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郭威稱帝
其實郭威并不是一個莽撞的武將,這一點我們在上面月已經講過了,實際上郭威也是一個很有心計,很有城府的人物,他很懂得偽裝,而且也很善于學習。 他在劉子坡打敗了漢軍,劉承佑也也急忙逃命跑了,郭威的大軍就在后面跟著,此時對于郭威來說,他還是不愿意承認自己就是一個造反勢力,也不愿意把自己稱為造反派的頭子。 雖然在實際上,他就是這個造反派的頭子,而且他的心里也是想著能夠當上皇帝的,不過現在在他看來,要是自己不打出造反的牌子,受到的阻力就會小很多,一旦自己打出了造反的牌子,那么周邊的藩鎮,其他的就不說了,就說劉承佑的叔叔,劉崇肯定對南下的,而那個時候的郭威還沒有能力面對外面藩鎮的進攻,他也剛剛打了一場勝仗,還沒有在這里站穩腳跟。 所以他需要對于河東的劉崇進行迷惑,不然的話,劉崇一旦南下,那么他郭威的地位還有現在的局勢都有可能保不住了。 于是郭威在表面上還是稱劉承佑為皇帝,自己是一個臣子,這一次到這里來,不過是為了誅殺李業等人而已,其實這件事就像之前寫的書信一樣,和皇帝無關。 據說前面探哨的騎兵回來稟報,發現了劉承佑的車駕,問郭威咋辦,郭威二話不說當即脫下盔甲把武器也丟在了地上,下了馬,就開始朝著前面走去。 這架勢是要向劉承佑認錯,一時間他的那些護衛還有跟這個他的那些個將軍們,一個個都開始勸說郭威,但是郭威畢竟是他們的領導,郭威不聽,還是一直往前走,等到到了那個前哨所說的地方之后,才發現劉承佑已經走了。 這讓郭威很傷心,唉聲嘆氣的,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辦,于是就派他的部下們四處尋找劉承佑的下落。 但是不久傳來的卻是劉承佑被郭允明殺死的“噩耗”,聽說這個消息,郭威一下子愣住了,隨后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哭泣啊,一直哭的天地變色神鬼讓路,郭威似乎是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 但是后來很多人分析,此時的郭威應該是興奮過度,并不是傷悲過度這又是一個實力派的演員,而且應該還算是偶像派,畢竟郭威年輕的時間還算是威武。 哭了一陣,自責了一陣,那就要開始收取勝利果實了,畢竟他造反那也是承擔著巨大的風險的,要是沒有一點好處,估計郭威第一個不愿意。 于是他哭過之后,收拾一下激動的心情,咳,不應該是激動,表面上郭威還是很傷感的,他帶著大軍開始進入了開封城,這個后漢的國都。 之前郭威曾經答應過他的士兵們,只要是拿下了開封,就讓他們放開搶,半個月的時間,能拿多少是多少。 所以他進入了開封之后,他的那些部下們就開始行動了,整個開封遭了劫難了,有的家里咱們多少年的積蓄,一下子就被這些人搶走了。 一時間整個開封變成了人間煉獄,到處都是火光、慘叫、呼喊的聲音,到處都亂成了一團。后來搶了幾天之后,還是有人勸住了郭威,讓他趕緊把這件事停一下,不然他就失掉民心了,于是郭威又下了一個命令,禁止再搶掠,違者砍腦袋,結果一道命令下達之后,這件事就真的在沒有再發生過。這里也能看出來郭威治軍還是比較嚴格的。 這是當時開封的治安狀況,算是比較混亂,而那時候的政治狀況一點問題都沒有,這些人都是從后晉投降了后漢?,F在又投降了郭威,他們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木有啊。 直接在郭威進入開封的時候,自己就站好隊,接受郭威的檢閱,而郭威對于這些人也沒有什么懲罰,畢竟他名義上是來殺皇帝身邊的小人的,而不是來顛覆政權造反的,所以他對這些大臣還是很禮遇的。 但是劉承佑已經死了。這已經是既成的事實,人死不能復生,國不可以一日無主,所以選擇一個新的皇帝還是很關鍵的。 當時很多人的意思都是郭威當皇帝,畢竟是郭威帶著大軍打入了開封,按照之前的規矩就是應該郭威來當皇帝,但是他卻不同意。 這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因為之前郭威和馮道的關系還算是不錯的,于是他進入了開封之后,就找到了馮道,很含蓄的問馮道他能不能當皇帝。 但是當時老jian巨猾的馮道卻說:“我看劉崇的兒子劉赟就比較不錯?!?/br> 郭威也是聰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馮道的意思,那就是他現在剛剛進入開封還不適合當皇帝,可以先把劉崇的兒子劉赟扶起來。 當即對著馮道拜謝,在路上郭威又想了一下,覺得當前他的確是不太適合當當皇帝,而把劉崇的兒子劉赟扶起來的確是一招妙計。 因為此時的郭威在中原還沒有站穩腳跟,一旦劉崇從河東帶著大軍跑了下來,也夠他郭威好好喝一頓的,但是要是把劉赟扶起來了,那時候面的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劉崇就沒與那么激動了,最起碼絕對不會火急火燎的帶著大軍南下。 而劉赟就是一個人,就算是從駐地到開封也需要一段時間,而這一段的時間他能夠盡量掌控開封,控制朝廷,而且額那時候也沒有無線電或者手機網絡之類的,所以通訊十分的不方便,所以劉崇心中覺得他的兒子是去當皇帝去了,而劉赟覺得他的父親現在已經占據了優勢,他去開封就是當一個便宜皇帝。 于是郭威和皇太后還是滿朝文武一商量,也就同意了,其實在皇太后和滿朝文武根本沒當回事,反正搞到最后還是郭威當皇帝,現在就算是搞的花里胡哨的,也沒用,不過是形象工程而已。 但是既然郭威提出來了,他們也需要給面子,于是也就都同意了,劉赟得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屁顛屁顛的準備準備就開始出發了。 而劉崇原本還準備進攻中原,但是聽到這個消息,也不打了,直接就跟郭威談上了,心里的對于郭威的惡感也降低了不少,反正到最后來還是他的兒子當皇帝,他覺得最終他算是一個漁翁,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他的兒子還沒有當皇帝,他就開始提前進入太上皇的狀態了,對于這些郭威這些人也知道拉攏了。 但是劉崇的一個謀士卻告訴劉崇,這可能是郭威的緩兵之計,讓劉崇小心一點,但是此時的劉崇已經被他的兒子即將當皇帝這個幸福的消息撞擊的有點回不過神來了,也沒把這謀士的提醒當回事。 在郭威的蠱惑下,劉崇甚至還把準備進入中原大軍解散了,讓他們該干啥干啥去,反正不打仗了。 隨后他就等著他的兒子進入開封,然后即位當皇帝,這樣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這一輩子也算是沒白活。 其實劉崇也有點思路不開闊(說白點就是笨,腦子不轉圈),就算是你的兒子被群臣舉薦為皇帝,但是畢竟現在還沒有坐在皇位上,而且郭威也不是一個白癡,為啥要為你打江山? 所以當時他的那個謀士的建議是正確,不管劉赟是不是要當皇帝,都要南下,要是郭威是真心的,那就讓劉赟做皇帝,河東的大軍也能保證劉赟的地位不動搖。 要是郭威居心不良,河東的大軍立刻就能拉起平叛的旗號,在開封干掉郭威,這樣一來才算是雙保險。但是現在傻傻的在河東等著郭威把皇位讓給劉赟,這的確是有點不靠譜。 可是就這么不靠譜的事情,劉崇還真的干了,這一段時間給郭威了一個緩沖期,而半路上的劉赟也被他控制住了,郭威把劉赟軟禁在半路上。 而此時郭威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他謊報軍情,說是契丹來了,所以他只能先到北面去平定叛亂。 但是劉赟還在半路上軟禁,所以朝廷大事都是郭威一個人說了算(雖然那時候皇太后暫時掌權,但是僅僅是名義上的。)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郭威帶著大軍就往北面去了。 但是在半路上卻發生了一件事,恩,黃袍加身??赡苡腥藭f了。黃袍加身不是趙匡胤嗎? 但是事實上在五代,黃袍加身的商標所有權就是郭威,而且這一個套路的創造者也是郭威,至于后來的趙匡胤不過是學了一把郭威而已。而且還沒有進行改進,全部照抄照搬。 其實說照抄照搬也不對,趙匡胤畢竟是后來人,搞的還是比郭威要好一點的,例如當時郭威黃袍加身,所謂的黃袍就是一塊黃布片子,披在了身上,就算是龍袍了。 但是趙匡胤那時候準備就比較充分了,一應俱全,風風光光的穿著龍袍就把柴宗訓趕下來了。想必此時的郭威也沒想到他這樣竄了別人的江山,他的江山也是這樣沒的。 后來郭威在大軍的簇擁下回到了開封,皇太后很識相的封他為監國,隨后很快又正式讓郭威當皇帝,后漢正式宣布滅亡。 而那個還坐著皇帝夢的劉赟也被郭威秘密殺死了。此時明白過來的劉崇很生氣,所以也就自稱漢朝,史稱北漢,開始和郭威的周朝長期對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