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節
“對了老郭,你要有個心理準備,少輝同志這次多半會調去輕核組?!?/br> “所以你現在就可以開始準備助理的人選了,畢竟咱們現在說是一切以核武器為終極目標,但各個組別之間的人事調動多少也要走一些流程?!?/br> “……” 老郭聞言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么。 但猶豫片刻之后。 他還是沉沉點了點頭: “好,我明白了?!?/br> 而到了這一步。 老郭等人該聊的也都聊的差不多了。 于是李覺便正式宣布散會,眾人至此分別,各回各家。 …… 一夜無話,只有少許屋子里傳來了嗯嗯啊啊。 ……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 氣象中心又先后做出了兩份氣象預報,準確的預測到了三次不同規模的降雨以及四場沙塵。 這七次精準的測算在為建設兵團提供了優質的施工保障的同時。 也將基地內最后一絲對氣象預報懷有質疑的聲音,給徹徹底底的壓了下去。 在短短的數日時間中。 爆轟試驗場的修筑進度之高效,甚至超過了過去一個月的總和。 倘若天公作美。 爆轟試驗場應該可以在一個月內順利落成。 而就在整個221基地如火如荼的向前推進的同時。 某日上午。 18分廠。 職工醫院附近某間不起眼的土屋中。 此時此刻。 這間還算空曠的屋子已經被桌子在內部圍成了一個【口】字的布局,桌子外的座位上則坐著二十位左右的年輕男女。 這些男男女女有些正在低聲交談,有些則在看著報紙或者做著數算。 過了片刻。 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鄭濤便主動從中央的位置上站了起來。 只見他很是從容的朝眾人拍了拍手,朗聲說道: “各位同志,時間差不多了,請諸位先安靜一下?!?/br> 室內眾人頓時一靜。 隨后鄭濤環視了周圍一圈,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開口道: “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18分廠建筑副業隊的鄭濤?!?/br> “我很高興大家能夠前來參加興趣小組第一次的集體聚會,在此我謹代表小組的幾位創始人向各位表示真摯的謝意!” 說罷。 鄭濤便朝周圍的其他人微微鞠了個躬。 啪啪啪—— 眾人也很給面子的鼓起了掌。 過了片刻。 待掌聲稍歇,鄭濤便又再次說道: “各位同志,想必大家今天在來我們的總部之前,就已經初步了解了我們興趣小組的大致情況?!?/br> “不過根據基地的相關流程規范,我還是需要在此介紹一遍我們小組的具體準則?!?/br> 說完。 鄭濤便從桌上拿起了一份文件,朝眾人展示了一番封面的章印,隨后翻開一頁: “本興趣小組為基地內經批準成立的第258個工人活動組織,成立時間19xx年7月4日?!?/br> “興趣小組名為‘永不更新’,寓意是希望大家堅守現在熾熱如火的愛國意志,不追求世俗虛妄的新興事物,不隨時間改變你我的初衷?!?/br> “經基地政治處審批,小組首批成員共計21人,黨員7人,預備黨員4人,團員9人,群眾一人?!?/br> “本小組活動方向為純粹的學術討論,不涉及政治立場與黨派言論,如有不實,小組成員有義務向基地領導進行舉報?!?/br> 讀完準則后。 鄭濤重新將文件放下,再次環視了周圍一圈: “各位同志,現在請大家對章程進行表態,已了解相關內容并且對此無異議的同志請舉手!” 鄭濤話音剛落。 唰—— 所有人同時都舉起了自己的左手。 鄭濤見狀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道: “很好,感謝大家的配合?!?/br> “那么現在我繼續介紹一下咱們小組的主要創建者情況——當然了,這個身份不存在上下級之分,大家在學術討論的時候身份都是對等的?!?/br> “首先是我本人,我是興趣小組的副組長兼書記員,負責統籌非學術方面的事務?!?/br> “比如說場地調度、時間安排、每次討論過程中筆紙的消耗等等?!?/br> “另外我右手邊的這兩位是周紹平與林鈺同志,分別負責男同志組以及女同志組的細節化事項?!?/br> 聽到鄭濤這番話。 周紹平和林鈺同時站起身,也朝眾人點頭致意。 眾人再次很給面子的鼓起了掌。 待林鈺二人坐回位置后。 鄭濤又看向了自己的右手處,語氣和神情變得某些凝重了起來: “最后我要介紹的則是……” “我們興趣小組的指導顧問,來自劍橋大學的留學生,韓立同志?!?/br> “……” 此時此刻。 看著身邊十多位的年輕男女。 徐云的內心并不平靜。 一周前。 在徐云表示可以成立一個興趣小組后,鄭濤和周紹平等人便立刻準備起了小組所需的場地。 最后在喬彩虹的協助下,他們還真在醫院附近找到了這么一間空余的房子——別看喬彩虹只是個小護士,她負責的特護病房病人基本上都是基地的管理層,欠她人情的大佬著實可不少。 除此以外。 周紹平他們還愣是拉來了十多位差不多同齡的青工,說是想要一起討論知識。 實話實說。 這本是一件好事。 但是…… 這些所謂的‘青工’,一個個在未來的成就之高,幾乎都得讓徐云仰視。 周紹平、章公定、保錚和林鈺這四個人就不說了。 看到周紹平邊上那個方塊臉的年輕男子了嗎? 他叫王圩,國內知名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專家,未來赫赫有名的中科院院士。 還有王圩邊上那個招身形瘦小、嘴巴寬的跟姚晨似的招風耳男生。 此人叫做楊叔子,將來國內知名的機械工程專家,華中理工大學的老校長。 另外徐云還見到了楊福家、陳式剛兩位赫赫有名的大佬。 也就是現場這十九號人(除喬彩虹)中,光是院士就有最少七人。 剩下的那些人里頭說不定還有一些未知大佬——畢竟有些人由于保密原因,使用的是化名。 在假名加上年輕面容的雙重作用下,徐云很容易產生誤判。 其實仔細想想,現場有這么多未來大佬倒也不怎么令人意外。 現場的這些大佬基本上都是國內最早的幾批院士,這既代表他們貢獻非凡,同樣也代表著他們政治身份清白。 因此他們在如今華夏大學生總數有限的情況下被選到基地內,再通過能力的認同而形成一個小團體,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某種意義上來說。 周紹平他們的這個小團體,就是縮小版的一類劍橋使徒社。 但也正因如此。 在面對這些大佬的時候,徐云…… 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