛下可曾說要殺他?” “也不曾?!?/br> “那還需要救什么呢?公明日帶著文書去找王祥,讓王祥寫文傾訴自己的悔意,去指責高柔等人的罪行,向皇帝認罪就是了?!?/br> “皇帝只能承認高柔等人的罪行,而承認了,那王公就算是反省了,到時候,你領著群臣將他接出來就好?!?/br> “他跟王肅的爭斗,我也有所耳聞,這就更容易了,派人去找王肅以及他親族的惡行,然后告知天下,傳的沸沸揚揚,壞其名就好,只要他名聲壞了,就算王祥抄了他的又如何呢?” 郭配幾句話就為荀顗點明了方向和道路,荀顗在這一刻格外的激動。 “郭公所言有理??!” “我現在就派人去cao辦這件事,王肅當初擔任地方官的時候,行政酷烈,曾有惡名,還有他的那個小兒子,極為奢侈,曾索要他人的錢財” 郭配這才滿意的點著頭。 孺子可教也。 他又說道:“還有一件事,這些時日里,你們的事情之所以敗露,大概是因為有大臣在暗中跟陛下通風報信,你不要按著群臣與皇帝的親疏關系來區別,做事如果不夠周密,那就一定會失敗?!?/br> “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想要召集群臣,以多數的力量來取得勝利?!?/br> “可廟堂的斗爭,從來都不是比人數,這不是在外打仗,只要幾個忠心可靠的人,就可以辦成大事?!?/br> “我們所商談的這些事情,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你最好找一些最為親近的族人來cao辦?!?/br> “讓他們也管好嘴巴,勿要四處泄露!勿要找那些服散飲酒的人來cao辦這樣的事情!” “當初高柔的謀劃,就是敗壞在了這些服散小人的身上!” 郭配交代了好幾句,荀顗點頭稱是。 郭配的到來,讓荀顗頓時有了信心,自己能調動諸多大族,郭配能出謀劃策,王祥能定奪時機,另外,廟堂里還有諸多的人才,以及大批對皇帝不滿的人。 若是能將這股力量凝聚起來,還真的就不必那么害怕皇帝,不敢說跟郭配所說的那樣廢立皇帝吧,反正也不會再如此擔驚受怕的度日! 第100章 利害 中軍大營內。 “從今日起,中軍將士,各級所取糧資增加兩成!” “邊軍將士,提升每日的配給!” 曹髦站在高處,傳令兵們大聲的宣讀著正式確定下來的新政。 大魏的軍隊分成了兩種,有人認為軍隊開始有兵餉是從唐朝開始的,唐朝以前的軍隊沒有任何的收入,這是不對的。 各個朝代的軍制都出現過變化,在秦國,軍隊是靠強征的,百姓們需要自己帶上糧食和武器去參戰,而大漢保留了這一點,全民皆兵,強行服役,每個成年男丁都要去當兵。 而到了魏晉,出現了兩種方式的軍隊。 第一種是世兵制,這也是大魏邊軍的構成,這些人是世代為兵的,你當兵,你的孩子也當兵,你全家都是兵戶,不用從事其他行業,安心作戰就可以,曹魏通過這樣的辦法使得自己各個戰區都有充足的兵源,不必擔心死幾萬人就無人可用。 這些人沒有糧餉可拿,只是廟堂負責養活他們,不讓他們餓死,他們為廟堂出力,廟堂讓他們活下來,僅此而已。 而第二種是募兵制,曹魏的中軍大多是如此,募兵制并非是唐朝的產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魏國挑選最壯碩的男人來當兵,給與他們高額的糧餉,讓他們成為職業軍人。 后漢同樣也存在募兵制,通常是征兵制和募兵制同時采用,而到了曹魏,三種軍制都存在。 中軍是招募而來的,需要給與糧餉,邊軍是世兵,不讓餓肚子就好,戍邊開屯的就是征兵,他們不給糧食,不給武器,就是要讓他們自己帶上東西完成義務。 將士們聚集在大營內,聽著傳令兵的宣告,眼里都有了喜色。 最新的規定不只是提升糧餉那么簡單,這是從各方面提升將士們的待遇。 其中就包括了可以提拔有功的軍戶,讓他們變成農戶,嚴禁貪圖軍糧物資,不許搶占軍功,賞罰公正等等。 曹髦這次的政令很是嚴肅,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 而在諸多將領們的支持下,有心人想要在暗中反對,也是不太容易。 曹魏的官僚不敢說,可將軍們還是很給力的,就如今中軍這些將軍們,要是軍中的蛀蟲敢給他們上眼藥,那是純屬活膩了。 曹髦絲毫不擔心這一點。 除卻規范軍紀,提高“薪水”,曹髦還有很多的福利待遇。 包括了對有功者賞賜土地和宅院,提升他們的伙食,冬日保障冬衣,甚至,還答應他們,在退役之后,可以為他們安排為吏的差事。 大軍聚集在此處,聽著傳令兵們嘶吼著一個又一個規定。 也不知是誰先開了頭。 將士們齊聲高呼了起來。 “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聽著將士們的嘶吼,曹髦就站在將臺,臉上滿是笑意。 別覺得廟堂提升將士們的諸多福利待遇后會增加國庫的支出,實際上,在清理了蛀蟲,減少貪污的情況下,廟堂甚至還賺到了??! 大魏如今的局勢就是如此的離譜,魏晉的大臣們,無論是能臣還是小人,無論是將軍還是刺史,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 貪財奢侈。 翻爛整本晉書,就能發現,想找到幾個清廉簡樸的大臣是多么的困難! 就連列傳里最靠前的那幾個,都是那般的不堪。 不再被道德所束縛的大族,竟是那般的大禍! 而大魏的軍隊是其中的重災區,當初為了防止地方的將軍們坐大,文皇帝很貼心的做好了部署,其中有兩點,駐扎地方軍隊的糧食,其實是由地方刺史來負責的,將軍不能干涉,而分發統計則是由廟堂的官吏來進行,中軍同樣如此,糧食由尚書直接下發,執行過程由御史臺進行,軍隊負責接收就好。 文皇帝認為這樣可以通過后勤來讓廟堂掌控地方的軍隊,卻不知,這卻給了大臣們分層剝削貪污的好機會。 因為大魏復雜且繁瑣的糧食供給,使得想要徹查糧食的去向成為了一個難題。 這就導致了,刺史吃一批,刺史吃完官吏吃,官吏吃完將軍吃,最后落在士卒手里的糧食嚴重低于分配額常常出現餓著肚子備戰的情況。 而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那么難解決,只要將軍能不貪,盯著糧食分配就可以。 只是過去的將軍們沒這樣的能力,也沒這樣的心思,反正也沒有人督促他們。 可如今在各地的將軍們,嚴格來說,道德沒有卑劣到這種程度。 到目前為止,起碼在中軍這里,曹髦對軍隊的福利提升還是很有效果的,至于地方上,那就只能希望地方的將軍們能有些道德了。 河北的羊祜,西北的鄧艾,淮南的毌丘儉,即將接任諸葛誕的文欽,準備接任王昶的王基,這些人的道德水準還是比較高的,反正貪墨軍糧的事情大概是做不出來。 曹髦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后,決定讓文欽來接替諸葛誕,讓王基來接替王昶。 這兩個人有軍事才能,而且道德水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