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節
“也就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增溫層和散逸層?!?/br> “目前的民用客機一般在對流層上端飛行,軍用戰斗機則在平流層與對流層交接的地帶飛行?!?/br> 聽到葉篤正的介紹。 徐云下意識就想打個響指。 但剛做出這個動作,便被指頭的疼痛給刺激的齜牙咧嘴了起來: “哦痛痛痛……” 葉篤正and錢秉穹: “……” 眾所周知。 地球大氣層按照溫度結構共分為五層,自下而上便是葉篤正介紹的五個術語。 其中對流層是最靠近地面的大氣最底層,是大氣層最底下的一層。 高度約在從地面到上空的10~12千米以內,模糊點說就是萬米高空之下都是對流層。 對流層相對于整個大氣層而言是很淺薄的一層,其厚度不足整個大氣厚度的1%。 但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 對流層集中了約3/4的大氣質量,90%以上的水汽質量,以及幾乎全部的氣溶膠粒子。 近地面的水汽通過對流運動向上輸送,就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大氣中主要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因此對流層與人類活動最為密切。 對流層再往上的區域,便是平流層。 平流層也叫同溫層,局地高度大約在7-12km至50-65km……也就是六萬米左右。 這層含有臭氧,臭氧能吸收紫外線使得地球上的生物不會被陽光中強烈的紫外線直射。 在這一層中。 大氣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動,垂直方向上的運動較弱,因此氣流平穩,幾乎沒有上下對流。 至于往后的中間層、增溫層和散逸層便不多贅述了,它們再上頭的區域便是星際空間。 順帶一提。 很多人熟知的電離層,其實是中間層與增溫層之間一段特殊區域的叫法。 區分它的方式是物理的電磁作用,和大氣標準其實是沒什么太大關系。 至于衛星的高度……這就比較復雜了。 因為衛星根據實際的飛行高度,可以分成三種情況: 低軌道衛星、 中軌道衛星、 以及高軌道衛星。 大家傳統認知……也就是在太空轉啊轉的衛星,基本上都是高軌道衛星,距離地面3.6萬千米。 但實際上。 這部分區域的衛星數量并不是最多的。 數量最多的衛星普遍位于中軌道區域,比如兔子們的空間站的高度就是400千米左右。 低軌道則一般是偵察衛星的運行區間,例如鎖眼衛星就經??梢韵陆档?20千米。 好了。 視線再回歸現實。 看著侃侃而談的葉篤正,徐云則用手比劃了一個區間,對眾人說道: “沒錯,從葉主任的介紹中不難看出,在平流層的下端區域,其實存在著一個特殊空間?!?/br> “那里飛機上不去、衛星下不來,只有極少數的火箭偶爾會從那邊穿過?!?/br> “但事實上呢,平流層里的空氣比對流層稀薄得多?!?/br> “那里的水汽和塵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氣現象,可謂是無風又無雨?!?/br> “所以錢一同志,您覺得是否有這樣一種可能呢……” 說罷。 徐云將食指和中指伸直,在空中做了個游泳時雙腳撲騰的動作: “也就是往平流層區域發射上某個可以停滯數日的飛行器,飛行器上裝載有數枚特殊導彈?!?/br> “在u2即將飛抵飛行器下方的時候,飛行器上的導彈落下,然后……” “boom!” “……” 徐云這番話說的相當盡興,但他對面的錢秉穹和葉篤正卻并沒有顯得特別激動。 過了片刻。 葉篤正緩緩的開口了: “韓立同志,你說的情景確實很吸引人,但是……” “以我們目前的技術來說,想做到這種效果似乎有些困難吧?” 只見葉篤正攤開左手,左手大拇指彎曲到掌心,右手食指在大拇指上點了幾下: “首先,你說的平流層飛行器就是個大問題,我們現在的飛機都飛不上去呢,你用什么東西能把導彈送到平流層?” “其次,就算真給你搞出來了飛行器,那么我們如何能知道u2偵察機的具體軌跡?” “最后還有一點,你怎么能保證最少數千米、實際差值可能達到一萬米的高度上落下的導彈,可以命中u2偵察機呢?” 葉篤正的問題很尖銳,也很現實。 要知道。 目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能把飛行器發射到平流層區域——火箭那種途經除外。 即便是海對面和毛熊也是如此。 更別說想要發射導彈,就必須要使用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的波頻是三毫米x微波,與探測雷達的波段是兩種類型。 根據毛熊公開的信息。 u2偵查機上有著三臺偵測雷達,發現火控雷達信號后,可以在30秒內便迅速拔升高度。 毛熊之所以可以打下那架u2,真正的核心原因其實并不是單純靠著技術,而是因為一個老六的存在: 他們的情報機在很早的時候就通過各種渠道偵知,白沙瓦是u2高空偵察機的主要基地之一。 于是他們派了一個叫彼得的特工,以勤雜工的身份進入了白沙瓦空軍基地。 彼得對停機坪上的u2高空偵察機動了手腳,使其實際飛行高度與顯示的高度不一致,最終才讓毛熊順利擊落了u2。 可問題是這年頭的兔子壓根沒辦法做到這事兒,倒是大陸內的敵特壓力更加巨大。 因此在葉篤正看來。 徐云的這個所謂方案,完全就是癡心妄想。 如果不是考慮到徐云的貢獻。 葉篤正甚至想無聊的揮一揮手,說一聲散了散了。 他身邊的錢秉穹看起來也有些失望,畢竟徐云的這個方案實在是太天馬行空了。 而就在葉篤正打算講些場面話收尾的時候,徐云卻開口了: “你說錯了,葉主任,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件事?!?/br> 葉篤正頓時錯愕的抬起頭,看向了徐云。 只見徐云此時像是在回應葉篤正質問的動作似的,先是豎起了左手的一根食指: “第一個問題,沒錯,目前我們的戰斗機也好民航客機也罷,確實都沒法飛抵平流層?!?/br> “但是葉主任,你恐怕忘了,我們其實存在另一種很原始的工具,具備做到這一步的可能?!?/br> 葉篤正眨了眨眼,下意識問道: “什么工具?” 徐云聞言轉過頭,指了指被方鐘纏在食指上把玩著的氣球,說道: “氣球,或者說……飛艇?!?/br> 葉篤正聲音拔高了幾分: “飛艇?” “沒錯?!?/br> 徐云點了點頭,又做了個量身高的手勢,解釋道: “葉主任,您是氣象專家,所以應該對海拔和氣壓的關系并不陌生?!?/br> “一般來說,在海拔30km的區域,大氣壓約為10hpa,真空容器每平米受到的大氣壓大約為0.10噸,也就是100公斤?!?/br> “如果充滿氦氣浮力,那么它的內外壓力差還會變小,對材質的要求會更進一步降低?!?/br> “所以如果設計好翼型升力并且選好材料,我認為飛艇完全有可能上升到平流層的高度?!?/br> 徐云的語氣非常篤定。 因為上輩子在讀書那會兒,他就曾經參加過首屆“飛航杯”全國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并且還得到過不錯的名次。 這種設計大賽可不是畫個圖或者建個模那么簡單,需要設計出具體的原理、材料甚至模擬出升力軌道才行。 最后還要經歷過黃瑞松院士、劉永才院士、黃文虎院士、李椿萱院士四位工程院院士的指導點評,才能公布最終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