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節
因此希格斯粒子不能直接測量或觀察,它只能通過它留下的衰變產物來追蹤。 不幸的是。 這些由基本粒子組成,例如光子對、μ子或z玻色子,當無數其他碰撞產物衰變時…… 它們也會釋放出來相似或者相同的一些痕跡。 因此想找到希格斯粒子,實在猶如大海撈針。 lhc從2008年開始啟動,直到2012年7月,方才找到了希格斯粒子的蹤跡。 這也一舉將希格斯本人推上了神壇。 在希格斯粒子發現之前,希格斯大概屬于朗道排名3檔的物理學家。 但在希格斯粒子發現之后。 他直接竄到了1.5檔以上,接近1檔。 如果擅自把朗道排名再做個細分,希格斯大概能在1.2到1.3左右。 便是在人類歷史物理學家的總排名上,希格斯也能穩居前50。 在現如今的物理界中。 他大概和19年去世的蓋爾曼同檔,略遜色于楊老、正在icu的格拉肖以及21年去世的溫伯格。 某種程度上來說。 希格斯就和馬克萊萊是球盲鑒定器一樣。 那些所謂的物理排名中能見到他的一不定準——因為他有可能排很靠前,也可能很靠后。 但沒有希格斯的排名,一定不準。 如今的希格斯已經94歲高齡了,去年才剛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身體一直在恢復中。 他能夠親自前來現場,徐云確實有些意外。 不過轉念一想,這種行為倒也合理。 畢竟暗物質這東西,可是整整三代科學家所追求的目標呢…… 希格斯怕不怕死徐云作為非當事人不知道、也沒資格做猜測。 但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不親眼見證這次發布會,希格斯即便是死,也決然會心有遺憾。 求知欲勝過了對死亡的恐懼,所以他出現在了這里。 當然了。 求知欲再旺盛,希格斯的年齡還是擺在那邊。 接近十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令他的精神相當萎靡。 因此除了那位川蜀高官上前問候了一聲外,希格斯沒與任何人打招呼,很快便被帶離了現場。 待希格斯離開后。 侯星遠再次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 并且保持了站姿,沒有坐下。 徐云注意到。 此時航班信息上最近的一個架次,都還要二十分鐘落地呢。 即便來者的行李不需要自取,算上通行時間,至少也要半個小時。 也就是說…… 處于對方的身份或者貢獻,侯星遠要在這兒白站半個小時。 縱觀現如今的物理界。 享有這種資格的大佬,全球都不過三指之數。 這又會是誰呢…… 過了大概二十多分鐘。 在時間接近午夜零點的時候。 特殊通道的盡頭,傳來了一陣車輪滾動的聲音。 半分鐘后。 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推著一輛輪椅,出現在了特殊通道處。 輪椅上赫然坐著一個小老頭,臉型偏方,頭發灰白中帶著少許黑亮,臉上帶著少許的老人斑。 更關鍵的是…… 這是一位華夏人。 這是今天到現場,第一個獨立出現的華夏人。 在見到此人的瞬間。 啪啪啪—— 不需要任何示意,所有人都拍起了手掌。 更是有幾位年輕人,激動的喊出了此人的名字: “楊老!” …… 第428章 當代物理界的兩座最高峰! 沒錯。 此時出現的這位大佬,正是楊老。 迄今為止華夏物理界的…… 最高峰。 楊老是1922年生人,到現在剛好百歲,功勛赫赫。 而與此同時。 他也是華夏物理學界迄今為止爭議最大的學者,沒有之一的那種。 喜歡楊老的人恨不得把楊老比肩牛愛,玻爾狄拉克都只能跪著給楊老擦皮鞋。 厭惡楊老的人呢? 恨不得把他打成f=ma都算不出來的鮮為人同學。 而實際上的楊老究成就究竟有多高呢? 此前在介紹霍金的時候,曾經辟謠過所謂的【楊老在《自然》雜志評選的最偉大科學家中排名18】的說法,但卻沒有介紹過楊老的具體成就(見211章) 其實吧。 楊老的成就說起來很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兩點: 宇稱不守恒以及楊-米爾斯場。 楊老靠著前者獲得了諾獎,靠著后者而偉大。 上輩子是愛因斯坦的同學應該知道。 萬有引力問題解決后。 老愛聽到了奧爾加團長臨終前的那句遺言,所以并沒有停下他的腳步。 他看到了物理面前的一個新的大問題,那就是…… 萬有引力與電磁相互作用力的統一。 所以老愛在晚年時期,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統一萬有引力和電磁相互作用的工作上。 不過遺憾的是。 老愛一直到死前,都沒有成功統一二者。 并且科學界還在原子核內部,發現了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強相互作用。 在那個時期,科學家甚至還不知道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該如何描述。 這時候,楊老出現了。 1954年。 楊老發表了他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 接下來的蓋爾曼、溫伯格等幾位非常杰出的科學家用這套理論做框架,給出了描述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動力學以及弱電統一理論。 也就是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 至此。 四種相互作用中的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都是在楊老的規范場理論框架下完成的。 此前提及過的基礎粒子模型便是在規范場論上發展出來的成果,幾乎主導了20世紀50年代之后的物理學研究。 所以為什么說楊老對物理學界的貢獻很大,原因就在這里。 因此這個理論沒有幫助楊老獲獎,但卻是他擁有現今影響力的核心所在。 當然了。 需要解釋的是。 楊老的這個理論之初,并沒有直接給出如何描述相互作用,他更多提出的是一個大體的框架。 也就是打了個地基,后續大家一起添磚加瓦蓋起來的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