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節
“至少……你提到的那些事可以作為一定的佐證?!?/br> 看著前后態度變化明顯的李覺。 徐云則很是篤定的笑了笑。 他的這個想法當然不是臆想。 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史。 古今中外的各個時期與朝代,盡皆出過各種離奇事件。 有些事件之荒謬,甚至連小說都不敢寫。 但它們還偏偏發生了。 例如華夏有徽宗欽宗的奇葩cao作,還出現過后秦國主姚萇這種奇葩。 當時姚萇篡位后大宴群臣,他問大家: “我們曾經都在苻堅手下當官,現在我當了皇帝,你們卻還是大臣,難道不覺得羞愧嗎?” 有人回答: “老天爺都不以你這種人為天子為恥,那我們當你的大臣,又有什么好羞愧的呢?” 姚萇和眾人當時就忍不住大笑起來,大殿里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至于國外的奇葩事情就更多了。 例如當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當時英法聯軍被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時候,德國軍隊距離敦刻爾克只有10公里。 那可是機械化部隊,10公里,一腳油門就能到,到了就可以把英法聯軍全殲。 但就在這個當口,小胡子突然下令: 停止前進。 于是乎。 德國的先頭部隊還就真的在原地整整停了48個小時。 這個時間讓英法聯軍上演了一出驚天大逃亡,也讓德意志在戰爭史上留下了一個奇葩級的印記。 又例如在信息如此發達的當今,德國還能挖出一把三千年前的還在發光的青銅劍,公然碾壓大眾的智商你敢信? 而就在這些奇葩事件中。 毛熊人與可樂的故事,無疑是胖子中的耳根,重中之重。 說到百事可樂,你會想起什么? 肯德基? 坤坤之類的明星代言? 大片植入? 亦或是和可口可樂的爭霸戰? 總之,百事多年以來一直試圖向大眾傳達這樣一個形象: 年輕、時尚、都市生活,喝上一口就會融化。 但是在歷史上。 百事和毛熊曾經有過一段“孽緣”。 在這段孽緣的巔峰時期。 百事在海對面獨家代理賣著毛熊伏特加,而毛熊人則將百事奉為至寶,消費量以千萬升計。 其實吧。 最早試探毛熊市場的并不是百事,而是它的一生之敵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一度在毛熊小有名氣,二戰英雄康斯坦丁諾維奇同志就是可口可樂的忠實粉絲。 奈何由于可口可樂屬于海對面的產品,和毛熊的畫風有些相悖。 于是呢。 康斯坦丁諾維奇同志便特意定制了五十箱無色款可樂裝在瓶子里,這樣就可以在公共場合咕嚕咕嚕了。 管得這么嚴,可口可樂在蘇聯的運作自然是淺嘗輒止。 不過兩年前,轉機出現了。 當時毛熊為了緩和與海對面的關系,主動提出各自在對方地盤上辦一次自家產品的博覽會。 海對面對此欣然同意。 而在毛熊境內舉行的交流會上,誕生了很多的名場面。 例如后世津津樂道的“廚房辯論”,這也是是少有的雙方友好地交流各自理念的場合。 又例如…… 在交流會期間,百事給毛熊那位喜歡玉米的大佬奉上了自家產品。 當時那位大佬給了百事可樂一個相當高度的評價,從那以后,可樂便成為了毛熊國內最暢銷的飲料之一。 當時毛熊和百事交易的方式是以物易物,也就是1升百事換1升首都伏特加。 等到了八十年代。 百事一年在毛熊的可樂產值就高達十億美刀——這可是八十年代的十億美刀! 當然了。 如果只到這一步,整件事倒還算不上荒謬。 不過別急。 真正離譜的情節很快就發生了: 后來毛熊對可樂的需求比海對面對伏特加的需求更高,于是開始以花樣繁多的形式向百事支付貨款。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交易,可以猜猜籌碼是什么? 答案是…… 17艘613型潛艇、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和1艘護衛艦。 如果按艦隊規模來看。 百事是現代歷史上最強大的私人海軍,在當時各國中可以排到第六。 這便是百事所謂的第六大艦隊集團這個梗的由來…… 比起華夏津津樂道的牟其中用罐頭換飛機,這事兒其實要更加離譜一些。 因此在想起這件事后。 徐云立馬意識到了一個‘商機’: 百事可樂和毛熊的合作發生在七十年代中期,如今毛熊國內的可樂完全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倘若兔子們能夠拿出足夠的可樂成品…… 要知道。 如果華夏能拿出自產的可樂,那么這可是來自非西方國家的飲料,政治上是不帶任何色彩的! 當然了。 看到這里。 可能會有人提出質疑: 不對吧。 就現在兔子和毛熊的關系,這筆生意他們會和你做? 答案當然是會。 別看現在兔子和毛熊關系不太好,但實際上雙方很多基礎交易還是沒斷的。 例如就在今年。 毛熊還主動提出給兔子們無償提供10萬噸小麥、10萬噸面粉、10萬噸黑麥,毛熊大使契爾沃年科實際給出的承諾還超過了這個數字。 所以為啥說大家對毛熊的感情比較復雜呢,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他們確實給過咱們不少的照顧。 實際上不僅僅是毛熊。 如今的海對面也有意向兔子們無償提供一些糧食,但他們要求兔子主動提出申請。 這種舉動對于兔子來說自然是不能接受的,但行為本身不可否認帶著一些人道色彩——當然,僅限于捐糧這個行為。 后來海對面的民間企業邦吉集團還聯系上了兔子,雙方用在巴黎的分支機構進行了一些還算比較公平的糧食交易,價格比后來土澳賣給兔子的還便宜。 某種程度上說。 只要你的行為不具備太明顯的政治或者軍事影響力,cao作起來還是很具備可行度的。 至于可樂的配方…… 別看后世網上一堆營銷號說什么可口可樂的配方被鎖在保險柜鑰匙還一分為三,全球只有三個人知道。 實際上無論是百事還是可口可樂,他們的配方早就被分析出大半了。 沒有第三家企業可以復刻的原因一是專利,二是品牌效應。 例如有本書《可口可樂帝國》,作者叫做馬克·彭德格拉斯特。 那本書最后的附錄,就有完整的可口可樂配方——而且是公司高層直接給到作者的。 他就是為了闡述一個問題: 我給你配方又怎樣? 當你在全世界各地都能用很低廉的價格買到正宗的可口可樂,我為什么要自己做呢? 又比如國內的小破站上,就有一堆大大小小up主自制可樂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