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節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王肅點著頭,開口說道:“確實如此,理當賞賜?!?/br> 曹髦卻大手一揮,“朕不賞!” “朕如今想要推行這些政略,等到政略完成之時,再按著諸公的表現和相應的成效來進行賞賜!” “朕召集諸公前來,不是為了商談如何賞賜王公,而是為了如何推行這些政略!” 曹髦難得的有些硬氣。 但是在這里的重臣們,都算得上是曹髦的親信,就算不是親信,立場上也是偏向他的。 群臣并沒有反對,只是沉思了起來。 “好!應當如此!” 鐘會最先開口支持。 “首先就是鼓勵學業,修建學校,讓學子們入學的事情,這件事理當由尚書臺來cao辦,大魏的每一個縣城,都當擁有一所學府,用以吸納當地的優秀后生來入學!” “若是地方不能完成這件事,就要受到懲罰!” 鐘會繼續說道:“考試的制度,應當大范圍的推行,改制中正,無論是官員還是小吏,都可以進行?!?/br> “而考試的具體項目,應當與廟堂政務息息相關,應當有經,數,術,天文,地理,兵法等等?!?/br> 鐘會直接就開始思索這些政略的具體施行辦法。 曹髦聽的很認真。 而在鐘會的帶動下,大臣們很快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諸葛誕開口說道:“對于小吏的問題,臣倒是有個想法?!?/br> “陛下,各地大軍的甲士,在受傷和年長之后,就要離開軍旅,返回地方,這些都算是有功之人,對廟堂也是忠心耿耿?!?/br> “陛下,是否可以單獨對這些老卒們進行考核,挑選其中優秀的人在地方上擔任小吏?!?/br> “如今的小吏,皆是地方豪強出身,他們為自己的家族牟利,勾結官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沒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若是算上戍邊軍隊,大魏的軍隊有五十余萬人,而那些離開軍旅,返回家鄉的甲士們,生活并不算太好?!?/br> 諸葛誕這么一開口,曹髦再次被他吸引。 諸葛誕不愧是以親愛士卒而出名的,歷史上,諸葛誕謀反失敗后,他麾下的人幾乎戰死,只有數百人于壽春被俘,堅決不降。 司馬昭派人招降他們,說可以赦免,他們說:“為諸葛公死,不恨?!?/br> 于是乎,司馬昭就讓他們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直到殺死最后一個人,都無人投降。 諸葛誕這個想法,就是讓退役的老兵在地方上擔任小吏,雖然不能說這些退役的大魏老兵都是正直勇猛的人,但是整體素質比其他群體還是要略高的,別的不說,光是服從性和膽魄,就不是其余人能比的。 這樣的方法不只是能提高地方小吏的水準,還能同時拉攏大魏將士們的心,皇帝給你極高的待遇,退伍后還給你安排工作,讓你到地方當吏,這也算是仁政了。 曹髦覺得諸葛誕說的很好,就讓張華在一旁將這記錄下來。 王肅在隨后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考核的項目要按著不同的級別來設定難度,地方在補充官員的地方,可以根據不同的職位來設立單獨的考核,通過考核的才能擔任官吏?!?/br> 群臣仿佛被打開了什么,忽然間,眾人都開始說起了自己的想法,一時間,眾臣似乎忘記了陣營,忘記了勾心斗角,每個人都在闡述著自己的看法。 他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哪怕是坐在上位的曹髦都沒有發現。 只有站在一旁負責記錄的張華,方才注意到了這令人激動的畫面。 時日仿佛倒退了數十年。 大魏又回到了那個曹cao坐在上位,能臣們在兩側出謀劃策,一同來解決天下大事的年代。 大魏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氛圍了,在過往里,群臣只是在爭吵,彼此拖后腿,爭權奪利,很久沒有為了同一件政務而齊心協力過。 鐘會非常的享受這種氛圍,他最是激動,先跟諸葛誕辯論以士卒們擔任小吏的利害。 隨即他又跟王肅商談起具體的考核內容,再商談該不該制定主考課和專項考課。 最后他又跟鄭袤爭吵,在如何提升官員道德水準的問題上爭執不休。 甚至連隱形人鄭沖,此刻都沒能躲過去。 曹髦笑著說道:“鄭公啊,您在群臣里的名望最高,這為天下官吏制定治政書的事情,應當是您來負責,應該給予他們一個規范,一個可以效仿的東西?!?/br> “讓他們按著這書來cao辦,能避免很多過錯的發生?!?/br> 鄭沖有些遲疑,他本來是不想開口的,可這里的氛圍似乎也感染了他。 這位長期透明的尚書令,支支吾吾的說道:“陛下身邊有諸多的名士,天下的士人們都很仰慕他們?!?/br> “若是能帶動他們,讓他們寫文章來訓斥那些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挑選幾個不作為,做了錯事的官吏來公開寫文批判,再挑選幾個有作為,附和規范的官吏來寫文夸贊,會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呢?” “有道理??!” 鐘會更加激動了,“就如點評天下人物那般,讓他們來稱贊做的好的,辱罵做的不好的,以此來帶動天下的士人,讓他們效仿!” 張華抿了抿嘴,再次提筆記錄了起來。 連司空都開始開口參與了。 王昶坐在曹髦的身邊,認真的聽著眾人的商談,看到自己的政略被他們如此重視,還從中引申出了那么多的好東西。 這讓王昶非常的激動,這才是廟堂!這才是治理天下的姿態?。?! 他側過頭來,看到坐在上位的曹髦,他的神色是那般的認真,時而皺眉,時而發笑,時而點頭,全身心的投入。 也不知過了多久,天色都已經泛黑。 忽然,東堂內沉寂了。 群臣仿佛這才走出了方才的氛圍里,想起方才所商談的大事,他們面面相覷。 可曹髦卻不會讓東堂冷場,他笑著說道:“朕來到洛陽后許久,卻從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br> “諸公今日的商談,乃是治理天下的重要方略?!?/br> “這才是要中興國家,匡扶社稷的廟堂該有的樣子啊?!?/br> “諸公!天下事在我們,不可負之!” 群臣隨即站起身來,行禮稱是。 他們在這一天想出了很多的政略,甚至連往日里所不敢說的話都給說了出來。 明日開始,他們就要正式來cao辦這些大事。 就如曹髦所說的。 治理天下的大業,就從這一天開始了。 到了這個時間,群臣不可能在皇宮內留宿,紛紛告別離開,只有鐘會留了下來。 當眾人離開之后,鐘會方才忍不住說道:“恭賀陛下親政!” 曹髦笑著搖頭,“難道以往就不算是親政嗎?” 鐘會感慨道:“哪怕是在大將軍在世的時候,群臣也不曾如此齊心商談大事,都是為了自己而謀利,今日我方才得知,縱然大將軍,也遠不如陛下!” “陛下,蜀主昏庸,吳主不得政,這難道不是我大魏的天命嗎?” 曹髦這些時日里一直負責吹捧麾下大臣,給他們捧哏,這還是鐘會第一次主動來吹捧他,嗯,這種感覺也是挺不錯的,難怪他們都喜歡被吹捧呢。 “陛下,只是該如何讓群臣都接受這件事呢?” 鐘會又說起了廟堂內的阻力。 “這就是我為什么要讓夏侯將軍一同前來的原因了?!?/br> “朕如今手里有中軍,河北,雍涼,荊襄,豫淮等地區的軍隊,難道還需要忌憚廟堂內的這些人嗎?!” “朕乃是大魏的皇帝,天下的君王,倘若有不順從的人,就以謀反和忤逆的罪行來處置?!?/br> “我的曾祖父為士人所不喜,可他還在的時候,廟堂群臣就沒有不為國出力的,地方官吏就沒有服散誤事的,各地齊心協力,匡扶社稷與亂世,我的大父名聲極好,士人如今尚且對他贊不絕口,可大魏的亂象難道不是從他開始的嗎?!” “寧為曾祖那般為人不容的梟雄,也不做祖父這樣人人稱贊的圣王??!” 第97章 除雜草 王屋山。 自從司馬昭被生擒之后,駐守在并州的軍隊也就撤離了。 而這讓郭責的名望暴漲。 各地都傳開了,都說這是郭責在沿路設立埋伏和陷阱,讓官兵們不敢輕舉妄動,最后無奈的撤離了此處。 郭責坐在上位,看著面前的諸多“將領”們。 劉路就坐在了他的身邊,如今的劉路,乃是郭責身邊的紅人,同時也是王屋山上的新貴。 他比郭責更適合與這些人打交道。 甚至比王元都要適合。 王元雖然是第一個舉起了反抗大旗的人,但是他畢竟出身豪強,同樣做過游俠,但是游俠跟游俠也是有區別的。 過去還有些大族子弟也喜歡當游俠,他們通常都是帶著自己的奴仆跟好友去廝混。 而王元這樣豪強子弟,也喜歡帶著自己的佃戶或者家丁去廝混。 只有劉路這種庶民出身的,才算得上是最底層的游俠。 劉路跟山里的這些盜賊們,他們的生活經歷,言語風格,各方面都比較相似。 在公開在郭責身邊亮相之后,劉路就開始跟各處的頭目們接觸,在短時日里,他就成為了山里的紅人,跟各類人物接觸頻繁,成為了他們的好友。 相比有官僚氣息的王元,劉路更容易跟他們變成好友。 他在這里,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就連郭責都忍不住夸贊他:你簡直是天生的賊寇!生來就是為了當賊寇的! 當然,郭責的事情,也是劉路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劉路找到那些頭目們,告訴他們:司馬昭之所以會退兵,都是因為郭責的緣故,他編造了很多郭君謀略無雙,逼退了大軍的故事,同時仗著山里這伙人不知經典,就胡謅出郭責跟司馬昭互通書信,在書信里對司馬昭破口大罵,司馬昭羞憤而走的事情。 這些頭目居然都相信了。 一時間,郭責就成為了計退百萬大軍的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