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節
也就是在實戰階段。 平流層飛艇與u2的直線高度差,大概率會達到萬米以上! 這種高度的導彈追擊可不像初高中物理那樣計算自由落體就行了,需要考慮到很多非常復雜的情景: 比如說風阻。 比如說不同高度的氣壓差對導彈產生的細微形變。 又比如說u2的變速甚至變軌。 這就好比你待在魔都中心大廈的最高處,想要丟個粉筆頭砸中五百米外路面走來的一個人。 即便你計算的再精準,也會有各種不可抗的情況發生——保不齊人家快到位置的時候路邊一個小孩子哇了一聲,目標停步看了兩秒鐘,這誰能算得到? 但另一方面。 徐云既然考慮到了前兩種情況,就不可能不意識到這個問題。 換而言之…… 徐云或許也有解決之法? 而在葉篤正對面。 “……” 徐云先是沉默了幾秒鐘,在內心繼續校正了一遍接下來的發言,方才慢慢說道: “葉主任,首先我想諸位問個問題——不知道你們聽沒聽說過一種技術?!?/br> 葉篤正看了他一眼: “什么技術?” 徐云嘴角輕輕一咧: “無線電近炸引信?!?/br> “無線電近炸引信?” 聽到徐云說出的這個詞。 葉篤正顯得有些迷糊,不過一旁的錢秉穹倒是開口了: “韓立同志,你說的應該是二戰時期海對面發明出來的vt引信?” 徐云點了點頭: “沒錯?!?/br> 上頭提及過。 一枚細長的炮彈,想要打中幾百到幾千米高空中高速飛行的飛機確實非常的困難。 二戰時期當過空軍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1940年不列顛空戰時曾經有過統計。 戰場上想要要擊中一架飛機,需要發射2500枚左右的炮彈,也就是命中率是萬分之四。 這樣的概率讓飛行員們對地面火炮基本上并不害怕,而地面上的火炮對于飛機也僅僅是驅趕作用。 但在二戰中后期,一種特殊的武器出現了。 它就是無線電近炸引信。 這玩意兒的核心原理,其實也是多普勒效應: 也就是給炮彈的彈頭安裝上一個雷達,當炮彈和飛機的距離減小時,雷達接收到的頻率就會越來越高。 當頻率高到一定的程度,就說明進入了引爆范圍。 這樣炮彈就可以自動引爆,造成傷害。 這種無線電近炸引信炮彈成了二戰最賣座的武器產品,海對面靠著它賺了足足10億美刀,曼哈頓計劃有一半的經費便源自于此。 所以說做軍火是真tmd賺錢…… 總而言之。 這種武器對于目前主持核研究的錢秉穹而言并不算陌生,至少比葉篤正這種搞氣象的要熟悉的多: “韓立同志,莫非你的意思……是在炮彈前面加上一個無線電近炸引信模塊?” “可是無線電近炸引信的起爆范圍有限,除非u2恰好從殺傷區域經過,否則即便上了引信也沒用?!?/br> “更何況現如今的戰斗機和偵察機上都裝有干擾發射機,它會發出同頻率但更大功率的無線電波,讓導彈誤以為自己離目標已經很近并起爆?!?/br>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無線電近炸引信都沒什么成功的可能性才是?!?/br> 徐云聞言點了點頭,坦然承認道: “沒錯,除非一次性向天上發射數百甚至上千臺的平流層飛艇,用人海戰術去碰運氣?!?/br> “否則想要靠無線電近炸引信來解決u2,確實是癡心妄想,成功率無限接近于0?!?/br> “但是錢同志,你認為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呢?” “將引信改成另外一種能夠自行鎖定u2方位的設備,它可以引導導彈進行變向,不用等u2來到落點,它就會自動鎖定并且追上對方……” “對方拐彎它也拐彎,對方俯沖它也俯沖,而且速度比飛機的極限時速更快,最后……” “boom!” 徐云悠長的聲音在錢秉穹的耳中聽起來,簡直如同魅魔……咳咳,惡魔的低語。 寥寥數語之下。 便令錢秉穹的心臟砰砰跳了起來。 可以鎖定對方位置并且變向追擊的炮彈……? 真的可能存在這種武器嗎? 要知道。 雖然二戰中德國的v1導彈號稱追蹤導彈,但它實際上的體長足足接近八米。 所謂的制導能力,依靠的也只是磁性羅盤而已。 v1導彈需要事先預設好足夠的彈道才能順利發射,并且末端的加速實質上靠的是阻流板開啟…… 類似的弗里茨-x無線電指令制導炸彈也是如此,依靠的也只是無線電校準罷了。 另外據錢秉穹所知。 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紅外制導也是類似的情況,比如說aim-9以及aa-2空空導彈等等。 也就是想讓導彈變向并不困難,難的是以追擊目標為目的的變向。 這年頭所有的導彈幾乎都離不開人工校準,也就是后世大家熟知的射擊諸元。 可眼下徐云卻拋出了這么個概念,而且從徐云此前的表現來看,他顯然不是個說大話的人。 難道…… 真的有門? 過了片刻。 錢秉穹深吸一口氣,強行平復下心緒,認真對徐云問道: “韓立同志,你說的這種定位設備是什么原理?能和我介紹介紹嗎?” 葉篤正則朝一旁的林鈺招了招手,示意她靠上前來。 畢竟涉及到雷達與電磁學的概念,現場這方面造詣最高的“自己人”只有林鈺,其他人頂多就是半桶水罷了。 只見徐云很快拿起筆和紙,在紙上寫了個公式: △r=c/2b。 林鈺看了一眼,幾個字脫口而出: “高斯脈沖?” 徐云點了點頭,肯定道: “沒錯,正是高斯脈沖?!?/br> “公式里的b代表信號帶寬,帶寬越大,分辨力越高?!?/br> 接著他又繼續寫了下去: f(t)=ape^-(2πt^2/2α^2)。 p(f)=ape^-(πα^2f^2/2)。 林鈺也同步給出了兩個公式的名稱: “這是……高斯脈沖的時域特性表達式和頻域特性表達式?” 徐云下意識又準備打個響指,但想到此前做這個動作時的痛感后,還是乖乖的換成了一根大拇指: “賓果,從這個公式不難看出,脈沖隨著公式里面的α變化而變化?!?/br> “α越小,脈沖寬度越小,頻譜寬度越大,進而分辨力也就越高?!?/br> “……” 林鈺的目光再次在面前的紙上掃了一會兒,若有所思道: “我懂了,韓立同志,難道你的想法是……” “利用某種特殊的脈沖信號來進行目標識別?” 徐云用力點了點頭: “沒錯,簡單來說就是在導彈上安置一個設備,通過發射一個窄脈沖,然后接收由目標散射返回的脈沖信號?!?/br> “設備有一個簡易的邏輯判定方式,通過計算發射和接收脈沖之間的時間來測定目標距離?!?/br> “同時由于這種方式是直接在基波上發射基帶脈沖信號,這種信號完全不用擔心會被u2的無線電干擾器干擾,精準度方面可以不用擔心?!?/br> 如果不是受限于身體的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