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南唐)南唐的奠基者
楊吳結束了,楊行密咱們說的很詳細,但是后面說的卻不多,只要集中在這幾個繼承人身上,但是那時候的吳國也發生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哪些內容放在南唐我覺得更合適一些。 南唐的第一個皇帝是李昪也就是前面說的徐知誥,而徐知誥是徐溫的養子,之前徐知誥是一個孤兒,因為戰爭四處流浪,不知不覺走到了濠州,在這里他遇見了一個人叫做楊行密。 楊行密看著小孩不錯,就把他留在了身邊做干兒子,但是這家伙小時候長得的確是太不凡了,這讓楊行密的長子楊渥很有危機感,所以對于楊行密撿回來的這個干兒子很不待見,整天就是欺負,而且還總是到楊行密面前說徐知誥的壞話。 楊行密無奈之下只好放棄徐知誥,畢竟楊渥才是他的親兒子,徐知誥看起來不論是多么相貌不凡,畢竟也是個撿來的孩子。所以就把徐知誥送給他他的大臣徐溫。 此時徐溫已經有了好幾個兒子了,但是這個兒子是楊行密給他的,他是個聽話的好臣子,自然是不敢拒絕楊行密的要求,就收下了這個原本是楊行密養子的孤兒,又給他取名字叫做徐知誥。 后來楊行密還好幾次在徐溫面前說道:“這小孩將來肯定是能夠個厲害人物,要不是我們家楊渥不喜歡,我才不會讓給你呢!” 這相當于再給徐知誥做廣告了,而楊行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這么推崇的一個小孩,將來還真的篡了他們家的江山,而且他的后代還絕了楊行密的傳承。 徐知誥在楊溥做皇帝的時候,順利篡位,建立了南唐,他以唐朝皇室李恪為祖先,改名李昪,自稱大唐正統(和劉備差不多都是遠親戚,但是他說自己的大唐皇族,這一點未能考證。)所以他建立的國家就叫做南唐。 南唐的建立者雖然是徐知誥,但是真正的奠基者卻是他的養父也就是徐溫。 在正式開始說南唐的三個皇帝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徐溫,這個被稱為楊吳“曹cao”的家伙。 徐溫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他年輕的時候混的很差勁,但是有句話說的是莫欺少年窮。 徐溫年輕的時候也跟著別人一起去販賣私鹽,有的人搞這個那是兼職,并不是一直都搞,他則是專業的,在一個鹽幫里混日子,有機會就販賣私鹽,不搞的時候到了山上那就是土匪強盜,反正距離良民差得遠了。 據說年輕的時候徐溫那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不善于交際,和周圍的人搞不好關系,名氣也不大,沒多少人聽說過這一號人物,可以說他年輕的時候沒有任何特點???,其實說一點特點沒有這是不對的,據說他年輕的時候那一雙眼睛特別的厲害,不怒自威。所以很多人都不和他玩,自然也就混的不行。 后來聽說楊行密這個做三只手的都能做到了將軍,他也就準備洗白反正,跟著朝廷混,就在楊行密招人的時候,他就跟著過去了,楊行密看他出身混過鹽幫,覺得這人能力應該不錯,于是直接就提拔了一個伍長,當時和徐溫一起的人因為都是混過鹽幫的,也算是有經驗的,所以都大小給個官,然后帶著手底下幾個新兵蛋子。 徐溫可以說算是楊行密集團的班底,也是最一開始就投奔過來的人之一,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得到楊行密的重用,但是很遺憾,徐溫卻是同時期的這一幫子人里面最不顯眼的一個。 他這一幫子人除了戰死了,到了楊行密征戰淮南的中后期,基本上都是有名有姓的,但是徐溫不行,還是很低調的跟在楊行密的身邊。 史書上記載徐溫不顯山不露水,跟著楊行密也沒啥功勞,所以楊行密漸漸地也把這個一開始跟著自己的“元老”遺忘了。 史書上面徐溫第一次得到楊行密的賞識是在第一次進攻宣州的時候,拿下了宣州之后,大將們到處都在搶金銀珠寶,但是徐溫卻找到了不少糧食,然后施舍給百姓們為楊行密賺足了人心,這個與眾不同的舉動,讓楊行密對于他的好感驟增。 后來在和朱溫打仗的時候,在通過淮河運糧這件事上,徐溫強烈建議用小船,而不能用大船,這個正確主張得到了事實的驗證,結果證明徐溫是正確的,這件事之后,楊行密開始真正的重視徐溫,以后也開始和徐溫探討一些軍事上的問題,徐溫開始參與軍機。 第二年,潤州安仁義造反了,徐溫雖然不是最高統帥,但是卻是諸多大將中的一員,帶著一支軍隊奔赴潤州戰場,最終在徐溫的協助下包圍了潤州,這一戰徐溫漸漸的在軍界有了點名氣,在楊行密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后來的事情在上面基本上都講過了,就是楊行密開始重用徐溫,把徐溫當成自己的心腹,而在楊渥繼承楊行密地位的時候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他和張顥一起開始執政淮南。 在一系列的政治斗爭中,徐溫依托快、狠、準的三字秘訣屢戰屢勝。 比對方先下手,這是快,下手就要干掉對手,這是狠,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總能找到最佳的突破點,這是準。 等到楊隆演繼位成了新一任的吳王,徐溫也正式確立了在淮南地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在楊隆演上位后不久,周邊的藩鎮趁著淮南新舊交替,陷入了內部斗爭,開始準備趁火打劫。 最開始的就是淮南和吳越錢鏐之間的戰斗,淮南軍圍住了錢鏐的寶貝蘇州,錢鏐很激動要求全力守城,還派援兵去救援蘇州,這一場戰斗就這么開始了,淮南軍當面帶隊的是周本,這也是個老將了,據說還是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的后代,來頭不小。 但是這一戰蘇州方面準備充分,周本最終無功而返,回去的路上,還被追殺了一陣,結果大敗。 這一場戰役之后,在西面撫州也造反了,造反的叫做危全諷,這個人純屬看徐溫不順眼,他覺得徐溫這樣沒啥名氣的人都能執掌大權,那他豈不是能夠直接做淮南節度使了。 于是就自稱鎮南節度使,聯合周邊信州、袁州、吉州等地一起鬧事。 徐溫肯定要鎮壓,這敢挑釁他的權威,那是堅決不允許的,于是就開始挑選能夠擔當大任的將軍,跳來跳去就周本還行,但是此時的周本還沉浸在之前圍攻蘇州的大敗中,不想出來。 于是徐溫就派嚴可求去找周本,此時周本向嚴可求提出了幾個條件,這幾個條件基本上也算是對于之前蘇州包圍戰的一個總結。 唯一的一個條件就是不要副手,他要一個人集權,不能分權(這是在擔心豬隊友嗎?)。 嚴可求答應了他,隨后周本對于當前的局勢進行了分析,他說此時雖然看起來局勢糟透了,其實只要是干掉了作為核心的危全諷,那就平定了。 這個眼光,咱們不能不佩服,而徐溫和嚴可求能夠在眾將中選中周本做大將,也算是眼光毒辣。 這一戰,周本先是佯敗,隨后趁亂出擊,擊潰了危全諷號稱十萬大軍的主力。很快平定了危全諷叛亂,徐溫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但是這一次的勝利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是不算啥,畢竟之前徐溫在軍隊中實在是沒啥名氣,就是在楊行密身邊表現的還不錯,但是根本沒有外放的機會,所以地方上的一些藩鎮和地位比較高的老將根本不知道徐溫到底是那號人物,他們征戰一輩子這樣才成了一個地方官,但是徐溫是那個?不聲不吭的竟然成了淮南朝廷第一人。 所以很多人不服氣,這里面最激烈的就是李遇,此時的李遇就在宣州,也算是一個比較有名氣的老將,他是堅定的反對徐溫的,要求把權力還給楊隆演。 無奈之下,徐溫只好帶著大軍前去平定李遇叛亂,但是在陣前徐溫卻帶上了李遇的小兒子。 要是李遇不出來投降,那么就把他的小兒子殺了,結果李遇的小兒子在陣前哭的要死要活,螻蟻尚且偷生,更不用說一個少年了。 李遇看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在徐溫的手里,糾結了半天,還是投降了,這一場原本注定艱辛的攻城戰,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李遇投降之后,并沒有得到徐溫的寬容,其實并不能說徐溫是一個嗜殺的人,徐溫從來不是一個嗜殺的人,反而是個十分寬厚的人,只能說李遇的運氣太差了,此時徐溫正需要一個老將來搞一招殺雞儆猴,結果這個“雞”就自動送了上來,徐溫不能放過,也不會放過,所以就在他進入了宣州城之后,還是宣布誅殺了李遇一族。震懾這些桀驁不馴的老將。 接下來還是和吳越的戰斗,這一次也是很關鍵的一戰,開頭還是淮南軍挑釁吳越的錢鏐,結果被錢鏐的兒子錢傳瓘打敗了。 錢傳瓘不陌生,當初田頵趁機以招女婿的名義向錢镠勒索人質,誰都不去,就他自請前去。后來錢鏐的繼承人。 淮南軍這一次失敗之后,心里不服氣,又來了一只軍隊,繼續進攻吳越,目標還是錢傳瓘,錢傳瓘也的確是有能力,又把淮南軍打了回去。 這一下子淮南軍老實了,知道吳越那邊出了一個牛人,叫做錢傳瓘,能打仗,很厲害。 淮南消停了,吳越不干了,錢鏐也覺得一直挨打這不舒服,于是就讓他的兒子錢傳瓘、錢傳瑛等人全部出動圍攻淮南的常州,主動出擊。 這個消息傳來讓徐溫很憂傷,因為此時他身邊基本上沒啥能用的大將了,那些對他不是很服氣的人,他不敢用,他能放心用得基本上死了,或者重病休養中,所以他只能親自前往。 在這一戰中出現了一個新將,是黑云都的一個部將叫做陳佑,他和徐溫到了戰場上,陳佑就獻策:“趁著錢傳瓘還沒準備好,咱們偷襲吧?!?/br> 徐溫思量了一會,也沒啥好主意,于是就決定這樣干,他帶著大軍在正面繼續和錢傳瓘裝模作樣,但是實際上陳佑帶著黑云都從后面圍了上去,結果吳越軍驚慌失措大敗而回。錢傳瓘雖然能力不錯,但是姜還是老的辣??!徐溫給錢鏐家的小子上了一課。但是這一戰并不是是著名的無錫之戰。下面還有一個無錫之戰。 和吳越的戰斗告一段落,北面又不安穩了,北面的威脅自然就是朱溫的后梁,但是此時朱溫已經死了。 這一次后梁派來的人事王景仁,這個人大家也不陌生,因為他就是之前被楊渥逼走的王茂章,王茂章先是逃亡吳越,受到了錢鏐的重用,隨后被錢鏐選派到后梁出使,結果被留下來了,在后梁繼續做將軍。 這一次的王景仁帶著大軍本著南邊就來了,王景仁之前就是淮南的大將,所以對于淮南軍的這一套作戰方式,還是很清楚的,再加上他帶的大軍的確比較多,所以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一開始的時候王景仁的確是打了好幾個勝仗,將淮南軍打的找不著北,但是后面淮南方面幾個大將拼死命阻止住了后撤的淮南軍,反倒是趁著梁軍追趕的時候跑得亂七八糟的事情,反敗為勝。 無奈之下王景仁只好帶著大軍往回趕,為了不被追擊,王景仁親自在后面斷后,但是就在此時一個壞消息傳來了,他的軍隊掉在淮河淹死了不少。 王景仁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來之前已經在河里做好了標志,那里水淺能夠通過,他都標好了,怎么會淹死呢? 其實,就在王景仁在前面打仗的時候,淮南的一個將領看到了王景仁搞得這些標志,就把這些標志挪到了水深的地方,所以等到梁軍后撤的時候,慌慌張張淹死了不少。 這一戰之后,基本上也斷了后梁的心思,后梁也開始面對河東的威脅,沒有精力兼顧淮南,徐溫又消除了一個心腹大患。 這件事之后,徐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內政的改革,當然這里的所謂的改革就不算啥了,主要就是用他的實力對當前的淮南的政權進行控制和滲透,而且他積極經營他的大本營金陵府,此時他的干兒子徐知誥也漸漸的崛起了,成了徐溫最重視的一個人。 但是好景不長,就在徐溫勸楊隆演建國的時候,吳越又來了,這一次吳越拿著后梁發的討伐詔書來的,算是名正言順。 這一次帶兵來的還是錢傳瓘,先是一場水戰這一戰可以說是很有名的,也是錢傳瓘被后人津津樂道的一戰。 主要就是雙方水軍列陣完畢,這邊要開戰了,錢傳瓘讓自己人趁著順風撒草灰和黃豆之類,刮到了淮南軍的地盤上,淮南軍踩在豆子上摔倒,草灰刮到了眼里迷眼。而隨著這些東西而來的就是吳越軍的弓箭,還有大火。 結果這一戰淮南軍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滅,錢傳瓘名聲大振,基本上奠定了自己繼承人的身份,在吳越國和江南的名聲越來越大。 這一戰之后,徐溫又親自上陣了,已經五十多歲的徐溫,已經很老了,身體也不是很好,這一次他和錢傳瓘在無錫相遇。這一次才是真正的在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無錫之戰。這一戰對于吳越和楊吳之間的關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徐溫守城,錢傳瓘攻城,瞅了幾天美好機會,但是淮南方面卻發現了一個好機會,那就是他們順風了。 前幾天錢傳瓘順風把他們的水軍燒了?,F在淮南軍準備放把火把錢傳瓘的這三萬人燒了。 錢傳瓘不知道是經驗不足,還是真的碰見徐溫就完蛋,結果就被淮南方面順風放火燒到了。 結果這一支三萬多人的部隊,當場就被燒死了一萬余人,而且還有大量的將士逃散,錢傳瓘再次在徐溫手里大敗 這一戰之后,有人建議徐溫趁勝追擊,進攻吳越,但是徐溫卻拒絕了,反而和錢鏐搞起了會談,會談的內容就是雙方和平共處,這一次也最終造就了吳越和楊吳(南唐)之間數十年的和平。 至此基本上徐溫在軍事上和政治上的事情就交代完了,徐溫這個人物的確算是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很厲害權臣,他的政治構想也就是保住現有的地盤和周邊小國交好,對中原王朝進行有限度的交好,和中原政權平起平坐。 所以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積極的勸說楊溥登基稱帝,提高一格,但是還沒等到他做到一個王朝的大丞相,他就病死了,在他病死的同年十一月,在徐溫養子的徐知誥的推動下,楊吳正式跨入了新紀元,楊溥稱帝,臣子們全部提一格,和中原平起平坐。 徐溫雖然一生沒有在名義上追求過什么,沒做過吳王,沒做過淮南節度使,更沒有做過國主,但是他確實楊吳的實際掌控者,而他所做的一切都為接下來的一個王朝南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