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現如今張家可是一塊大肥rou!朝堂上許多雙眼睛都在盯著張家。有官員上奏提議增加出口稅收。若是本土商人要把貨賣出去,必須要交一大筆關稅!關稅從原來的數目直接翻了十倍! 新政策頒布后,許多商人只能持著觀望態度。 三個月后,第一批出海做貿易的商人回來了。每個人都是喜氣洋洋的模樣。雙腳剛踏上故土的第二天,報社就發表了文章。文章內容也是張放執筆,大意是介紹東方貿易街備受世界矚目。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新貨物市場。凡是出入東方貿易街的人,不是當地的王公貴族就是議院的高官。 回到國內,張放第二天就向朝廷捐了一大筆貿易款,用來支持朝廷的軍工制造。 這個態度讓朝廷很滿意。再加上張家跟各商家都在朝中打點,哪怕張家如今風頭正盛,朝廷也不會對張家出手。 看到第一批商人在海外賺得盆豐缽滿,很多商人瘋狂地蹲守在張家門口,跪求張家帶他們一起去海外賺錢! 張放這次沒有回家,喬治家族這幾個月靜悄悄的,讓他覺得這是暴風雨前的平靜。派人去接觸洋布制造廠的工人,發現他們依舊如行尸走rou。從他們身上壓根打探不到有用的信息。張放帶著約翰的弟弟去接觸留在東方的日不落軍官,送了不少厚禮,才打聽到一個有用的消息——喬治家族在接觸倭人! 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張放有種預感,倭人會與喬治家族合作,怕是會尋借口發動海戰。 張放按照自己的記憶,將日不落皇家軍艦的內部結構畫下來。還差一部分,下一趟出海的時候,只要讓他看到核心技術,他們國家一定也能造出這種軍艦! 當下,他們必須要盡快賺錢,盡快弄到軍艦核心技術! 張老爺早就選出了第二批商人。選出來的第二批商人是第一批商人的三倍人數。他們早就將準備好的貨物運到海城,看到報紙的內容,他們興高采烈。收到張放的通知,馬上將貨物搬到船上。唯恐動作慢了,跟不上張放一起出海! 留下一封信捎回家中,張放很快便帶領著商隊出海。 不出張放所料,倭人果然跟喬治家族合作了。喬治家族背后的靠山從日不落軍方轉為倭國軍方。喬治家族要求朝廷將洋布評委天下第一布料!甚至讓朝廷為洋布恢復清譽。 朝廷只覺得可笑,喬治家族不過是個洋商,失去日不落軍方的靠山后不過是個普通商人。一個卑賤的商人怎么敢跟他們泱泱大國的朝廷提出這種要求? 朝廷剛對喬治家族出手,就收到倭國侵島的消息。 一時之間,朝中對此事分成兩派意見。畢竟他們如今算是腹背受敵。西疆內亂外加毛國入侵,海外有倭國sao擾。但是國庫空虛,朝廷能撥出的軍餉物資實在是有限。一派官員主張海防,另一派官員主張塞防。打仗不單要征兵,還得花錢準備作戰的軍械,并且需要大量的糧草。朝廷的預算只能支持一場戰事。朝中官員就此事爭議不休。 左大人就此事發表政見,主張海防與塞防并重。朝廷當然也想兩邊防著,有心無力,撥不出錢。 為此,左大人特地來到江南找張老爺。以朝廷的名義向江南商行借款打仗。 張老爺毫不猶豫,當場先捐出三百萬兩白銀用于打仗。并且聯系各界商人,與他們開會商議捐資打仗的事情。 很多商人都不想捐錢給朝廷打仗,但是為了給張老爺這個面子,大家都捐了點錢。畢竟他們還想依靠張家帶領他們打開海外貿易市場。 盯著紙上寫的數目,張老爺面色淡漠,沒有說什么。過后他卻讓人放出風聲,下一批出國做貿易的商人名單將從做捐款數目中選出來。 聽說此事后很多商人紛紛增加捐款數目。短短十日,張老爺就幫左大人籌集到了一千萬兩白銀的軍資。 有了這筆錢,左大人馬上著手開辦造船廠跟軍|火制造廠。大量制作軍|火,學習西洋的軍艦技術。 春暖花開,張放回到祖國。能夠明顯感受到國人的精神變得更好了。街上的流民減少了,人來人往的街道熱鬧非凡,每個路人的眼睛里多了幾分希望。 “五少爺,這幾個月洋布紡織廠沒什么動靜?!?/br> “毫無動靜?”張放將外套脫下來,有人幫他接過衣服拿去掛好。 “是也。一點動靜都沒有,實在是奇怪?!北O視洋布紡織廠的人也覺得喬治家族平靜得太不對勁了。這大半年喬治家族開的洋布紡織廠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除了剛開始的時候花錢賄賂朝廷官員針對張家之外,后面就再也沒什么動作。 張放若有所思,問他們:“這段時間喬治家族可有再派商隊出海?” “沒有。喬治家族的經理倒是試著效仿東家帶著商隊去偏遠的地方推銷?!?/br> “可有人愿意買他們的洋布?”張放追問。 提起這件事,劉掌柜露出鄙夷的表情,譏諷地說道:“當然賣不出去!一車車的洋布拉出去,又一車不少的拉回來?!?/br> 張放搖頭,低聲呢喃道:“不對。若他們出門的目的并非是為了賣布呢?” 如果喬治家族真的那么著急賣布,這半年肯定是狗急了跳墻的狀態。但是喬治家族跟倭人接觸之后,再也沒有出手針對張家,不是在蟄伏,就是在悶聲干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