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 章 三鎮之亂(上)
這里的三藩和上面講的還有關系,趙思綰因為怕到了開封就會不來了,所以他從鳳翔走到了長安,然后造反了,招了四千個人開始守城,準備和劉承佑對著干。 還有一個人就是之前被劉知遠派來平定候益和趙匡贊的王景崇,他眼看著候益在京城漸漸的發達了,而且候益還在劉承佑的面前說他的壞話。他知道,他要是不做點什么,劉承佑總有一天會被候益打動的,那時候他就危險了,所以為了能夠給他自己找點活干,他準備賣掉趙思綰,等到趙思綰在長安造反,他立刻就要求劉承佑把鳳翔給他,然后帶著大軍平定趙思綰。 但是劉承佑更相信候益的話,對于王景崇根本不信人,所以就沒同意,反而準備把王景崇調到偏遠地區,這一下子讓王景崇感覺到危機了,這劉承佑是要對他動手啊,不然的話為什么不讓他討伐趙思綰,為什么不把鳳翔封給他,畢竟鳳翔一帶要不是他來,根本平定不了,按照規矩他王景崇應該留在鳳翔做土皇帝了。 可是劉承佑卻沒有允許,這一方面讓王景崇很生氣,另一方面讓王景崇還是十分的擔心,因為這個時候候益在劉承佑的身邊,誰知道候益又在劉承佑的身邊說些什么。王景崇很忐忑,而忐忑的結果就是和趙思綰走到了一起。 這兩個一商量干脆還是造反算了,現在這個時代,只要是有兵權,那就能做皇帝,富貴那都是拼搏出來的,但是他們兩個加一塊也就那么點人,遠遠達不到禍國殃民的級別啊,所以他們還需要一個幫手。 說是幫手其實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個領導,當時天下有野心而且和他們兩個距離比較近的還真的有一個,就是河陽李守貞。 李守貞咱們前面也提到過,他在后晉也是一個大將,后來跟著平定楊光遠叛亂還有抗擊契丹的戰斗中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等到契丹進入了中原,他就立刻投降了,不過那時候投降契丹的多了去了,也沒有人說什么閑話,那時候估計每個人都唱一首歌《我們都一樣》。 但是契丹走了之后,劉知遠到了中原李守貞又投靠了劉知遠,劉知遠覺得李守貞能力不錯,在兩次抗擊契丹的戰斗中表現得很不錯,于是就讓他做了河陽節度使。 但是做了河陽節度使的李守貞,心思也活躍起來了。原本劉知遠做皇帝的時候,他覺得劉知遠厲害,他不是對手,但是年紀輕輕的劉承佑當了皇帝,他就看不上了,他也想著弄個皇帝當當,其實也不能說是這時候的人沒有道義啥的,而是這樣的事情已經太多了。從李嗣源開始哪一個皇帝不是搶來的(除了李從厚、石重貴和劉承佑之外)。 所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人看到了被人造反就能當皇帝,所以他們這些勢力有實力的藩鎮也自然的認為,只要是他們的實力夠了,那時候造反也能成功,富貴險中求,想要當皇帝,就要敢于造反。 當時的李守貞基本上也是這個心態,人的欲望都是無窮的,或許他曾經當一個小隊長的時候沒有想到過他會有這么一天,或許當時他覺得能夠當一個大將軍帶著幾百上千個人就算是威風凜凜,這一輩子就值了。 但是等到他慢慢的成了大將軍,成了一個國家為數不多的軍事領袖之一,他的心思有變化了,他可能又想到要是能夠到地方做一個土皇帝就好了。不久他做了土皇帝,而且還是一個比較好的地方,河陽之地富庶,還是比較有油水的。 不過享受了土皇帝的待遇,他還想著是不是能夠當一個真正的皇帝來體驗一下,但是這個念頭實在是太大膽了,就算是想一下也算是大逆不道。 正好當時在李守貞的身邊有一個和尚,叫做總倫和尚(誰說和尚一心向佛,不理俗事,和尚搞起的起義和造反貌似還不少。),這個總倫大和尚能夠忽悠,他會看面相(這算是和尚的必備技能嗎?),他曾經給李守貞看面相,他說李守貞的面相非凡將來那是要做大貴人的。 那時候說是大貴人那可是比王工諸侯都寶貴,大貴人就是皇帝,普天之下,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李守貞要是還是一個小兵估計他連信也不信甚至聽也不聽,但是現在他是一個藩鎮節度使,而且還是一個很強大的藩鎮節度使。 每個人都有上進心,都想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李守貞也不例外,他也想著是不是能夠往前再走一步,當個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僅僅河陽這一塊的土皇帝。 所以他曾經很認真的問總倫大和尚:“我真的能當皇帝嗎?”總倫大和尚之前曾經說過李守貞能夠當皇帝的話,此時怎敢改口,于是就只好繼續忽悠,說李守貞才是什么這命天子,劉承佑一個小孩,怎么能當皇帝呢?總倫大和尚的忽悠功夫的確是有一套,下面大家還會體驗到。 李守貞雖然聽了總倫大和尚的忽悠,擔心造反畢竟是一件大事,不能隨隨便便的相識過家家的一樣。先前還需要詳細的準備,總之一句話,李守貞還在糾結。 李守貞有個媳婦叫做符氏,據說曾經有算卦的(不知道是不是瞎子或者白胡子老頭。)對他下過批語:“這個女子將來是要做皇后的?!?/br> 此時正在糾結中的李守貞,也想起了這件事,符氏是他的兒媳婦,將來符氏要是做了皇后,那不就代表著他的兒子將來就是皇帝嗎?他的兒子始皇帝,他不也是皇帝? 再想一下總倫大和尚的話,李守貞覺得這件事雖然看起來還是不靠譜。但是總歸是有了那么點可信度,,畢竟兩個算卦的大師都曾經斷定他們家要出貴人。 好聽的話總是比壞話更容易打動人,李守貞最終還是禁不住總倫大和尚的忽悠和自己對于皇位的向往,他決定造反,當然這個決定僅僅在他的心中想了一下,他還沒有準備好,他不能公開把造反的旗打出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不知道他已經被人盯上了,盯上他的就是王景崇和趙思綰,這兩個人也都想造反,但是實力不足,所以他們就想到了李守貞。于是就送了一身黃色的袍子給李守貞。 黃色的袍子這代表什么不需要多說,上面再繡上幾只帶爪子的動物,那就是皇帝的專有服飾了,一般人是沒有資格穿的,就連黃色要是沒有皇帝的允許,也不能胡亂的穿。 李守貞可以保證之前趙思綰絕對不知道他要造反的事情,至于趙思綰和王景崇送來這個東西還有一封愿意尊奉他為秦王的書信這讓他感覺到很興奮,直接也劃到了天意這一欄。 他覺得趙思綰這是上天專門給他來送龍袍的,他覺得這都是天意,天人感應,這是上天的旨意,而他才是真正的真龍天子,要不然的話,為什么趙思綰會給他送來這些東西。 但是就這一件事還是不太夠,而且對于天意這個東西,李守貞心里還是有點懷疑的,于是他就找來了大將們,先看看大將們的態度,要是他們都同意,那自然就干了,要是有人不同意,那還要費一番手腳。 于是李守貞埋伏好刀斧手,把大將們叫了過來,大將們也知道這埋伏的有人,所以當時不管咋說也都算是同意了。這讓李守貞更加的亢奮,以為真的是有天意。 所以他也準備露一手,讓人拿過來了一副弓箭,瞄準墻上的一只老虎對著他的那些大將們說道:“要是咱們能夠成就大事,那就一箭射中老虎舌頭,要是咱們一事無成,那就射不中?!?/br> 結果“嗖”的一聲,一箭剛好射在了那只老虎的舌頭上,這個故事和之前的咱們將安重榮的時候差不多,李守貞或許在箭法的造詣上估計和安重榮也是差不多,基本上達到了指哪打哪的地步,與其說是天意,倒不如說是李守貞的箭法還不錯。 但是這一幕在很多人眼中,包括在李守貞的眼中都成了天意,于是一大群人跪了下來高聲呼喊萬歲,要求李守貞趕緊帶著他的打天下,然后論功行賞。 至于李守貞自己,也是得意不已,把秦王的旗號打了出去,正式宣布造反啦,而后對他的那些部下一個個全部進行了封賞,又和趙思綰聯系,準備一起鬧事,隨后率領大軍進攻潼關,掌握進入河陽關中的大門。 王景崇聽說李守貞正式打出了造反的旗號,也不再遮遮掩掩了,也直接打出了旗號,表示和劉承佑決裂,要建立一個新的和諧的統治,至于劉承佑小娃娃,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應該下臺了。 至此劉承佑統治初期的三藩之亂正式爆發,三個藩鎮也都全部舉牌子造反了,隨著李守貞等人功勞造反,很多對后漢統治不滿的人,以及還有不少的投機者也都來了,要求跟著李守貞打天下,一時間后漢風起云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