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節
此時實驗室的中央處正擺放著一架稀奇古怪的設備,通體漆黑,看起來像是個縮小了好多倍的雷達。 見到這臺設備后。 饒是翁同見識匪淺,此時臉上也不由冒出了一個問號。 誠然。 從今天科院請自己和童懷軍前來的目的不難判斷出,這臺設備在職能上應該與測繪相關。 但它的原理、名稱這些東西,翁同確實就一無所知了。 不過翁同的疑問并沒有持續多久,潘院士便給出了解答: “翁教授,和您介紹一下,這臺設備就是我們通過盤古粒子為原理,研制出的新型重力梯度儀?!?/br> 翁同眨了眨眼: “重力……梯度儀?” 隨后他與童懷軍對視了幾秒鐘,兩人都從彼此的目光里看出了一股茫然。 畢竟他們都只是文科生,對于探測方面的認知僅限于遙感探測——所有文科專業中,可能也就地信方面的從業者聽說過重力梯度儀這玩意兒了。 就像很多鮮為人同學,在此之前對重力梯度儀同樣一無所知…… 接著翁同想了想,以遙感的經驗提出了幾個問題: “潘院士,不知道這臺設備的探測精度與探測深度是多少?偏移矯正的時候,人為的干擾因素有多大?另外土層的含水性對設備的干擾情況又是如何……” 翁同的這些疑問都是地面遙感探測的核心問題,在以往的探測過程中,各種因素經常會對結果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 舉個例子。 對于一般的低頻探測來說,一根電話線就可以干擾結果,把凢凢的小牙簽給你探測成讀者老爺的擎天柱。 此外還有水層以及裂縫寬度分辨率,都屬于經常會出現失真的數值。 例如此前三星堆5號坑的探測過程中,就曾經出現過裂縫寬度探測失誤的情況,險些讓手腳架超過載重塌房。 而在翁同對面。 潘院士面色平靜的聽完了翁同的疑問,隨后走到重力梯度儀的桌邊拿起一份報告,返回原處遞給了翁同: “翁教授,您看看這個?!?/br> 翁同抬起眼皮看了眼這位赫赫有名的院士大佬,接過報告看了起來。 結果沒看幾眼,他便訝異的抬起了頭: “潘院士,這是……” 潘院士的臉上揚起了一絲笑意,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復: “沒錯,這是我們在離開蓉城之前,對三星堆遺跡的一次梯度探測?!?/br> “根據探測結果,我們發現了兩個全新的……祭祀坑?!?/br> “雖然更深入的挖掘計劃還要經過上層的審批,但根據表層的一些初步挖掘跡象判斷,我們的檢測結果不存在任何的問題?!?/br> 第484章 意向達成! “……” 實驗室內。 聽到潘院士的這番話。 翁同與童懷軍的臉上,頓時齊齊出現了極其強烈的錯愕。 被從三星堆里挖出來過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作為古蜀文明的標志,三星堆內一共目前一共存在著8個祭祀坑。 這些祭祀坑都不大,但卻出土了數萬件的文物。 其中一、二號祭祀坑挖掘于1986年。 三到八號坑則是2020年才新晉發現的。 截止到目前。 除了八號坑外。 其余七個坑位已經差不多全部挖掘完畢,產出了不少令人震驚的成果。 比如此前上過熱搜的半片黃金面具,便出土于五號坑。 六號坑則出土過一個長170cm,寬60cm,高40cm的木箱……或者說棺材。 八號坑目前還處于收尾狀態,一共挖掘出了6000多件器物——順帶一提,那位cctv13記者掉下去的就是八號坑…… 不過與三星堆整個遺跡相比,這八個祭祀坑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區域。 如今三星堆遺址共開展了37次發掘,發掘面積其實才不到2萬平方米。 而三星堆遺址的總分布面積達12平方公里,目前發掘面積僅占總面積的千分之二。 因此有一點可以肯定。 那就是在整個三星堆遺跡中,必然還有其他尚未發現的祭祀坑,甚至更大的寶雪區。 只是遺憾的是。 三星堆內由于地質條件、土層中存在各種細小物體碎片的緣故,遙感探測這個手段在三星堆內效率很低——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灰燼層。 啥叫灰燼層呢? 首先。 從祭祀坑的名字上就不難看出,三星堆內有很多祭祀遺留下的痕跡。 而祭祀就必然要用到火,火焚燒以后連同器物堆積下來的土層,便是灰燼層。 所以在三星堆的考古過程中,遙感探測的效率很低。 比較普遍的探測手段是高光譜成像技術、激光拉曼光譜以及超景深顯微鏡。 可按照潘院士所說…… 他們的這臺重力梯度儀,居然能探測到三星堆的內部情況,并且發現了兩個全新的祭祀坑? 想到這里。 翁同不由抬頭看了眼潘院士,直接了當的問道: “潘院士,我能打個電話嗎?” 潘院士爽快的一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 “當然可以?!?/br> 翁同聞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報告,從褲兜里取出了手機。 隨后當著潘院士的面,撥通了一個號碼。 片刻過后。 電話接通。 一道帶著明顯川蜀口音的聲音響了起來: “喂?哪個?” 翁同輕咳一聲: “老陳,是我,翁同?!?/br> 與此同時。 一旁的童懷軍則靠近到了潘院士和徐云身邊,低聲介紹起了通話者的身份: “潘院士,徐博士,老翁聯系的是川大考古系的陳向前教授?!?/br> “陳教授國內非常權威的一位考古學家,同時也是三星堆7號和八號坑挖掘項目的總負責人?!?/br> 潘院士輕輕點了點頭。 雖然他沒接觸過陳向前本人,但卻聽說過對方的名字,也是一位業內大佬。 而就在童懷軍介紹的同時,翁同也和陳向前寒暄完畢了: “老陳,我問你個事兒啊——三星堆是不是發現了新的祭祀坑?” “……” 聽聞此言。 電話對頭原本還囔囔著有空找翁同打麻將的陳向前忽然一靜,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說道: “祭祀坑?老翁,這……” 眼見對方支支吾吾的,翁同又瞥了眼身邊的潘院士,補充道: “老陳,我人現在就在中科大,身邊站著潘院士——這消息就是他告訴我的,所以到底有還是沒有,你直接說就行了?!?/br> 電話對頭繼續沉默了幾秒鐘,方才傳來了陳向前的聲音: “……沒錯,消息是真的,不過更深入的情況我也不太了解?!?/br> “大概是前天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吧,工地那邊接到了場地戒嚴的通知,說是要進行一輪土層結構的勘探,要求所有工作人員都離開現場?!?/br> “當時我還在蓉城,負責這事兒的是小趙,我尋思著既然是上邊來的通知,就讓他照做了——畢竟以往也不是沒這種事兒嘛?!?/br> “結果一個小時后他又給我回了個電話,說是勘探結束,報告里發現了兩個全新的祭祀坑?!?/br> 說道這里,陳向前的語氣忍不住拔高了幾分: “一開始我是不相信這事兒的,三星堆這地方老子待了二十三年了,去年的遙感探測還啥都找不著呢?!?/br> “但等我趕回工地后,帶著大家進行了一輪簡單的土層定向——尤其是灰燼層采樣解析,結果……” 陳向前頓了頓,雖然隔著數千公里,但翁同依舊可以聽出他話里nongnong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