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節
例如湯川秀樹最早看的那篇《nature》,他的評價就是內容離譜,質量對不上熱度。 可眼下面對華夏人的這篇論文,他居然說出了特殊這個詞…… 想到這里。 小柴昌俊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對湯川秀樹問道: “湯川桑,很抱歉,恕我沒有理解你的意思……” 面對小柴昌俊這種霓虹物理界的后起之秀,湯川秀樹的態度還是相對比較溫和的,只見他將期刊往桌子前方挪了挪,說道: “小柴桑,你看看這里就明白了?!?/br> 小柴昌俊乖乖探過了腦袋。 湯川秀樹所指的區域是論文的一處核心推導區,上頭描述的是一個很新穎的思路: 論文將局部規范不變性理論與自發對稱性破缺的概念以某種特別方式連結在一起,讓規范玻色子獲得了質量。 這個過程小柴昌俊之前也注意過,切入點堪稱精妙。 眾所周知。 有質量的矢量場不是規范不變的,所以一般寫的拉氏量里不會出現aμaμ這樣的項。 而無質量粒子意味著其代表的相互作用的強度隨著距離增加是多項式衰減,比如電磁力是1/r(長程),而有質量意味著e-mr/r(短程),其中m就是這個粒子對應的質量。 一般來說。 可以通過計算對應的實空間傳播子的遠程極限r→∞,最終得到上述對應關系。 但是…… 由于時代與科技的局限性,眼下這個時期的物理學界還沒有發現描述弱相互作用的矢量玻色子……也就是w±,z玻色子。 所以大多數推導的方向都是以拉氏量為復標量場和u(1)規范場進行耦合。 其中最知名的耦合方式便是湯川秀樹提出的湯川耦合,也就是帶電費米子和規范場之間的相互作用。 它在特定距離內有點像電磁學,超過該距離后會迅速減弱。 弱相互作用的矢量玻色子和規范場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所謂的規范協變導數,這要更抽象一些。 不過眼下的湯川耦合適用的情景相對有限,當它被擴增到自耦合比較小的某個狀態的時候,它的拉格朗日量會具備反射對稱性。 用徐云后世的例子來解釋就是…… 湯川耦合是一本硬核類的科幻小說,在【科幻】這個分類里頭小有名氣并且還有不少讀者,風評也算是很高。 但是一旦將【科幻】這個情景換成所有網絡小說——比如說包括玄幻、仙俠、體育這類分類之后,很多其他分類的讀者就有些看不下這種類型的作品了。 很多人對于所謂的科幻嗤之以鼻,表示自己只愛看后宮文或者無敵文,只追求一個爽字。 這里的玄幻、仙俠便是指弱力、電磁力的相關范疇,也就是湯川秀樹的這個“作品”在其他分類因為相性不適被排斥了。 不過…… 眼下湯川秀樹在論文中所指的這個思路,卻好像產生了一些變數。 隨后小柴昌俊認真看了幾眼,甚至拿起筆在紙上計算了一會兒: “唔?0.98526……湯川桑,這個耦合參數我似乎在哪里見過?” 湯川秀樹同樣摸了摸自己斑禿的大腦門兒,說道: “嗯,我也感覺有點熟悉,但想不起哪里見過這個數值了?!?/br> 而就在湯川秀樹和小柴昌俊有些卡殼的時候,一旁的朝永振一郎忽然想到了什么。 只見他朝湯川秀樹說了聲私密馬賽,快步走到一旁的椅子邊,拿起個公文包翻動了起來。 小半分鐘后。 朝永振一郎從中抽出了一疊報告,放在面前看了幾秒鐘,接著便是眼前一亮。 隨后他重新回到了湯川秀樹等人身邊,將報告遞給了湯川秀樹,語氣透露著些許急促: “湯川桑,你看這個!” 湯川秀樹接過文件看了幾眼,旋即便是瞳孔一縮。 只見這份報告上記錄的某個參數,赫然與他和小柴昌俊算出來的相差無幾! 這個參數只在小數點后五六位上存在著細微不同,這屬于很正常的情況——畢竟他與小柴昌俊只是簡單的進行了一次筆算,結果肯定做不到太過精確。 更別說他們計算的數據只有一組,而實驗報告卻有多組對照和平均。 對于他們這種頂尖的物理學家來說,這種參數只要看最前面幾位,就很快能確定是相同性質的數值。 隨后湯川秀樹將這疊文件重新翻回到了封面,看清上頭內容后掀了掀眉毛: “電子中微子的擬合數據?” “沒錯?!?/br> 朝永振一郎點了點頭,指著文件解釋道: “這是我們在年初對電子中微子進行的部分數據研究,準確來說是帝大牽頭進行的一次南部模型的深入計算推導?!?/br> “其中電子中微子的不變質量譜在這個區間有一個小起伏,最后計算出來的耦合參數就是0.98左右……” “當時湯川桑你不在項目組內,不過這份報告你應該也過過眼,所以有一些模糊的印象?!?/br> 湯川秀樹聞言,眼中閃過了一道思色。 霓虹的最高大學學府群叫做帝大,一共由七所大學組成,分別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以及北海道大學。 這種稱呼有點類似后世華夏的c9高校和海對面的藤校,算是一個頂尖的大學組織。 不過與c9和藤校不同的是。 七所帝大中有一所大學也可以被直接稱之為“帝大”,那就是東京帝國大學。 東京帝國大學是霓虹全國的最高學府,校內的學生直接被尊稱為帝大生,連服裝都和其他大學生有所區別。 雖然‘帝大’這個稱號因為帶著很強的某些色彩,在霓虹戰敗后便被取消了。 不過朝永振一郎等人還是習慣將東大稱之為帝大,仿佛靠這稱呼可以緬懷過去的某些時光。 在兩年前。 海對面的另一位霓虹知名學者南部陽一郎提出了一個南部-戈德斯通模型,想以此來解釋比原子更小的粒子世界。 這個模型雖然用后世的眼光存在嚴重的錯誤,比如說它無法解釋弱核力的傳遞,但在眼下這個時期還是有不少支持者存在的。 這部分支持者的主力便是霓虹國內的理論物理學家,例如帝大便在今年3月份組織了一次相關推導計算——也就是朝永振一郎提到的那次計算。 當時他們參與推導的學者超過了40人,因此計算覆蓋的粒子同樣很廣。 其中既包括了南部陽一郎猜測的微粒,也包括了電子、中微子這些已經被發現的基本粒子。 其中中微子的計算數據里,便囊括了這么一欄不變質量譜的參數。 不變質量譜這玩意兒解釋起來比較復雜且沒意義,具體概念并不需要掌握的太清楚,倒是有個小細節可以知道一下: 后世張魯一、于和偉主演的科幻劇《三體》第一集 32分06秒有個機房畫面,畫面中間那個屏幕左下角一個類似八邊形的圖案就是不變質量譜……也就是e+mu事例。 湯川秀樹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相關數據計算,但當時他卻以顧問身份對推導進行了指導,最終的數據也匯總到了他的身邊。 所以他才會和小柴昌俊對這個數據略感熟悉——小柴昌俊也是當時參與計算的學者之一。 “電子中微子嗎……” 湯川秀樹目光繼續鎖定了面前的報告一會兒,隨后轉頭看向了小柴昌俊,對他問道: “小柴桑,你對這個數據有什么看法嗎?” 現場的四個霓虹人中鈴木厚人年紀最小,此時還在讀本科呢,所以他直接被湯川秀樹排除在了可以交流討論的人選之外。 剩下的湯川秀樹本則主要精通于π介子以及相關核力理論,可以說他將前半生時間都梭哈進了π介子的相關研究,電子中微子接觸的并不算多。 剩下的朝永振一郎的方向在于電子色動力學,更多還是側重框架性的推導。 所以四人之中,只有小柴昌俊的研究方向最為特殊——他的方向是標準的中微子相關。 實際上。 現場的這四人都不知道,如果再把時間往后推上個二三十年,小柴昌俊還會成為第一個截獲由超新星爆炸所釋放的中微子的科學家。 未來他獲得諾獎的成就之一也是宇宙中微子的相關研究,霓虹的神岡中微子探測器也同樣出自他手。 可以這樣說。 小柴昌俊整個人就是中微子的形狀了…… 因此面對涉及到電子中微子的問題,湯川秀樹最先尋求的自然是小柴昌俊這個專家的意見。 “……” 接著小柴昌俊沉默片刻,組織了一翻語言,緩緩說道: “怎么說呢……電子中微子是已知三種中微子的一類,1930年的時候被提出存在的可能有,五年前被萊因斯教授團隊正式發現?!?/br> “這種粒子在運動軌跡中通常有一個超過90°的大回轉,它具備兩種不同費曼圖和電子進行作用——這是它在物質中的質量本征態和真空中不一樣造成的?!?/br> “正因如此,它才會叫做電子中微子?!?/br> 湯川秀樹微微點了點頭,將話題范圍再次縮小了一些: “那么小柴桑,電子中微子在耦合這塊的情況呢?和我提出的湯川耦合理論之間是否存在某些關聯?——我這些年的重點一直都在介子層面,中微子了解的確實不多?!?/br> “耦合啊……” 小柴昌俊思考的時間更長了一些,同時一邊思考一邊還搖著頭: “印象中似乎沒有實質數據,畢竟中微子和介子是兩種概念……” 眼下這個時期的物理學界雖然沒有完全發現61個基本粒子組成的微粒模型,但中微子和介子的關系多少還是已經認知清楚的: 中微子是費米子,它僅通過弱力和引力參與相互作用,它是電中性的,并且靜止質量非常小。 介子的靜質量則介于輕子和強子之間,是自旋為整數、重子數為零的強子,同樣可以說是比電子重的帶電或不帶電的粒子。 介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通過強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此前提及過在如今這個年代都發現了兩百多顆的強子之一。 它種類包括帶正負電的以及中性的π介子,帶正負電的以及中性的k介子以及η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