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節
“哈依!” 隨后西川公一郎帶著執行確認書走到了cao作臺邊,與執行人員做起了交接。 又過了五分鐘。 一位國字臉絡腮胡模樣的工作人員右手高高舉起: “西川先生,費米實驗室已經開機了!” 見此情形。 西川公一郎又等了小半分鐘,方才說道: “那……米娜桑,我們也開機吧!” “哈依!” 在指令下達后。 主控室內陸續開始響起了一道道報點聲: “d1點已就位!” “束流管已準備完畢!” “離子束充能中……能級三區……二區……一區……已達基準線!” “對撞點實時擬合中……已鎖定2364處理論散射點……” 雖然每個位置彼此之間只間隔三四米不到,這些報點聲卻喊得聲嘶力竭,仿佛森下下士附體了一般。 順帶一提。 這是真事兒——在富士電視臺為益川敏英拍攝的一部記錄片中,就曾經有過一段這樣的畫面,看起來賊拉驚悚。 那部紀錄片在08-10年之間很火,以至于霓虹人在看到天宮一號發射畫面的時候都有些懵逼: 華夏人點火的時候都這么淡定的嗎? 客觀來說這種做法談不上誰對誰錯,或許算是意識形態的某種差異吧,彼此看對方的舉動都感覺有些魔怔…… 接著很快。 在所有指令輸入完畢后。 兩道鉛離子束迅速被相向發射而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完成了碰撞。 考慮到那顆11.4514gev量級粒子的相關屬性,這次的kek還設計了一個非常精妙的環節: 左邊一束光正常發射,右邊一束光延遲7.4納秒發射。 如此一來。 碰撞點便會略微靠右。 換而言之…… 在近光速的速度區間中,右邊的離子束在某種程度——注意是某種程度上,可以視作與轟擊粒子距離較遠的靶。 因此體系的總能量幾乎等于就等于轟擊粒子所攜帶的能量e0,同時這個能量可以分解成粒子相對運動的能量e以及兩個粒子的質心的能量e′,即e0=e+e′。 假定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有若干個粒子轟擊靶心——靶心直接當成單個粒子。 比如期間有5個粒子轟擊靶心中的單個粒子,則記:n=5mm-2s-1。 n可以稱為通量,代表轟擊的強度。 如果用nσ0(θ0,空集0)Δw0Δt表示就是: 經過Δt時間散射后,進入θ0,空集0方向的小立體角Δw0的粒子的個數。 接著定義σ0(θ0,空集0)為微分散射截面,具有面積量綱。 此前的小立體角已經確定了是1.99°,也就是說影響微分散射截面最優數值的變量,只剩下了Δt。 看到這里。 想必不少聰明的同學第五次明白了。 沒錯。 在Δt=7.4納秒的時候,質心系散射截面和分散粒子角都同時擁有著最優解。 當然了。 這個最優解依舊是一個概率解,目前沒人任何人可以精準的預測出粒子的運行軌跡。 就之前舉過的賽道例子描述就是…… 一萬條可能存在的賽道中,kek先排除了不可能的1999條,然后又在剩余的賽道中選中了3999條,以此來保證足夠的概率。 咻咻咻—— 大量被加速的鉛離子從束流管中通過,每個團簇的橫截面積是16x16μm^2,比頭發絲還細。 每個團簇內部則有大約1.15x10^9個鉛離子,每兩對團簇中大概有30組鉛離子會發生強碰撞,爆發出生命的大河蟹。 砰砰砰—— 在碰撞開始后。 很快有鉛離子互相完成了撞擊。 碰撞后的粒子被磁約束形態控制到了某個相對窄小的范圍,并且每個撞擊都形成了2300個事例。 這些事例中包括了各種粒子。 例如質子、輕子、w玻色子等等…… 半個小時后。 一份超過128萬的總事例表被匯聚到了超算后臺,并且迅速進行了篩選。 小林誠則悠然的坐在椅子上,他此前也計算過這顆粒子的量級,和鈴木厚人他們的結果完全一致。 加之有其他幾位諾獎得主的相同結果,小林誠的心中甚至開始琢磨起了這顆粒子的名字。 11.4514gev的量級…… 要不就叫做野獸粒子? 或者浩二粒子? 而就在小林誠心思發散之際。 不遠處的主控臺上,驟然響起了西川公一郎的驚呼聲: “納尼?情報是假的?那顆粒子并不存在?” …… 第461章 ,你這濃眉大眼的也叛變了? “……” j-parc主控室內。 隨著西川公一郎這道怒喝的響起。 一位原本正在統計后續樣本的年輕人,舞動的手指頓時停滯在了空中。 另一位正和外勤進行聯絡的中年女子瞳孔一縮,手中的通訊器重重的砸落到了地面。 無論對面如何莫西莫西都沒有任何應答。 還有兩名說笑著準備下班后去居酒屋慶功的男研究員,彼此輕松歡愉的神情,就這樣突兀的僵在了臉上。 整個主控室內陷入了一片死寂。 如同…… 霓虹小電影中被男主角按下了時停鍵一般。 即便是小林誠這位諾獎得主,表現也同樣如此。 他原先翹起的嘴角弧度此時仍舊保持著原樣,但眼中的愉悅卻已然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濃烈的錯愕。 在這種錯愕表情的承托下。 他微微開合的嘴角不但看不出閑適,反倒有些像是一個癡呆智障、下一秒就要阿巴阿巴淌著口水的腦癱…… 不過這片死寂并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便被一聲重物撞擊地面的聲音給打破了: 小林誠一個沒坐穩,重重的摔到了地上。 不過這個78歲的小老頭此時卻展現出了與其高齡全然不同的敏捷,只見他飛快的從地面上爬起,快步走到了西川公一郎身邊。 驚怒之下,他甚至連敬語都不加了,鷹隼般的目光盯著西川公一郎: “西川,你剛才說了什么?” 西川公一郎苦澀的看了一眼這個前輩,手指顫抖的從桌上拿起了一份報告: “小林前輩,根據我們的檢測結果,我們沒有在11ge……” 話沒說完。 小林誠便一把搶過了這份報告,左手用力拽住報告的左下角,喘著粗氣查閱了起來。 作為小林-益川理論的提出者。 小林誠從60年前開始,就與粒子物理結下了畢生的淵源。 因此這份在常人看起來可能有些晦澀的檢測報告,對于小林誠來說卻簡單的如同小學加減乘除。 “夸克聚結波段……0?!?/br> “凝結核事例……0?!?/br> “10-13gev徑跡探測信號……0?!?/br> “扣除電磁簇射后的沉積能量……0?!?/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