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節
畢竟原子彈試爆的那天,爆心距離安全區域最少都有三十公里以上,這種距離只能使用無線電引爆。 至于700米和三十公里的區別……這倒不是什么大問題。 畢竟無線電引爆有特定的波頻,羅布泊那邊又沒啥信號干擾,700米能成功的話三十公里自然也沒什么大問題。 接著高元明等人又核驗了一遍冷爆場地的情況,確定冷爆不會對涼棚這邊帶來影響后方才走到了李覺和作家身邊: “首長,所有數據、設備、場地人員均以復驗完畢,實驗部申請下達冷爆彈起爆指令!” 這一次李覺沒有說話了,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作家。 作家環視了現場一圈,語氣堅定的說道: “既然如此,元明同志,開始冷爆實驗吧!” 高元明頓時胸部一挺,到了聲是,隨后大步來到了cao作臺邊緣: “小陳,開始吧!” 咕?!?/br> 小陳重重咽了口唾沫,整個人深吸一口氣,重重按下了面前的一個按鈕。 滴、滴、滴…… 一道有些尖銳的聲音緩緩從設備上響起,當年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碰撞而導致聲音有些失真的喇叭此時顯得有些刺耳。 不過現場所有人卻魂若未覺一般,目光齊齊盯著不遠處的地面。 那塊地面下七米的位置,便是一號實驗場。 接著過了幾秒鐘。 轟…… 一陣沉悶明顯但卻沒有造成任何危害的震動聲,驟然傳到了眾人腳下…… 第744章 約定有變 “……” 地面的震動并不明顯,大致有點類似緩慢行駛的公交車剎車時產生的輕微震動感。 現場除了徐云所坐的輪椅微微移動了三五厘米之外,所有人都穩穩當當的沒受到多少影響。 不過很快。 李覺便飛快的轉過頭,看向了cao作臺邊上的高元明: “元明同志,具體情況怎么樣了?冷爆成功了嗎?” 唰—— 陸光達、老郭等人也下意識望向了高元明,臉上的表情期待而又緊張。 一號試驗場所處的方位在地下七八米處,本身在修筑的時候也被重點進行了加固,因此光從地面的震感上是很難判斷出冷爆效果的。 誠然。 光從這股震動上看爆炸的量級顯然不會太低,但這只能代表炸藥正常爆炸了——冷爆彈里頭塞著幾百公斤的cl20呢,哪怕你直接引爆威力也不可能低到哪兒去。 冷爆實驗的目的,主要在于檢驗模型彈的結構是否能夠順利傳導爆炸的能量。 舉個不太準確但很好理解的例子。 炸藥正常爆炸和冷爆的能量都是100,但正常爆炸的能量逸散很隨意,可能水平56豎直44。 而原子彈對于這種能量的傳導有固定的要求,例如必須要做到水平23.8,豎直76.2云云。 因此想要確定冷爆是否成功,必須要通過更加詳細的參數統計才行。 實際上。 早在李覺開口之前高元明便已經撲到了cao作臺邊,對陳姓cao作員說道: “小陳,馬上檢查沖頻設備,把能調出來的參數全部調出來!” 小陳表情一肅: “明白!” 不同于徐云穿越來的后世。 后世由于科技水平相對發達的緣故,炸藥或者武器的威力評估可以通過各類設備在實驗后很短的時間內便統計出來——這里的很短時間通常以小數點后三四位為計。 比如后世有些感應設備可以做到在受到沖擊的零點零幾微秒內便將數據傳回,即便下一秒自身損毀了也影響不大。 某些探測設備甚至在武器飛行的時候評估飛行器周圍的空氣參數,就能在飛行器落下之前得出極其精確的數值。 但眼下這個時期卻不一樣。 如今兔子們的檢測設備極其原始,手上最精密的工具便是和德國佬交易的線性檢測元件,因此處理起來非常麻煩。 但即便如此,某些同志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或者說代價。 比如這次冷爆實驗。 高元明他們在實驗前就在地下埋了五十多根傳輸數據的導線,按照過往的經驗,那些線性檢測元件需要在冷爆結束后由采樣小組親自去地下收取。 要知道。 冷爆場所雖然沒有核輻射,但畢竟是一處位于地下數米的空間,受到沖擊后結構其實是存在一定意外的可能性的。 例如在去年十一月的一次小型冷爆實驗中,就有一位同志被落石砸傷了手。 不過這一次的一比一冷爆,基地方面卻具備了可以遠程調取參數的手段。 因為…… 兔子們手上有了一塊可以匯總并且處理信息的集成電路。 這塊集成電路來自戴明生,也就是錢五師表妹錢方琳的丈夫、幾個月前和楊振寧李政道等人一同回國的電子元件專家。 這塊集成電路的介質基片被戴明生藏在了自己的后門中,由此逃過了海對面臨行前的嚴格搜查,連徐云知道這事后都沉默了許久。 當時他的心中沒有絲毫感覺好笑或者羞恥的想法,只有nongnong的敬佩之情。 要知道。 那枚小規模集成電路雖然只有27個門電路,但尺寸卻差不多有3x3厘米。 徐云很難想象戴明生當時是忍受了何等樣的rou體痛苦,又抱著何等樣的決心,才能將這塊集成電路容入體內。 視線再回歸現實。 總而言之。 有了這么一塊集成電路之后,高元明等人便也不需要趁著實驗剛結束便立刻去收集元件了。 接著很快,小陳便傳來了回復: “高工!數據調出來了,咱們預置了53個感應元件,冷爆過程中未損壞的一共有28個?!?/br> “其中位于爆心……也就是冷爆彈五十米范圍內的有3個,一百米范圍內有的7個,剩下的都分布在一百米到試驗場邊界的范圍內!” “28個?” 高元明頓時神色一喜: “有這么多?” 冷爆的威力雖然比核爆要小很多,但好歹也是幾百公斤炸藥爆炸,沖擊波之下有些線性震蕩檢測元件可能直接損毀,有些則可能是導線被沖斷,高元明原以為能剩個30%都算不錯的了。 結果沒想到53個元件居然能剩下28個,這個數量已經足夠完整評估冷爆效果了。 看來真是老天爺都不忍破壞這次冷爆實驗啊…… 隨后高元明朝邊上招了招手,對早就等候在此的幾位數算小組成員說道: “各位同志,開始收錄和分析數據吧?!?/br> 聽聞此言。 李覺等人便也跟著后退了一步,留出了足夠的空間給高元明等人走動。 線性震蕩檢測元件是一類比較原始的檢測設備,帶著很強的時代色彩,有點類似后世很多人沒見過的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 這玩意兒的結構不包含集成電路,主要由一些高敏彈簧和配套的承壓臺組成,通過刻度儀記錄爆炸產生的沖擊效果。 沖擊力會讓承壓臺壓縮彈簧產生形變,這樣形變有對應的線性方程,所以根據對應的表格進行比對就行了。 因此很快。 數算小組成員便開始匯總起了數據: “4號位z軸形變量0.03,對應機械感度7絲……也就是70微米?!?/br> “6號位z軸無形變,仰角13.6°,x軸形變量0.573,單位熱感度4532btu……” “11號位z軸形變量0.26……” 由于有對應的方程進行推導,所以數算小組成員在整個過程中并沒有遇到太多的難點,整件事主要考慮的是每個人的注意力和細心程度。 半個小時后。 一份報告被交到了高元明的手里。 高元明飛快的掃了幾眼報告數據,臉色rou眼可見的一喜,旋即快步來到了李覺等人的身邊: “報告首長,檢測結果已經出爐了!” “根據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冷爆彈的上層沖擊系數為五十米19.63,百米13.33,與預設偏差值分別為萬分之四以及萬分之二?!?/br> “下層的逸散系數為五十米7.21,百米2.79,與預設偏差值分別為萬分之七以及千分之一?!?/br> “這個偏差值完全在合理范圍之內,例如海對面和毛熊的冷爆模型偏差值通常都在千分之五左右,畢竟這些數據和冷爆現場的條件也有一定關系,例如說溫度氣壓等等?!?/br> “換而言之……” 高元明有意的頓了頓,抬頭看了眼作家,接著聲音驟然拔高了幾分: “我們今天的冷爆彈實驗,可以說已經取得了極其圓滿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