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節
奈何等到他碩士畢業的時候呢,兔子們第一顆原子彈又爆了,海對面自然不可能放他回去。 崔琦只能繼續讀博士。 這次他瘋狂內卷死命讀書,用了兩年多便博士畢業了,心想這時候總能回去了吧? 老鷹聞言搖了搖頭,扣妹那塞,兔子們的氫彈剛剛爆炸成功…… 再后來兔子們進入了某些特殊時期,徹底封鎖了對外途徑。 于是崔琦在各種壓力之下,只能加入海對面國籍,很遺憾的與祖國相隔兩地。 后來兔子們開始與國際接觸,崔琦第一時間便返回華夏進行講學,還對兔子們介紹了國際上前沿研究熱點。 他當時建議兔子們朝二維電子系統物理方向研究,如今數十年過去,二維電子材料的量子輸運性質研究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而在這個時間線中。 也不知道是不是宿命使然。 在得知陳省身等人要回國后,他立刻表示愿意同歸,為此他甚至連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都不讀了。 除了以上二者之外,徐云還考慮過其他一些人。 例如朱棣文這個理論上回國概率連萬分之一都沒有的13歲小孩他都做過設想,但唯獨沒有想過李政道。 畢竟…… 作為布拉格之后第二年輕的諾獎獲獎者,李政道如今可以說是春風得意。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 李政道將在明年便入籍海對面,成為一名美籍華人。 并且與原定去年12月入籍的陳省身不同的是。 陳省身入籍的原因主要是他當年擔任過物流的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和第一屆院士,如果不是兔子們來信專門提及了他,陳省身無論如何都是不敢回來的。 而李政道的入籍則更多是水到渠成,其中固然有生活上的不便利,但李政道自身的抵觸倒也確實不明顯。 當然了。 這也不是說李政道就是個真心實意的潤黨,他對于華夏的情感必然也是很復雜的,否則不會到了海對面十幾年都沒入籍了。 實際上。 真正讓徐云忽略他的原因其實是…… 他和楊老的矛盾。 二人當初因為論文的署名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哪怕后世華夏和海對面科學界的大佬們想要說和都依舊沒能成功。 要知道。 在2023年對于兔子和老鷹這兩大流氓來說,能讓雙方科學界同時鎩羽而歸的事兒還真不多…… 如今楊老算是第三批歸國留學生的牽頭人之一,你讓李政道去附和楊老的號召? 這顯然不太現實。 可誰能想到,如今的李政道居然也回到了華夏? 看著一臉震驚的徐云、錢五師等人,錢秉穹的語氣中亦是帶著感慨: “雖然不知道政道是怎么想的,但他在得知了這件事情后,確實找到了省身同志表達了回國的意愿?!?/br> “而正是靠著政道和振寧這兩位華人諾獎的號召力,才有這么多頂尖人才愿意隨他們回國?!?/br> 第704章 李政道:我想吃魚了 “……” 此時此刻。 辦公室內。 聽到錢秉穹的這番解釋。 徐云、錢五師、陸光達三人在內心驚訝之余,臉上也終于浮現出了些許明悟之色。 原來如此…… 難怪會有這么多副教授精英愿意一同回國。 難怪登船的總人數會比徐云預計的翻了整整一倍還多。 難怪錢方琳夫妻會出現在回國名單上…… 導致這一些變故的原因,就是因為李政道也選擇了回歸華夏。 要知道。 作為目前僅有的兩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和楊振寧二人的號召力在海對面的華人圈中是非??植赖?。 雖然不如湯川秀樹在霓虹那般近乎于圣,但他們的很多選擇確實都成為了海對面華人的風向標。 例如在二人得到諾獎后的第二年。 海對面選擇理論物理的華人高中畢業生……也就是大一新生的數量,比前一年多了足足三倍。 去年李政道發了一部類似《我的前半生》性質的自傳,在華人圈內的銷量愣是超過了萬年第一第二的《論語》和《圣經》。 甚至有狂熱粉還模仿著他們的衣著以及發型,跟后世追星族的行為幾乎無異。 要知道。 楊振寧的發量很多,所以模仿起來沒啥難度,改個造型就可以了,但李政道其實是有斑禿的…… 可就算如此,依舊有大量的粉絲做出了這種舉動。 楊李二人的影響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恐怖如斯.jpg。 如果徐云沒記錯的話。 錢方琳的丈夫戴明生也是李政道的崇拜者,后來還給李政道在80年代發表的另一部自傳提過序。 所以面對楊李二人的號召,他們做出回國的選擇倒也變得合理了起來。 當然了。 楊李的影響力說到底也只是個強力催化劑,真正讓他們選擇回國的本質原因,還是這些人心中對于祖國確實存在著一定的情感。 對于那些不愿意回歸華夏的人,楊李的呼召是沒有用處的。 否則的話楊李二人就不是科學家,而是摩西了。 不過徐云有些奇怪的是…… 李政道本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會做出這種選擇? 這背后……是否另有原因? …… 就在徐云和錢秉穹幾人交談的同時。 距離基地數千公里外的某片海域。 一艘客輪正在海面上沿著夕陽緩緩行駛。 這艘客輪的船體為鋼木結構,船形是尖頭、腰寬、半圓尾、平底。 船舷以上為白色,船舷以下到吃水線是鐵灰色,船腰處在兩側分部著滾動輪式的推進器,共分四層艙。 整艘船的全長大概70米左右,白色的船身上赫然印著“魔都”二字。 客輪的外觀在后世的眼光看來或許算不上豪華,但卻在樸素中帶著一股大氣。 這艘船叫做“魔都”號,在華夏的船舶建造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是僅次于三年前下水的“燕京”號外,華夏自主建造的第二艘大型客輪。 它的全長為77米,型寬14.6米,3145總噸,載客量523人。 按照歷史發展。 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年里,它將會承載數十萬的乘客往來于津門與魔都之間。 他們有些人只是出門游玩或者務工,過段時間便會重新回到故鄉。 有些人卻是至此一去,便與故土再無相見之日。 當然了。 在這各色各樣的乘客中,還有那么一小撮特殊的乘客。 他們乘坐魔都號不是為了遠游,而是…… 歸家。 此時此刻。 魔都號的甲板上。 一位圓臉、眉毛微彎、蘋果肌有些豐滿的中年黑衣男子,正獨自站在甲板一角,悠然的看著遠方景象。 蔚藍的大海連著天空,兩者交匯的地方飄著一朵朵薄薄的云彩,仿佛在天際間舞動。 海面波光粼粼,夕陽照映下,波浪閃著晶瑩的光芒。 微風拂面,他的衣襟被吹得微微飄動。 不過即使風很輕,海浪也能帶來海洋的氣息,海水特有的咸味伴隨著微風,讓他莫名感到有些舒適酣暢。 但在這股愜意的神采之下,中年人的眉宇間還帶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神采。 其中有激動、有喜悅、有期盼,也有…… 遲疑和擔憂。 如果徐云……或者后世任意一人能看到這幅表情,便會發現網絡上那個【他的臉上帶著三分譏笑三分薄涼三分漫不經心一分冷漠】的梗其實并不完全虛假…… 過了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