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嘉實容祖生嫌隙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和離后,我被金大腿纏上了、穿書之后,哥哥開始肆無忌憚(1v1、偽骨科)
可是,在這偌大的瀝陽大營中,蕭瑾言的身邊武將居多,只有陳嘉實和桓容祖兩個得力謀士,而陳嘉實在蕭瑾言心目中的位置又遠遠地甩了桓容祖好幾條街。 于是,瀝陽大營中便產生了一種現象,也可以稱之為“潛規則”,那就是蕭瑾言的決策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實就是陳嘉實的主張…… 雖然陳嘉實也的確是一個出色的謀士,但是桓容祖認為,蕭瑾言這樣一味地聽信陳嘉實的話卻是有些不妥。倘若時間久了,蕭瑾言未免“偏聽則暗”…… 就比方有些時候,當陳嘉實和桓容祖意見相左時,蕭瑾言總是聽陳嘉實的。而當陳嘉實和桓容祖意見一致時,蕭瑾言才聽桓容祖的。如此一來,桓容祖豈不成了陳嘉實的陪襯,還有個鳥用? 這幾日,蕭瑾言這里,劉、劉戎、劉等人的“勸降信”像雪片一樣紛至沓來?;溉葑嫔钌畹馗械?,此時的蕭瑾言恰恰正處在了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面臨著重大的人生抉擇,稍有不慎便會遺恨終生…… 這個時候,如果蕭瑾言還一味地聽從陳嘉實的話而不采納他人建議,這未免是個隱憂……可是,桓容祖又明白,蕭瑾言一向“信奉”陳嘉實,于是便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陳嘉實身上,但愿陳嘉實能幫助蕭瑾言找準人生的方向…… 而陳嘉實聽了這番話,卻面露不悅的神色,他不禁心想,呵呵……幫助蕭瑾言在亂世之中找準人生的方向,這本就是一個謀士應該做的事,還用得著他桓容祖說?桓容祖如此說辭,倒顯的是老子在誤導蕭瑾言,給蕭瑾言出餿主意? 槽他麻辣個錠溝子的,桓容祖這比k的分明是……分明是妒忌老子,妒忌老子得到了蕭瑾言的器重……娘的,老子之所以得到蕭瑾言的器重,還不是因為老子足智多謀,賊啦的靠譜?!老子可不像桓容祖這種人,就會一些旁門左道,雕蟲小技,還愛裝逼…… 哼!桓容祖……這沙碧出身政治破落戶,總是一門心思地想著恢復祖上的昔日的榮耀,根本沒正經心思!要論真本事,桓容祖除了會模仿別人寫字還有什么本事?就他女良的會裝逼!而且,妒忌心還那么強!真沒想到,蕭瑾言怎么會用這種人當謀士呢?真是服了! 于是,陳嘉實不禁冷笑了一聲,輕蔑地對桓容祖說道:“呵呵……主公那里,嘉實自有主張,這些事情就不勞桓先生費心了!” 桓容祖聽罷,方才明白陳嘉實只拿他的話當成了放屁。于是,他頓時眉頭一皺,不禁搖了搖頭,又深深地嘆了口氣…… 其實,桓容祖口中所說的“賊船”指的就是劉的襄陽集團,他和陳嘉實意見相左的點也正是在于蕭瑾言究竟該不該擁立劉當皇帝…… 而陳嘉實這個人最大的短板就是,他經常容易感情用事。眼下,陳嘉實的師兄季良辰正在劉的賬下做謀士,而陳嘉實從小便和季良辰關系十分親近,自然會偏向于擁立劉做皇帝,以便于和季良辰共事一主。 而且,陳嘉實對師兄季良辰十分崇拜,他認為既然季良辰選擇了劉,那劉一定是賊啦的靠譜,沒有問題滴……這便是跟風,跟著自己的偶像做選擇,跟著自己的“人生導師”找準人生的方向,仙人指路一般…… 但是,桓容祖卻死活看不上劉,他認為劉在先帝尚在人世的時候便對皇位起了覬覦之心,還妄圖構陷太子(雖然陰謀詭計沒有得逞,太子最終被劉松所害),這著實是一種不忠不孝的表現。 而且,劉一著不慎,被劉松關在豬圈里涮了兩年多。這兩年多來,劉可謂是受盡了屈辱,對劉松那叫一個低眉順目,點頭哈腰,簡直對著劉松的錠鉤子當蜜桃點心添,差點連劉松啦的屎都吃…… 就在季良辰設計用糞車將劉救出皇宮之時,劉居然還說出了“只要能逃出建康,讓本王吃屎都行”這種臭不要臉的話……放眼整個歷史的滾滾長河之中,又有那位圣明的君主說過如此毫無節cao的話呢? 雖然襄陽方面一向認為劉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上佳表現,是值得大肆贊揚的,所謂韓信的“胯下之辱”,勾踐的“臥薪嘗膽”,都與之類似。但是,桓容祖卻認為,劉其實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軟骨頭”,他毫無節cao,毫無底線,毫無自尊,簡直就是一個臭不要臉的無賴…… 因為所謂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之人,往往是骨子里硬,表面上軟,而且表面上的軟往往是刻意裝出來的,就像蕭瑾言一樣。而劉呢……他整個人都是軟的…… 也可以這么說,蕭瑾言之前對劉松的低眉順目是他強壓著內心的怒火裝出來的,而劉在大多數情況下卻是為了保全性命,本色出演……這就是蕭瑾言和劉在對待劉松銀威問題上最本質的區別…… 翌日,瀝陽,蕭瑾言中軍大帳。 只見蕭瑾言一身戎裝,腰挎佩劍,筆直地端坐在案前,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而大帳之中,所有的謀士、武將們盡皆筆直地立于賬中,一副威風凜凜的姿態…… 就在這時,一名中等身材,士兵打扮的小嘍嘍突然沖進了大帳,并聲稱從建康遠道而來,還給蕭瑾言帶來了書信一封…… 蕭瑾言明顯認得此人,這名信使已經給蕭瑾言送過五、六封書信,而且都是戰英寫給蕭瑾言的親筆信。至于書信的內容,蕭瑾言用腳指頭想也知道,無非是戰英利用他和蕭瑾言的結拜之情,極力規勸蕭瑾言回頭,老生常談罷了……于是,蕭瑾言每一次連看都不看就把信直接扔進了火盆…… 并非是蕭瑾言絲毫不顧念他與戰英的結拜之情,實在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蕭瑾言只能舍棄小義,顧全大局……蕭瑾言內心的真實想法是,除非戰英能背棄劉松,與他一起推翻暴政,不然的話,他只能和戰英兄弟反目成仇,在戰場上刀兵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