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三鎮之亂(下)
朝廷又議論了半天,覺得現在也就只有讓郭威出去看看了,于是任命郭威為大元帥,西邊三個藩鎮的討伐事宜全部交給郭威了。 事先劉承佑還問郭威愿不愿意,其實這句話就是多余的,郭威現在在軍事上并不是一家獨大,他需要增強自己在軍方的力量和聲望,這一次絕對是一個好機會。 所以郭威很高興,點點頭就答應了,但是他也知道,這是去平定叛亂不是去吃飯喝酒,只是答應去不行,還要有信心干好,把叛亂平定了。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他事先就找到了馮道,畢竟馮道好幾朝的元老,見多識廣,應該會有解決的方法,于是郭威找到了馮道,恭恭敬敬的像馮道請教:“現在李守貞實力強大,不知道該怎么消滅他?!?/br> 馮道此時也是對他十分看好的,所以也算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馮道說道:“李守貞覺得他能贏,就是因為他曾經帶過這些禁軍,這些人都算是他的老部下,李守貞覺得這些人不可能打他,所以他才會是有恃無恐,只要你拉攏住這些禁軍,你就有了獲勝的把握?!?/br> “如何做?” “誘之以利,施以恩惠,把這些人掌握在你的手中,你就能再利用他們消滅李守貞,而不用擔心被他們背叛” 郭威覺得有理,于是就這樣干了,結果卻也是出奇的好,反正劉承佑答應過郭威,只要是平叛,那要錢有錢要糧食有糧食,讓郭威只管好前線的事情就好了,至于后勤他一定不讓郭威擔心。 所以郭威也算是一個財大氣粗的款爺了,再加上得到了馮道的傳授,于是對于這些部下十分的體貼,只要是有了小軍功那就大肆獎賞一番,要是有了小問題,也不追究,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很得人心,所以這些禁軍漸漸地就把李守貞忘記了,他們只記得的自己現在的主子郭威。 劉承佑在任命郭威之后,立刻下令趙暉和白文珂立刻抵達原本約定好的地點,不能在路上再耽誤了。 而郭威這邊也和他的謀士們商量開了,他們商量的問題就是這一仗怎么打,是先打長安,還是先消滅李守貞的兩條胳膊,趙思綰和王景崇。 有人認為,李守貞是最強大的藩鎮,也算是這一次造反的頭頭,只要是消滅了;李守貞趙思綰和王景崇根本不足為慮,但是要是先進攻鳳翔和長安,把最大的李守貞放在后面,萬一被李守貞在后面偷襲了就完蛋了。 但是還是有人建議,最難啃的骨頭應該放到最后,先把硬骨頭周圍的一些小雜魚清理掉,這樣才能集中全力啃這一塊硬骨頭。 謀士武將們爭吵亂作一團,但是最終還是齊齊的看著郭威,因為擁有最終決定權的是郭威,而不是他們。 最終郭威對于這兩個觀點進行了吸收改進,形成了他自己的觀點和作戰風格,那就是主力先圍住李守貞,另外派小部隊牽制住鳳翔王景崇和長安的趙思綰。 下面咱們還是要分開講,一個個來。 先講勢力最大的李守貞吧。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吧,李守貞還是非常自信的,因為來進攻他的部隊曾經是他的老部下,而且當年他當領導的時候對于這些人都是比較好的,這些人里面也有他曾經關系不錯的人。 所以李守貞覺得只要是這些禁軍敢來,那只要他一露面,這些人還不山呼萬歲,爭著搶著投向他,那時候他只要宣布命令,大軍直接調轉槍口,對著開封去了,他就能順利的當上了皇帝。 不過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原本他看著這些禁軍來了,心里不禁沒有一絲的擔心,而是強烈的興奮感,一遍一遍的洗刷著他的身軀,他早早的占到了城樓上,就等著遠方而來的老部下們一個個跪在城下對他宣誓效忠。 可是等到這些禁軍到了城下,李守貞原本預料的情景并沒有出現,反而是那些禁軍的表現,讓他感覺到很詫異,很驚異,當然更多的是不可思議和失望。 這些禁軍像平時一樣,站在城墻下面,對著城樓上高聲喊罵,直接把李守貞多少年的舊賬本都翻了出來。 當時李守貞看著城墻下面罵得起勁的禁軍他還是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他不知道為什么原本和自己一心的老部下此時竟然全部翻臉不認人了。 但是不管他他想不想的通,事實就是這樣,李守貞開始慌了,他原本最大的依仗,就這么沒了。 現在郭威到了城下,大將們都想著趕緊攻城立功,其實郭威也想攻城立功,但是他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他來這里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加強自己在軍界的影響力,培植自己的勢力,,要是這些人都戰死了,就算是最終拿下了河陽、長安、鳳翔,這對他來說作用也不大,他要找一個損失最少,但是卻能盡快取勝的方法。 當天,郭威帶著幾個騎兵,圍著城墻轉了一圈,然后第二天就派人征調民工,開始在城墻周圍挖深坑,建房子了。 這個挖深坑可以理解,一般圍城都是要挖坑的,防止城里面的人跑出來,就算是能夠跑出來,也要給制造點困難,所以那時候圍城,只要是城池周圍挖上坑,然后在邊上派人看著,基本上就沒什么問題了。 但是郭威帶著人在城墻下面蓋房子,這讓所有的人都感覺到不解,后漢這邊的大將,一個個都不知道郭威這到底搞的是什么東西,也不知道這打得什么主意。 所以這件事對于李守貞來說更是不解,明明有營寨,但是還要蓋這些東西干甚,而且看下面那些民工干活出工不出力,而且蓋得房子那是亂七八糟的,嚴重影響了城墻下面的形象,直接影響了整座城池的城容城貌。 所以也不管這郭威打的什么主意,反正郭威不主動進攻,那他也就樂得清閑,沒事在城樓上看看外面這群人熱火朝天的蓋房子或者繼續挖坑,另一方面就沒事的時候也派人出去把后漢正在搞的城建工程消滅掉,這漸漸成了李守貞的一個愛好。 所以李守貞同志在沒事的時候,帶著一大票的人就沖了出來,開始拆房子,順便填坑,趁機再殺幾個后漢兵。 但是這些后漢兵滑不溜秋,只要是一見李守貞帶著大軍沖出來,立馬就跑了,等到李守貞回城,他們這些后漢兵帶著那些民夫們又回來了,繼續修建他們的房子。 不知道到這里,諸位有沒有明白郭威的計謀,但是不管明不明白,李守貞那是肯定還沒明白,因為他又帶著大軍殺出來了,這一次很成功,時機成熟,又一下子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僅后漢方面的建筑被全部摧毀,而且還重創后漢的這支被派來防守建筑工地的軍隊。 但是李守貞沒有趁此機會突圍,也沒有趁機擴大戰果,而是選擇了見好就收,退回了城內,不久郭威整理好大軍又來了,他們看李守貞又退回去了,二話不說又把那群民工喊了出來,繼續搞他的房地產大業。 此時很多人都明白了郭威的良苦用心,但是這些東西看破就行了,沒有必要說破。畢竟還要繼續忽悠李守貞。 果然李守貞看見后漢又讓這群百姓搞建筑,整個城下似乎就變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工地一般,這讓李守貞很不爽,于是就帶著大軍殺了出來,和上次基本上類似的故事又在重復上演。 但是就在這一次次的重復中,不變的是民工還在搞那些一推就倒的豆腐渣工程,不變的是后漢的軍隊還是整天百無聊賴的看著工地或者在營帳里睡覺,不變的是郭威還是一如既往的淡定,但是這份淡定里面卻滿是自信。 唯一變化的可能就是每一次李守貞從從城里面沖出來所攜帶的人們越來越少了,從原先的成千上萬,到后來的兩三千,基本上這些人就算是想要擊潰看守工地的后漢軍都有點困難了。 此時的李守貞或許已經明白了過來,他上當了,是的,郭威一直在忽悠他,一直在坑他。 攻城最怕的就是固守不出,郭威也知道就算是強攻他也沒有幾分的把握,但是傷亡一定會很大,最終還有可能失敗,這些禁軍雖然暫時被他籠絡住了,但是一旦遇到困難,這些人會毫不猶豫的投奔老領導的懷抱。 所以郭威不能夠冒險強攻,他要引誘李守貞出動出擊,化攻城的的被動為主動,而那些派來搞建筑的民工,就是為了吸引李守貞的注意力,引誘李守貞上鉤。 結果李守貞還真的上當了,雖然在后期,李守貞或許明白過來的時候,但是那時候他已經沒有能力突圍了,只能固守待援,他向契丹、后蜀、南唐等地求援,但是去都是毫無回應。 其實不能說這些地方沒有回應,而是想回應也回應不了,因為郭威在周圍全部嚴密監控,所有的信使,不管是如何偽裝,最終還是全部都截住了這些所謂的求援使者根本沒有走出河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