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南唐的反攻(下)
但是就算是周軍恢復了一點士氣,可是在整體上還是受著南唐軍的威脅的,因為此時南唐方面的一個大將叫做朱元(原姓舒,是當年李守貞被郭威包圍的時候派到南唐求援的大將,但是李守貞失敗了。他也沒回去,改了名字,就留在了南唐,跟著李璟混日子,他的老家就是潁州沈丘人(今河南沈丘),他名氣不是很大,但是在淮南之戰中,表現的還是很出彩的。) 朱元一開始就抓住機會收復了不少州郡,此時帶著他的那支軍隊已經趕到了壽州邊上,會和其他的軍隊屯駐在壽州邊上的紫金山,這紫金山說法不一,但是比較公認的就是現在的八公山,也就是當年苻堅淝水之戰,讓他嚇得“風聲鶴唳”的地方。 此時可以說局面已經漸漸被南唐方面掌控了,周軍一開始取得的巨大優勢,現在基本上又都丟了,而且在揚州的那一只主力,由曾經進攻后蜀的陳州節度使向訓帶領的大軍,也主動撤出了揚州,全力會和壽州城下的周軍想要猛攻壽州,希望能夠在南唐軍對壽州進行救援前拿下。 所以此時所有的戰略重點,還有所有大將的目光全部轉移到了壽州,只要是壽州勝利了,那么淮南之戰,基本上就算是塵埃落定了,畢竟這里集中了雙方的主力部隊,要是在這里周軍被打敗,那么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能力再次進攻淮南。 要是南唐軍在這一戰中失敗了。那么南唐方面就再也沒有什么力量守住淮南了,只能靠著地方軍團,但是地方軍那是最靠不住了,雖然淮南的地方軍戰斗力也有很強悍的,但是大體上還是不堪一擊的,這一點我們后面會說到。 南唐方面之前也準備了反攻,又派了一直五萬的大軍趕了過來,希望能夠趁著柴榮不在,在壽州城下里應外合拿下在城外的李重進,但是李重進也不是一個等閑人物。 而且在李重進邊上還有另一位周軍方面的的大將,那就是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也是郭威的女婿,上面的李重進是郭威的侄子,這都是和郭威關系很好的,但是他們兩個之間關系不太好,而柴榮是郭威的干兒子,算起來,這三個人還是有很親近的親戚關系的。 當時柴榮打仗主要靠的就是張永德和李重進,雖然趙匡胤很能打,而且名氣也很大,但是此時卻還是一個殿前都虞候,不算是很高級的官職,不過他的名氣的確是很大,升官加爵那是早晚的事情。 就在南唐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他們的朝廷內部出現問題了,搞事的就是南唐政治內部最有權威的一個老頭,這就是宋齊丘。 宋齊丘看著南唐軍馬上就要翻盤了,馬上周軍就要被趕出去了,但是他卻給李璟說道:“皇帝啊,咱們不能再打了啊,要是再打下去,那就把周朝得罪很了,那時候就算是想要和解,也沒啥可能了,咱們還是先緩一緩吧。先暫時把反攻的勢頭放一放,救援壽州先停一下,別把周軍逼急了?!?/br> 說實話,宋齊丘的這一段話,我一直覺得很費解,它占據優勢那就要狠狠的打啊,難道還想著以打促談啊,以打促談這是占據絕對優勢的一方采取的措施,但是你南唐是占據了絕對優勢嗎? 可能有人會說了,南唐此時就是占據了優勢,不錯,此時的南唐的確是占據了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僅僅是局部的優勢,在綜合實力上面,周朝還是遠遠超過南唐的,所以此時南唐的正確措施就是趕緊打,集中優勢兵力打,狠狠的打。一次性的把周軍打痛,把周軍威懾住,這樣一來還能保持一段時間的和平局面。讓周軍不敢輕易發起戰端。 按照宋齊丘的想法,不能得罪周軍,難道周軍進攻南唐就真的是因為南唐得罪周朝了嗎?難道就真的像柴榮《討淮南詔》里面說的那樣嗎? 其實不然,柴榮他是想著統一天下的,想要統一天下,那么和南唐的戰斗可以說是不能避免的了,可惜宋齊丘這個老頭看不到這一點。 在這里說一個名詞叫做“歷史局限性”,這個東西只要是經??礆v史的人應該都了解過,就算是沒看過歷史,學過歷史的人也應該聽說過這個名詞,現在咱們看著柴榮當時統一天下的意圖很明顯,他和南唐之間的戰爭不能避免,這是因為咱們站在歷史全局的高度上來看待的。 可是宋齊丘不是,他身在那個時代,要是不具備卓越的眼光和智商,是很難突破那個時代的局限的,他們覺得和周朝之間還是存在和平共處的可能的,畢竟之前這些多年不都是和平共處的過來了。 所以他們很難預見或者說很難相信他們的預見,畢竟治理國家不能建立在推測和臆想的基礎上,這就是所謂的歷史局限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咱們現在覺得一個人很厲害,很牛,大家都很崇拜他,但是幾百年之后這個人可能在歷史上僅僅是幾句話,或者根本沒有記載,很快就被遺忘了。 這就是一種歷史局限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東西。前幾天看人闡釋據說可以預測一切的推背圖,在近代之前的說的基本上還算是不錯(不管是真的還是穿鑿附會,但是說的像是那么回事),但是一到近代,就亂七八糟了,而且爭議也很大,這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歷史局限性。 所以咱們沒有資格覺得當時的人很蠢,很笨,因為咱們和他們站的高度不一樣,所處的時代不一樣,你今天看著史書中的那些人,可能就是未來后人看咱們的樣子。 言歸正傳,繼續說宋齊丘的建議。此時要是南唐方面停下來,那就相當于把到手的戰略優勢放手送給別人,可是說這是一種自掘墳墓的做法。 但是宋齊丘在南唐那是權臣大佬,說一不二,而且李璟對他也是很信任的,原本按照李璟的思路,直接大軍趕到壽州城下,和周軍決一死戰,和城里的劉仁瞻內外夾擊,趕走周軍。 可是李璟一個缺點就是耳根子軟,沒啥主見,再說白點,不自信,所以他暈頭轉向的竟然采納了宋齊丘的建議。 當時雖然很多有遠見的官員和武將都提出要趕緊加大攻勢,趁著周軍還沒有集中,拿下壽州李重進一部。 可是宋齊丘和李璟都發話了,這件事也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再說說這一次南塘方面派去的大軍,還是李景達和陳覺率領,但是這一次卻是五萬大軍,他們原本的戰略目的就是趕到壽州城下,援助劉仁瞻。 但是走到了濠州鳳陽(很熟悉吧,想起了朱皇帝。)接到了李璟的命令,讓他們先不要主動出擊,不要主動找周軍決戰。 陳覺最怕的就是打仗,現在李璟既然都說不打了,那就不打了,屁顛屁顛的在鳳陽安營扎寨,一個個搬著小板凳坐下,看著壽州城的劉仁瞻和邊上紫金山的朱元等部和李重進在哪打著玩。 其實要說這五萬大軍都沒有參與戰斗那是不正確的,因為他們的一部分水軍主動參與了戰斗,那就是剛剛招募來的一個大將林仁肇,也是后來南唐方面的一個名將。 他身上刺著一只老虎,所以小名林虎子,打仗彪悍有智謀,是個有潛力的人物,此時他的對手就是張永德。 林仁肇腦瓜就是好使,現在是水軍交戰,他想起來了一場戰役,那就是火燒赤壁,于是他也準備了不少的小船,上面準備著易燃物,點起小火,然后找了一個刮南風的時候就放了出去,他的大軍就在后面看著,等待機會沖殺上去。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這些小船沒被南風刮出去多遠,突然變了風向,改刮北風,這一下子可把林仁肇坑了,他后面還準備著沖上去呢,結果自己放出去那些小船卻又自己跑了回來,結果林仁肇的水師被燒了,所幸損失不是很慘重,但是這件事弄得鬧心啊。 張永德看了林仁肇這一招,為了防止他以后還搞,于是就在自己這邊的陣營前面用鐵索攔了起來,小船撞不破鐵索的阻攔,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但是張永德覺得來而不往非禮也,于是決定還回去一場。 這一場也是很厲害的,張永德找了一些水性好的士兵,又把之前沒用完的鐵索拿了出來,讓他們偷偷的跑到林仁肇的船下,把他們的戰船連在一起。這是被動的鐵索連環啊。這讓我不禁想起來了赤壁之戰。 完成之后,張永德沒有向赤壁之戰那樣放火燒過去,而是選擇帶著大軍直接殺過去,林仁肇一看張永德來了,就下令迎戰,但是這邊一劃船這才發現竟然劃不動。 眼瞅著地然就殺過來了,還是趕緊撤回去把,但是往回劃,也走不動,此時他們知道他們已經中招了,但是很無奈,只能硬拼了。 最終林仁肇這一支水軍幾乎全軍覆滅,林仁肇僥幸逃得小命,但是這一次的損失還是很巨大的,也為一直籠罩在失敗陰影里面的周軍再次送來了一道曙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