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節
依舊是在很早以前,曾經提及過另一個概念: 微粒這種物質之所以難以捕捉,除了壽命短之外,更關鍵是它的運動軌跡是不固定的一一這也是反復提及過的一句話。 因為粒子世界的‘空隙’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這就好比一條有著10小條賽道的跑道,一個運動員選取任何賽道的概率都是1/10。 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他會走哪條道兒一一除非你的終點是二仙橋。 然后把這條跑道的賽道擴大10的17次方倍,結果差不多就是粒子世界中供微粒行進的軌道數。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沒有一顆微粒會永遠走一條道兒,但隨著觀測數據的豐富,科學界卻可以根據對應的部分屬性來鎖定或者排除部分賽道。 比如假設一個運動員的‘屬性’是【虔誠的教徒】,那么他必然不可能選擇666或者13——前者在圣經中代表撒旦,后者則是背叛和出賣。 又比如一個homo運動員,他走114514的概率就很高了…… 這也是徐云計算出概率軌道的依據。 而在目前的科學界中。 除了開掛之外,計算微粒概率軌道的方式一共有兩種: 第一種是電荷密度波。 它是指電子在空間中以周期性密度自組織的狀態,其非常特殊。 這玩意兒往往出現在遠高于室溫并且沒有博人傳的地方,涉及電荷密度和原子軌道的調制。 這允許與該電荷密度波相關的希格斯玻色子具有額外的分量,即它可能是軸向的,包含角動量。 角動量確定,諸如自旋之類的很多屬性就能確定了。 另一種則是qcd的反常置信度計算。 也就是很多眾所周同學熟知的flavor physics。 其中最契合susy框架的無疑是后者,因此幾位大佬很快便共同鎖定了一個關鍵性質: 盤古粒子的反常磁矩。 “反常磁矩……” 聽到現場收聲直播中出現的這個詞,媒體席附近的陳姍姍不由看了眼身邊的張晗,問道: '“張博士,請問威騰教授他們所說的反常磁矩是個什么概念呢?您能和我們解釋一下嗎?” 幾個小時的直播下來,張晗的表情相對之前也放松了許多,沒有開始時那么拘束了。 只見她將一縷頭發撩到耳后,笑著解釋道: “這是一個量子場論中的知識點,最早由海對面的物理學家施溫格在1946年計算得出,也是目前量子電動力學一個基石類別的概念?!?/br> “廣義上的反常磁矩描述的是電子,大家應該都知道,散射振幅中含有粒子的各種物理信息?!?/br> “所以只要計算電子在靜庫侖場中的散射,通過抽取振幅中的相應項來給出電子的磁矩,就能給出g因子?!?/br> “接著在領頭階的g因子就是2,次領頭階,它會相對2有一個很小的偏離,這就是所謂反常磁矩……咦,陳記者,你怎么了?” “……” 陳姍姍用力揉了揉自己的太陽xue,強迫自己從我是誰我在哪的狀態中拉回現實,隨后深吸一口氣: “很好,感謝張博士的介紹?!?/br> “不過張博士,由于時間有限,您能講人話……咳咳,簡單和我們說說這個反常磁矩對計算粒子有什么幫助嗎?” 張晗聞言愣了兩秒鐘,旋即才反應過來自己說的似乎有些深奧了,連忙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兩聲: “幫助啊……就是可以用過非相對論近似結合非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散射也就是波恩近似……額,說白了就是取數精度在0.54 ppm的量級上去鎖定特殊粒子的質量?!?/br> “然后再結合susy框架的反常置信度計算,就能論證出一個千分之幾的概率模型了?!?/br> “另外這個精度其實非??捎^,小數點后十位都能對得上一一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授予的這個精度?!?/br> “所以一直以來,高能物理中都有一句話,叫做我們在找尋11位小數之后的新物理,出處就在于這里?!?/br> “……” 雖然陳姍姍的表情依舊有些迷糊,不過這次她多少聽懂了一些內容: “張博士,也就是說,威騰教授他們只要完成對應的計算,就有可能找到那顆新粒子了?” 張晗思索片刻,輕輕搖了搖頭: “倒也不能這樣理解,因為在計算出對于數值后,首先要和標準模型對比?!?/br> “例如繆子的g因子的理論預測是為2.002319304362,海對面去年測出來的是2.002319304361,這種微小的差值依舊需要進行誤差修正?!保╠/10.1038/s41586-021-03418-1) “畢竟威騰先生他們所作的不是根據現有物理推導數學,而是根據純數學去推導物理……” 這一次。 陳姍姍總算完全理解了張晗的意思。 舉個例子。 盤古粒子發現之處,它的屬性有個很大的問題: 它的自旋是半奇數,屬于標準的費米子范疇。 而它所發生的交互現象的觀測量級卻是140mev,屬于標準的電中性介子。 也就是玻色子概念。 這是理論上不可能發生的情況,但它確實出現了,所以趙政國等人只能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最后才確定這種異常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運動方式有問題,不是躍遷而是閃爍。 這就是屬于通過【現象】去推導【原理】的情況。 但威騰等人現在進行的卻是純數學論證,所以得出的結果不是說數學上存在就行了的,而是要先和理論模型去進行比較。 后者在難度上還要更大一些。 隨后陳姍姍又和張晗閑聊了一些其他內容,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緩緩流逝而去。 五分鐘…… 十五分鐘…… 半個小時…… 在剛開始的時候,威騰等人還會簡單的交流幾句。 但隨著計算量的增大,第一排處的交流聲也逐漸變得低微了起來。 唰唰唰—— 無論是威騰也好,還是周紹平、特胡夫特也罷。 在經過初期相對順利的推進后,他們的進度漸漸的開始放緩。 “周,你覺得這個近似值是否可行?” “……數值上沒問題,我代入試試……唔,沒有結果?!?/br> “躍遷態函數參考鈹-8原子核從高能態躍遷到低能態時的數據怎么樣?我記得16年attila教授團隊有過這方面的突破……” “不行,精度不準確,和標準模型出入太大了,2.7σ啊……” “那么用輕量級玻色子介入呢?” “稍等我看看……很抱歉,依舊有明顯的誤差?!?/br> “……” 雖然科院把相關數據同樣公布在了屏幕上,但感興趣的也只有現場的眾多參會專家,以及互聯網上的物理愛好者。 對于更多的非物理從業者來說,這一幕就逐漸有些無聊了。 但就像此前王清塵和侯星遠交流時提到的那樣。 大眾對于這場直播的好奇心很強,即便是枯燥無味的時間段,他們也舍不得離開直播間一一因為威騰他們說不定啥時候就出結果了。 這就和足球比賽一樣。 可能整場比賽連同加時賽都是0比0,也可能在某一剎那就風云突變。 要是因為感覺無聊退出直播間而錯過了關鍵一幕……世界杯期間因為上廁所而錯過進球畫面的同學應該可以理解這種心情。 因此在這種比較糾結的心理下,不少人選擇了另一個做法: 去網絡主播的直播間看直播。 這種情況在2023年很常見,比如不少球迷就喜歡去自己喜愛的主播間和大家一起看球賽。 這種做法一來不會錯過關鍵畫面,二來在無聊的白紙時間里又可以聽主播侃大山,遇到那種對的上頻率的主播,觀看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尤其是現如今暴雪和豬場一拍兩散,有大量的主播和玩家瞬間無家可歸,于是抱團的現象就更加明顯了。 而這些匯聚著大量觀眾的主播之中。 便有一位綽號旭東老仙的知名星際玩家。 旭東老仙從幾個小時前便開始關注起了這場發布會,在中科院打臉的時候也曾經為科院歡聲叫好,高呼過癮。 但很多電競主播普遍有個通病,說話比較不把門兒。 “艸,搞物理真tm難!” 直播間內,穿著背心的旭東老仙伸手薅了薅頭發,有些隨意的吐槽道: “等小小色長大后,老子說啥都不會讓他讀物理,太tmd折磨人了,學個計算機都比干這行要好吧?” “你們看看,這一群大老爺們兒坐在這邊埋頭苦算,累不累???” 說著旭東老仙的目光在直播屏幕上掃了幾眼,準備找個現場人物吐槽一下。 這種吐槽并沒有多大惡意,只是習慣性的侃大山加節目效果。 不過周紹平和楊老顯然是不可能吐槽的對象,這是絕對的紅線,首先可以排除在外。 實際上在直播開始后,平臺的超管就私下里和眾多主播提及過這件事一一千萬不能隨意評價華夏的參會人員,尤其是那些頂尖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