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節
而在影響紙張壽命的因素中。 影響紙張耐久性、促使紙張老化加劇的最主要原因便是…… 酸化。 上過高等化學的同學應該知道。 紙張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是由大量葡萄糖基元通過β-苷鍵連接形成的鏈狀高分子。 天然狀態下纖維素的聚合度可以達到10^4數量級,制成紙漿后下降到10^3數量級。 當聚合度下降到700左右時,紙張的機械性能就會出現明顯下降。 當降至200以下時紙張即會脆化、破裂。 一般條件下纖維素比較穩定,不易發生反應。 但是在酸性條件下,β-苷鍵很容易斷裂,發生纖維素水解。 在水解反應過程中酸并未消耗反而越聚越多,危害也越來越大。 并且往往伴隨發生氧化反應,進一步加劇了紙張的老化。 從考古學出現到現在,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紙質文獻因為酸化而被動損毀。 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類脫酸技術也終于應運而生。 現有的脫酸工藝主要有兩種: 液相脫酸和氣相脫酸。 它們的原理都很簡單,說白了就是用堿性脫酸劑將紙張中的酸中和而達到脫酸目的。 其中氣相脫酸法主要分為二乙基鋅法和嗎啉脫酸法,但由于它們工藝要求很高,所以近些年國內幾乎沒有使用這類方法的案例。 液相脫酸則分為水溶液脫酸法,以及有機溶液脫酸法。 其中前者多見于霓虹、德意志和意呆利三個國家,因此別名也叫軸心國脫酸法。 國內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有機溶液脫酸法,在這方面的經驗很足。 所以這一次,翁同等人同樣使用了有機溶液脫酸法——即便箱子里裝的不是《永樂大典》,這個步驟同樣不可缺少。 至于靳向前所提到的降溫和光線問題,也都是文物保護中比較重要的環節。 比如以紡織品為例。 紡織品上的有機染料,鈦白、鋅白等物質能充當光敏劑,吸收光的能量,并把能量傳遞給紡織品本身,會把有機材料降解的波長范圍擴展到可見光區域。 而能量呢,則會促使有機物分子和氧氣迅速發生化學反應。 從而導致基團脫離或聚合度降低,分子量下降,最終纖維素結構遭到破壞。 書籍的纖維素也是同理。 所以按照正常情況來說。 眼下的開箱環節應該在避光條件下進行。 奈何由于直播……或者說避免霓虹人和棒子渾水摸魚,所以才被迫改成了見光狀態。 因此具體光線怎么打入、光強多少,這些問題就需要做好規劃了。 好在姜成谷他們之前有三周的時間可以用于準備,因此眼下這個環節進行的倒不是很倉促。 “報告!紫外波頻已篩除成功!” “報告!紅外波頻已屏蔽!” “照度已調準至76lux……” “光照設備編號a1、a4、t5、c7……,入射角分別為14.36°、44.67°、34.58°……” 十五分鐘后。 一切準備就緒。 翁同手上拿著通過賦頻光譜建模儀再次制成的鑰匙,輕輕捅入了鐵鑄箱子的鎖孔。 咔噠—— 比銅殿銅鎖嬌嫩許多的鎖孔發出了一聲清脆的聲響,吧嗒一聲便攤開了。 翁同深吸一口氣,將鎖頭拿下。 接著他與童懷軍對視一眼。 這兩個相識三十多年的搭檔不需要交流,便很有默契的一人站到了箱子一角,合力將箱子掀起開來。 雖然箱子從蓋合到掀開,整個過程只用了兩秒不到。 但這兩秒的時間在翁同的感官里,似乎過去了兩年那么長。 不過很快。 翁同復雜的內心戲便被童懷軍的驚呼聲給打亂了: “老翁,你快看?。?!” “……第一千三百二十卷……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第一千三百零六卷……” “箱子里裝的全是——” “《永樂大典》?。。。?!” 第506章 開啟新副本(上) “……” 當童懷軍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的剎那。 翁同的腦海內霎時變得一片空白。 《永樂大典》…… 真的被我們找到了? 接著他抬起頭,深深吸了一口氣。 咻—— 氧氣瓶的指針瞬間跳轉了兩個數字欄。 同時雙手死死的扶著鐵箱蓋子,側頭看向了箱子內部。 然后…… 翁同便看到了一本本安靜躺在箱子里、封面朝上、長度大概五十厘米、寬度三十厘米的線裝書籍。 這些書籍通體深黃色,封面的右上角印著一個黑色方框。 方框內寫著一些諸如【二支一百八十八】的文字,外行人基本上看不懂它們的意思。 但在封面的左邊,還有印著另一個長方形的黑框,入眼赫然是四個小學生都能看得懂的繁體大字: 【永樂大典】 在看清這四個字的瞬間。 轟—— 翁同只感覺腦海中轟的一聲,熱血猛然上涌,眼眶瞬間通紅了起來。 此時此刻。 翁同的嘴角、手指、臉部肌rou…… 不,應該說他渾身上下的每一根毛發,每一顆細胞,都在抑制不住的顫抖著。 他感到自己的血液在發出著共鳴,靈魂都在躍動。 雖然翁同是個徹頭徹尾的明粉。 但他從未奢望過自己有朝一日,居然能親手發掘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 這是一套屬于華夏人的百科全書,紙頁間流淌著華夏民族悠遠的歷史。 有先民的智慧、汗水。 也有歷代王朝血與火的更迭。 從炎帝黃帝,到大禹夏啟。 從帝辛姬發,到嬴政劉邦…… 華夏民族的歷史歷經五千年的沉淀,終于在永樂年間,萬道波紋匯聚成了這部千古第一奇書。 驀然。 翁同看見了一片輝煌的起源。 當秦始皇的詔令在天下響徹。 當諸葛孔明的羽扇為赤壁的紅焰送去東風。 當大漢的紅綢在西域飄揚起舞。 當唐朝的詩篇吟誦起千年不滅的文明。 當蘇頌在汴京城下大手一揮,啟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渾儀轉動裝置…… 華夏在世界的中心,閃爍起無比璀璨的光芒。 但很快。 他又看見了一片不堪的蒼涼。 當萬千儒生喪命于一夜。 當金戈鐵馬頹廢了大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