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節
而這個場…… 恰好能夠修補導數的協變性。 這其實是個在十三年后才會被解答的問題,沒想到趙忠堯他們居然機緣巧合的做出了數學修正。 更關鍵的是…… u(1)局域對稱性需要將協變導數dμ與旋量場ψ以組合的方式,構建能添加進拉格朗日量的守恒量。 雖然dμ是守恒的,但它只是一個作用于場的算符。 所以想要得到守恒的標量,就要對兩個協變導數的對易子進行化簡。 這在數學上恰好又符合了夸克……準確來說是元強子模型的規范指標。 因此古茲密特此時看到的這篇論文,要比徐云早先看到的初稿更加的具備條理性和說服力。 “……” 過了足足有半個小時。 古茲密特方才放下手中的筆。 他看著面前密密麻麻的驗算稿紙,輕輕呼出了一口氣。 接著古茲密特沉吟片刻,從桌面上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維恩小姐,默里先生今天有來編輯部嗎……很好,麻煩你通知他來我辦公室一趟?!?/br> “如果他找理由不想來……你就和他說約翰先生要跳樓了?!?/br> 約翰先生: “????” 掛斷電話后。 古茲密特也沒多說什么,而是直接在座位上等了起來。 過了十多分鐘。 古茲密特的辦公室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古茲密特先生!您找我?” 古茲密特很快給了個回應: “請進!” 古茲密特話音剛落。 嘎吱—— 辦公室的房門便被人推開,一位紅鼻頭的大鼻子中年人快步走了進來。 見到一旁杵著的約翰先生后,大鼻子中年人愣了兩秒鐘: “屈潤普先生,您還沒跳樓嗎?” 約翰先生: “……” 古茲密特見狀輕咳一聲,將自己桌前的論文遞到了對方面前: “默里,別的話先不說了,你看看這個吧?!?/br> 大鼻子中年人顯然也是那種有明顯邊界感的人,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聞言立刻接過論文看了起來。 古茲密特和約翰先生則靜靜等候在一旁,誰也沒說話。 雖然他倆都能算是目前西方知名的物理學家,但面前的這位中年人與他們想必同樣不遑多讓。 不。 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個叫做默里·蓋爾曼的“晚輩”,甚至要比他倆更強! 當然了。 這里的強不是指能力,而是指潛力。 14歲考入耶魯。 24歲提出奇異量子數概念。 26歲的時候便成為了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如今方才32歲的蓋爾曼已經在理論物理學界初露鋒芒,很多人都將他視為了量子場論的下一代掌門。 接過論文后。 蓋爾曼便開始認真的看起了內容。 論文剛開始提及的八重法先是令他神色一喜。 畢竟…… 這可是蓋爾曼相當自豪的一個理論,并且直到今年才被他正式歸納成了一個強作用對稱性的理論。 在這篇論文的開頭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對于任何一個科學家而言顯然都是值得欣慰的事兒。 但很快。 隨著閱讀內容的深入。 蓋爾曼的表情也如同早先的古茲密特一樣,每隔數秒鐘,臉上的沉重便會凝重一分。 “末態超子……” “噴柱現象……” “u(1)局域對稱性的協變過程……” “自發破缺相……” 30多頁的論文蓋爾曼看了足足有一個小時,方才意猶未盡的吐出一口濁氣。 看著有些神游物外的蓋爾曼,古茲密特下意識與約翰對視了一眼,問道: “默里,你覺得這篇論文寫的怎么樣?” 古茲密特的這句話像是一記重錘,瞬間將蓋爾曼的心緒拉回了現實。 咕?!?/br> 只見他重重咽了口唾沫,說道: “古茲密特先生,借用當年趙忠堯先生教過我的一句華夏語來描述就是……” “如同撥云見日,令我茅塞頓開?!?/br> 接著不等古茲密特開口,蓋爾曼便飛快的說道: “不瞞您說,古茲密特先生,我從去年開始便一直在思考基礎模型的一些問題?!?/br> “比如我在提出su(3)八重法理論時,跳過了基礎表示3,這一點一直讓我感到不安?!?/br> “因為它是推導其他表示的基礎表示,應當有物理意義——對基礎表示最邏輯的解釋是它應當相應于一種基本粒子的三重態,而其他粒子均可由它構造出來?!?/br> “可是我一直找不到已知的粒子來填補它,但如今看到這篇論文我才意識到……分數電荷其實也是可行的?!?/br> 說到這里。 蓋爾曼又忍不住看了眼手中的論文。 基礎表示3。 這算是蓋爾曼這些年的執念之一了。 了解物理史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早在1949年。 費米和楊振寧曾提出π介子是由核子-反核子組成的假說,認為核子是更基本的粒子,以解釋其他一些粒子的組成。 但該理論不能解釋奇異粒子的組成,因此并沒有被廣泛接受。 1956年。 霓虹物理學家坂田昌一進一步提出了下一層次的基本粒子為p,n,Λ,也就是坂田模型。 坂田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各種介子的組成,但在解釋重子組成時遇到了困難,如不能排除自然界中不存在的pnΛ粒子(s=-1)。 蓋爾曼則在以上兩者的基礎上用楊-米爾斯理論來描述強相互作用,了解李群后意識到他所研究的八個生成元相應于su(3)群,于是便決定從這里進行入手。 但如此一來。 一個新問題就出現了: su(3)群的基礎表示為3維,坂田曾用這個表示來代表三個粒子(p,n,Λ)。 蓋爾曼通過研究并不相信這三個粒子是基本粒子,但他也不能確定這個基礎表示應當是什么。 但他又不愿放棄su(3)對稱性,于是便簡單地跳過這個基礎表示轉向了下一個方向,即8維表示。 他發現自旋為1/2,宇稱為正的8個重子正好適合他的八重法方案。 所以蓋爾曼由此提出了八重法,并且隨著Ω-粒子的發現正式被廣泛接受。 但那個被跳過的基礎表示3,卻一直像一根刺卡在了蓋爾曼心頭。 寢食難安倒不至于,但確實經常牽扯了他的大量心神。 但如今隨著這篇論文的出現,蓋爾曼忽然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論文中提到了一個‘靴帶方法’,引入了同位旋對稱性,如此一來就讓分數電荷存在了物理上的可能性。 也就是在ν=1/3的時候,平均每一個電子分到三個磁通。 這種時候,磁通和電子的搭配有很多可能性。 從體系能量最低的角度來考慮,應該是一個電子分到三個磁通。 不夸張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