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節
因此當錢皋韻走到楊承宗邊上的時候,他的防護服已經有不少區域被汗水黏在了身上。 不過錢皋韻卻絲毫沒有在意這個情況一般,抬眼掃了一圈玻璃后方的情況,對楊承宗問道: “承宗同志,設備調試的怎么樣了?” 楊承宗朝他揚了揚手中一塊巴掌大小、與某個設備連接著的顯示屏,說道: “原件已經注入73%了,離注入完畢大概還需要10分鐘左右吧,最慢不超過15分鐘?!?/br> 錢皋韻微微點了點頭。 眾所周知。 原子彈可以使用兩種爆炸物,分別是鈾235和钚239。 其中鈾235的難度更大一些,但效果和性價比都要高于钚239,而且高的還不是一點半點兒。 后世大家想必都知道,兔子們第一顆原子彈使用的是鈾235這玩意兒。 但實際上呢。 在整個原子彈的研究過程中,兔子們在原材料的選擇方面,并沒有很多人認為的那么果決。 甚至在項目開始后,都有一些聲音認為可以考慮緊急改路,去使用钚239制備原子彈。 如果用一個比例來劃分。 截止到目前。 兔子們大概有80%的資源與決心用于鈾彈的研發,剩下的20%則是作為后手在籌備钚彈。 例如在去年的2月份。 兔子們就在祁連山動土修建了國內第一座石墨慢化輕水钚生產堆,代號叫做02-b。 不過后來由于鈾彈研發接連取得突破,這個項目一直到八年后的熱核裝置實驗才正式開始提供原料。 當然了。 那是很久很久的以后的事情。 在眼下這個時期,兔子們對于未來還是有些不確定的。 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濃縮鈾的提取實在是太難了。(注:之前不確定這方面能不能寫就沒提,不過和原單位打報告問了一下,被告知07年就解密了,所以可以寫出來,當然一些敏感的原理我會模糊甚至杜撰數據,不建議在家模仿) 早先提及過。 天然鈾礦石中只含有0.7%的鈾235,而原子彈的核燃料需要鈾235的濃縮度在90%以上。 因此想要研發原子彈,就必須要提高鈾235的濃縮度。 眼下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并且已經成體系的濃縮法,叫做氣體擴散法。 它的原理很簡單: 待分離的氣體混合物通過裝有擴散膜的裝置的時候時,使較輕分子和擴散膜碰撞的機會比較重的分子多,從而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分離。 可問題是…… 鈾235和鈾238間的質量差別甚微,分離起來太難了。 即使在理想情況下。 經一次擴散,濃縮度也只提高千分之四,實際效果比這個數值還要低一些。 因此要獲得鈾235濃縮度90%以上核燃料,最少都需要通過幾千級的擴散過程。 除此以外。 整個擴散過程還有一個最核心的技術需要突破,它便是…… 多孔擴散分離膜的制造。 這種分離膜由耐六氟化鈾腐蝕的金屬做成,上面有無數讓氣流通過的微孔,要求均勻而密集。 截止到目前。 國際上掌握這項技術的只有海對面、毛熊和約翰牛三家,其中約翰牛還是抱了海對面的大腿。 為了能解決這個技術壁壘。 一年前的5月份。 兔子從中科院原子能所成立了一個以錢皋韻為組長、代號“真空閥門”的小組著手開展擴散分離膜的研究。 這種擴散分離膜又根據類型,分成甲種和乙種兩類。 甲種是管狀,乙種是片狀。 前者的分離效率和制作成本都要遠高于后者,但二者的制造工藝非常類似。 也就是掌握了乙種的制造后,甲種分離膜突破基本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因此兔子們在“真空閥門”小組成立的時候就做了個決定: 先攻克乙種,后攻克甲種。 順帶一提。 錢皋韻他們取的乙種樣片都是毛熊專家離開前遺留下的殘片,另外部分研究設備也都是毛熊離開前留下來的——倒不是因為他們好心,而是因為兔子已經付過了錢…… 不久前。 原子能研究室下屬的615所在粉末制備和鑄膜液上取得了突破。 數日后。 楊承宗等人負責的分離膜元件也取得了進展。 因此錢皋韻便立刻帶著裴麗生等人趕赴504廠,準備對乙種樣片進行運行測試驗收。 如果樣片核驗通過。 那么兔子們在原料上的壁壘將會被打破一大半,夸張點說甚至可以講是一馬平川,只要等221廠那邊的理論突破就行了。 此時此刻。 玻璃邊上。 楊承宗依舊是瞇著一只眼,伸手指了指玻璃內的設備,介紹道: “錢主任,為了保證這次實驗足夠精確,我們還將在過程中啟動廠內唯一一臺進口的氣體擴散機?!?/br> “這次它的雙模壓縮機和冷卻器都會開啟,配套的離心機總共有1100臺,至于乙類樣片的總數大概是4000片,總成本超過五萬塊?!?/br> “幾個模塊的組合下,大致可以模擬出一次比較標準的鈾濃縮過程了?!?/br> “至于對外我們則是宣稱要進行一次石油提煉,金城方面的同志已經協調好了相關電力資源,安全性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br> 錢皋韻摸了摸下巴,再次審視了一番玻璃內的設備,問道: “承宗同志,分離膜元件的精度可以保證達標嗎?” “當然可以?!?/br> 楊承宗聞言轉過頭,用視力還算正常的左眼看了看錢皋韻,笑著說道: “錢主任,我們已經破譯了毛熊人留下的那套數位器設備,生產出來的交換膜的精度和結構都和毛熊方面無異?!?/br> “不過毛熊的東西雖然皮實,但細節上還是不夠優秀?!?/br> “比如說回饋器經常顯示弱光,不過最后的數顯設備倒是一切正常?!?/br> 錢皋韻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次驗收測試是二機部、中科院、冶金部鋼鐵研究院粉末研究室和中南礦冶學院新材料研究室的四部門聯動,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的投入都很高。 畢竟除了4000塊樣片之外,電力和設備的工損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因為鈾235與238之間的理論分離系數約為1.0043,但實際上大概只有1.003。 要想分離出鈾235,就需要將大量的擴散分離機串聯起來,逐級提高鈾的富集程度。 例如這次實驗。 楊承宗等人使用了1100多臺小型分離機用于輔助毛熊的那臺主氣體擴散機,覆蓋區域還包括了外部的十多間廠房。 電力與設備的總投入大概在10萬左右,算上樣片成本足足超過了15萬華夏幣! 這筆經費可是上級部門……或者說整個國家勒著褲腰帶擠出來的數字,無論如何都不容有失。 十分鐘后。 滴滴滴—— 楊承宗手上的顯示屏傳來了提示——這代表著硝酸鈾精礦注入完畢了。 接下來的步驟便是將硝酸鈾進行多輪反應,最后生成六氟化鈾氣體送入離心機。 再通過擴散分離膜等設備在高速選擇的狀態下,將較輕的鈾235同位素與較重的鈾238同位素分離。 從而達到“濃縮”的目的。 錢皋韻在抵達廠房之前楊承宗等人便開始做起了項目籌備工作,很多環節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因此在硝酸鈾注入完畢后,他們立刻開始了實驗。 轟轟轟—— 隨著電力的接入。 生產線迅速開始運作了起來。 后世在提及第一顆原子彈的濃縮鈾提煉的時候,經常會配上一些諸如工作人員拿著大勺子去舀液體的黑白圖像,以此來體現當時惡劣的條件。 但實際上。 這些照片有很多都是當初全民尋鈾礦時候的影像,屬于真正的農村級提純。 實際上的氣體交換器怎么說呢…… 有點類似后世的水塔,黑黑粗粗長長yingying的。 它的入口在設備最上方,自上而下有磁定心機構,旋轉容器,立式止推軸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