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皇位的誘惑
這一次的事件,發生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主要經過就是大宦官劉季述囚禁了唐昭宗,然后找朱溫商量,讓朱溫做皇帝,他混個開國元勛之類的,這是朱溫第一次距離皇位這么近,可以說觸手可得。 這整件事情里面,主要涉及到這么幾個人,第一個就是當時的宰相崔胤,第二個是劉季述,第三個就是朱溫的謀士李振。 按照我們的習慣,在正式開始講述這件事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這些主角。 首先是崔胤,唐清河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字昌遐,在仕途的道路上還是比較順利的,考中了進士之后很快就分配了工作,在河中跟著王重榮干。 而崔胤這個人,雖然是個讀書人,長得也是十分的老持穩重,但是心眼很多,很狡詐,處事圓滑善于逢迎阿諛。再加上一點腹黑,所以這樣的人,在唐末公務員隊伍里也是很容易混好的。 做官時間不長,崔胤就做上了大唐的平章事,這就是宰相相當于現在的*****了,位極人臣,開始輔助治理大唐的”萬里江山”。 不過雖然他當上了的宰相,但是很快又因為朝堂之爭和藩鎮插手,被罷免了。但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崔胤的能量,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再次成了為宰相。 就這樣,前前后后一共四次,崔胤四次被拜為宰相,三次被罷免,但是中間的間隔并不長。有一次被貶出了長安,剛剛走出去沒多遠,皇帝就派人追了過來,然后再次成了宰相! 所以那個時候崔胤有個外號被稱為崔四人,意思就是這個人四次拜相。當時長安有句民諺說:“天子出幸易,崔胤罷相難!”說的就是崔胤在相位上很堅挺。但是為什么罷不掉他的宰相呢? 其實我們應該都知道,在亂世,一切政治權利的根基絕大部分來自于武力。所以崔胤的身后一定有相適應的勢力在支持。而這個力量就是中原的朱溫。 當時的朱溫在朝廷為自己樹立了一個代言人,這人就是崔胤,只要是朱溫在外面干了什么事,那么崔胤必定要在朝廷里面為朱溫好好的歌功頌德一番。而崔胤也是借助朱溫的力量,保存他的權力,并且不斷地擴大他的權力。兩人之間算是一種相互利用相互依靠的關系。 崔胤在朝廷朱溫的目的就是爭權奪利,獨霸朝綱,估計這是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大臣都想干的事,那一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有時候皇帝都在他下面的那種感覺,就算是想一下都讓人神往不已。 而當時在朝中掌權的并不是只有他,還有一個比較龐大的宦官集團,而為了擁有更多的權力,崔胤必須干掉宦官,然后獨攬大權。 于是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三月份,崔胤清洗掉了一部分宦官,這一個舉動讓宦官集團很警惕,開始慢慢的關注崔胤和唐昭宗。 而這件事也是我們后面要說的整件事的一個導火索或者說誘因。 劉季述,沒什么好說的,就是一個小太監,然后通過不停地鉆營和逢迎,開始在太監界嶄露頭角,這樣的經歷不算非常厲害。所以史書里面對于他發跡的描述比較少。但是就在崔胤準備和唐昭宗誅滅宦官的時候,他已經是個宦官頭了,所以崔胤出招,他必須接招。 李振,朱溫的謀士,祖上做過大官,刺史大將之類的祖上出了不少,而且這個人也繼承了家族優秀的遺傳基因,腦瓜好使,權謀機變比較在行。 但是和黃巢一樣,能力都有,可是考不上進士。無奈之下只好進了軍隊,準備在亂世中混出一番名堂。 當時李振家已經沒落了,一切只能靠他自己,而這個人的確是比較有能力。在軍中立了幾個不大不小的功勞,很快就升官了,后來朝廷又考慮到他腦瓜好使就給他了一個縣令讓他做,可是還沒到地方當地就發生了叛亂,無奈之下只好返回長安,半路上走到了汴州,見了朱溫一面,然后兩個人談了一下,相互之間都覺得對方不錯,朱溫于是留下了李振,李振后來跟著朱溫也是十分風光的。 在這一次的事件中,幫助朱溫解決問題的就是李振。而關于李振更為詳細的介紹我們后面還會涉及到,這里就不再詳細說了。 介紹完了出場的主要人物,我們下面講一下事件的經過。 上面已經說了,這一次的事件是因為崔胤和唐昭宗誅殺宦官引起的。一直以來,皇室逐漸衰弱,在皇宮內宦官把持著大權,這讓唐昭宗很不舒服,而且還好幾次發生過宦官劫持皇帝的情況。 所以唐昭宗想要誅殺太監,然后掌握目前被太監掌握的權力,當然這里主要是一些軍事權力,禁軍的指揮權。 而崔胤的目的則是想要誅殺太監然后獨攬大權,所以他和唐昭宗有了共同的利益和目的,自然在一塊商量誅殺宦官的計劃。 不過崔胤做事也太不小心了,他和唐昭宗的保密工作做得很不好,剛剛開始密謀就被宦官知道了。而此時的宦官頭子就是劉季述。 既然知道了別人要殺他,劉季述會坐著等死嗎?答案很明白,很清楚,劉季述絕對不會坐著等死,他要拼一把。 十一月份的一天,唐昭宗喝了點酒,晚上準備回宮休息了,但是等了半天還沒有人來伺候他,這讓他十分生氣。 找了半天,最后在一個偏房里找到了這群宮女和小太監,當時唐昭宗手里提著劍,喝了酒一時氣憤,將這些人全部殺了。 而剛剛殺了這些人,劉季述就知道了,他讓人封鎖這個消息,還安排守門的侍衛,第二天不能開宮門。 第二天到了中午,皇宮的大門還沒開,劉季述帶著軍隊趕來了,當時碰上了崔胤,但是劉季述說宮門不開,里面應該是出現了什么變故,他要帶著軍隊進去看看。 崔胤也相信了,就這樣劉季述帶著軍隊進入了皇宮,然后直接抓住了唐昭宗,以濫殺無辜,忠jian不分,兇狠殘暴,昏君誤國等借口直接軟禁了唐昭宗。 隨后劉季述召集群臣,當庭宣布唐昭宗即位以來的種種錯誤,逼迫滿朝大臣簽字建議唐昭宗退位,讓年幼的太子監國然后登基稱帝。 滿朝文武一時劉季述已經控制了局面,心里雖然很不滿意,但是還是無奈的簽下了名字。至于崔胤,他一看劉季述控制了唐昭宗,他知道是最近和皇帝密謀誅殺宦官的消息泄露了,心里也很恐懼。 但是等了半天,劉季述卻沒有找他的麻煩。反而讓他繼續做宰相,這讓崔胤竊喜莫名。同時也感到恐慌,劉季述就是懸在他頭上的一柄劍,隨時可能斬下來。 可能會有人覺得疑惑,明明是唐昭宗和崔胤一起密謀的事情,為什么處理了唐昭宗卻不收拾崔胤。 俗話說打狗也要看主人,崔胤是跟著朱溫混的,朱溫當時絕對是中原的第一藩鎮,實力強大,絕對不是劉季述這樣的太監能夠對付的,而劉季述又不準備得罪朱溫,因此留了崔胤一命。 劉季述的打算就是,先逼迫唐昭宗退位,然后聯系朱溫,讓朱溫登基稱帝。這樣一來,他劉季述搞不好還能混個開國元勛做做,所以自然是不能得罪了朱溫。 劉季述在控制了長安之后,就讓他的養子找朱溫,希望朱溫能夠到長安去登基稱帝。 面對皇位的誘惑,說實話,朱阿三動搖了,那可是皇帝啊,誰能想到曾經的一個放豬的孩子竟然有一天能夠成為這一片天底下最至高無上的那個人,坐上金龍盤成的椅子,聽人山呼萬歲。 這一切對于朱溫來說太有誘惑力了,但是朱溫此時還是理智的,他召集手下的大將和謀士,準備商量一下這件事,畢竟登基稱帝那可不是一個人的事。 手下的這些人,眾說蕓蕓,朱溫聽了之后,非但沒有做出決斷,反而更加的糾結了,此時李振出現了,他對朱溫就說了一段話:“皇室微弱,大王你才有了崛起的機會,劉季述只是一個太監,他囚禁了皇帝,然后把皇位讓給大王,這是包藏禍心。一旦大王你稱帝,那么此后你憑什么號令藩鎮,人人都會覺得你的皇位來路不正,在加上現在藩鎮還沒有完全平定,所以不適合稱帝!” 朱溫聽了李振的分析,覺得有理。于是就讓人殺了前來請朱溫登基的劉季述養子,隨后讓李振到長安想辦法干掉劉季述,迎接昭宗復位。 李振到了長安找到了崔胤,這兩人一起先是策反了禁軍中的一個將領叫孫德昭,而后配合孫德昭設伏,一舉抓住了劉季述以及它的主要同黨。 隨后孫德昭、李振、崔胤等人帶人迎接唐昭宗復位。 這是第一次朱溫面對皇位的誘惑,不過朱溫很理智的拒絕了,當然這主要是和當時的內外壞境有關,但是自此以后,稱帝的念頭在朱溫的心中就像是春天的野草一般,瘋長了起來,直至最終取代了李氏唐朝建立了自己的朱氏大梁政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