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節
在1967年的時候。 西德尼·科爾曼和曼都拉證明了一個定理: s矩陣元能夠具有的最大時空對稱群只能是龐加萊對稱群,也就是著名的科爾曼-曼都拉定理,它阻止了人們把龐加萊群嵌入更大的對稱群的嘗試。 但是科爾曼-曼都拉定理有個后世看來很致命的問題: 它假設了對稱群的所有生成元之間的李代數關系都只能是對易子。 換句話說就是…… 所有的生成元都只能是玻色型的——但這個假設在物理上其實沒有特別的理由。 好比你通過數據論證了一個情況: 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小說,小白文的讀者受眾更多——這句話其實是沒錯的。 但接著你以此為基石,又做了一個假設: 火書只能是小白文。 這句話其實就比較沒道理了,雖然從比例上來說火書中小白文的比例可能有七八成,但它距離“只能”這個詞還是有所區別的。 于是在1975年。 哈格,洛佩斯贊斯基和佐紐斯放棄了這個假設,他們通過允許引入費米型生成元和反對易子的李代數關系,將最大的時空對稱群從龐加萊群推廣到了超龐加萊群。 而這個引入在后世來看無疑是正確的。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不可約表示”的定義出現了不同。 龐加萊代數的不可約表示,自然地給出了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的定義。 而超龐加萊代數的不可約表示,則給出了超對稱中所有基本粒子的定義。 出于純粹理論上的動機。 既然數學上允許的最大時空對稱性是超龐加萊對稱性,就沒有理由相信自然界會不選擇它而只選擇較小的龐加萊對稱性。 這就在純理論范圍……或者說純數學范圍上給了超對稱理論出現的第二個動機。 至于規范等級……這就是實驗現象的‘動機’了。 很久以前提及過。 雖然希格斯粒子在2012年才被正式捕獲,但它的質量很早以前就已經被鎖定了一個大致區間。 也就是120-130gev。 這個數字在計算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物理學家都有一個疑問: 媽耶,這玩意兒也太輕了吧? 因為在粒子物理中。 計算一個質量為mf的粒子f對希格斯粒子的自能修正時,在通過重整化消除掉無窮大部分后,剩下的有限大部分就是對希格斯粒子的質量修正。 但這個有限大的部分正比于m^2f,而不像具有手征對稱性保護的費米子那樣正比于費米子自身的質量。 這使得如果f很重的話,就會對希格斯粒子的質量有很大的修正,甚至可以遠大于它的物理質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gut能標。 如果gut能標上存在一顆新粒子,那新粒子就會對higgs質量帶來遠大于弱電能標的輻射修正。 希格斯粒子的物理質量只有125gev,這意味著輻射修正和希格斯粒子的樹圖階質量這兩個大數需要進行非常精細的相消,才能正好給出只有125gev的物理質量。 這種需要經過精細調節的不自然性,顯然就是規范等級問題。 而在引入了超對稱理論后,則會出現另一個情況: 超對稱假設所有的基本費米子/玻色子都有自己的超對稱伴子,基本粒子的質量和它的超對稱伴子在超對稱保持時嚴格相等。 又因為粒子統計性質的不同,費米圈相對玻色圈會多一個負號。 所以基本粒子對希格斯粒子質量的輻射修正和它的超對稱伴子的貢獻是嚴格等大反號的,兩者正好相消。 換句話說。 超對稱保護了希格斯粒子的質量不受到大質量粒子的輻射修正,這就解決了規范等級問題。 非常簡單,也非常好理解。 但雖然理論上超對稱粒子非常完美,但在實驗階段現在一直有一個問題: 那就超對稱粒子從提出到現在差不多五十年了,但物理學界依舊沒有找到任何一顆超對稱粒子。 這個時間跨度甚至要超過了夸克模型的提出到證實——夸克模型提出于1964年,它在十年后就被丁肇中先生證實了。 因此一直以來。 即便是楊老、特胡夫特等人,對于超對稱粒子……或者說超對稱理論也都不太樂觀。 當然了。 他們不是否定理論本身,而是因為眼下的情況假設超對稱粒子存在,大概率也要到能級荒漠甚至荒漠以上的量級才能找到它們。 這顯然是現如今物理很難做到的程度。 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可能是下一代甚至下下代人才能見證的事情了。 當時楊老的話其實是這樣的: “如果你想功成名就,我不認為超對稱理論是一個合適的方向,因為你很可能活不到實驗驗證理論的那一天?!?/br> 結果在某些營銷號的口中,就成楊老反對超對稱理論了。 這還不算完呢,還有更離譜的。 《三體》中大劉對宇宙框架使用的設定就是超對稱理論……或者說超弦理論,然后就有營銷號說楊老diss《三體》是垃圾了…… 只能說很多內容在傳播的過程中是很失真的。 又又比如徐云當年寫小說時候說過的一句話: “連載期萬訂就女裝?!?/br> 然后在一些可惡的沙雕群員的傳播下,變成了【任意階段萬訂就女裝】→【任何一本書萬訂就女裝】→【高訂過萬就女裝】…… 天可憐見,那本書的高定tmd都三萬多了好么…… 話題再回歸現實。 別說潘院士、徐云、楊老他們了。 就連威騰自己都沒想到,這次發現的微粒居然會是兩顆超對稱粒子——而且還不是疑似,而是近乎實錘。 因為從表象上不難看出。 威騰推導出的這個表達式帶著費米子算符q,在經過共軛矩陣變化后,可以將其中一顆粒子的震蕩峰信號,完美的轉換成另一顆粒子。 同時在去除了膠子場的影響后。 兩顆粒子的物理屬性也是呈現對稱性的——而此前提及過,這兩顆粒子一顆是費米子,另一顆卻是玻色子。 換而言之…… 這是物理現象和數學計算上的雙端契合。 任何人對面這個結果,都不能否定這兩顆微粒是超對稱性質。 誠然。 這兩顆超對稱粒子在單體價值……直白點說就是獲獎價值上不如暗物質。 但長遠來看,它可能衍生的價值卻要比暗物質高。 因為超對稱粒子直接掛鉤的,可是超弦理論呢…… 當然了。 超對稱粒子只是超弦理論的一個關鍵證據,并不能說證明了超弦理論的真實性。 更別說真到了那個程度,起到證明作用的早就不是這兩顆超對稱粒子,而是一個匯聚了大量超對稱粒子的框架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 這兩顆超對稱粒子就像是中醫中的藥引,至于藥方到底有什么效果,還是要看具體藥材的組合。 想到這里。 徐云不由摸了摸下巴,眼中閃過了一絲明悟。 超對稱粒子雖然珍貴,但顯然對不上第二部 分公式的價值。 所以第二部 分公式真正涉及到的應該是…… 超弦理論? 或者準確點說是…… 大一統方向? 客觀來說。 這種猜測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隨后徐云又把目光偏移了一些,看向了一旁呆立的鈴木厚人。 如果沒記錯的話…… 鈴木厚人當初在神岡實驗室的發布會上,曾經就用超對稱粒子來做過一次噱頭,但實際上那顆粒子壓根和超對稱搭不上邊。 當時的鈴木厚人恐怕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這次科院非但發現了暗物質,還發現了超對稱粒子吧? 這算不算…… 蝦仁又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