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節
“說不定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他們就會放出個大新聞呢?” 盧卡斯說出前兩個實驗室名字的時候,拉爾斯表情還算淡定。 但在聽到cjpl這四個字母后。 拉爾斯的嘴角頓時揚起了nongnong的不屑,表情看上去相當夸張: “你是說a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那個號稱2400米的深地實驗室?” “盧卡斯,你在講笑話嗎?愚人節可足足還有兩個月呢?!?/br> “我可沒講笑話?!?/br> 盧卡斯搖了搖頭,他對于華夏這個國家談不上什么好感,但就像他曾經為毛熊發聲過一樣,他對于很多事物的看法和好感或者國籍無關: “拉爾斯,華夏那個國家雖然在理科方面和我們有著不小的差距,但他們這些年的進步卻同樣不可忽視?!?/br> “比如cjpl,他們揭示宇宙最古老恒星鈣豐度起源問題的那篇論文,現在還掛在《nature》上呢——這可不是一個偏僻的方向,國際上最少有七十家機構成立了相關課題組,每年的經費也不少,但華夏人卻先一步取得了突破?!?/br> “拉爾斯,你是搞物理的,應該知道速度和加速度是兩個概念?!?/br> “某個時刻速度較慢的物體在巨大的加速度的增持下,或許要不了多久就會趕上前方的目標?!?/br> “現在的華夏就是這樣一個物體,如果你一直用這個高姿態去看待華夏,恐怕有天會吃虧的?!?/br> “吃虧?” 拉爾斯啊哈了一聲,拉美人的血統令他的肢體語言莫名有些豐富: “盧卡斯,我覺得你該去看看心理醫生了,有時候太過謹慎也是一種病?!?/br> “我不否認華夏的物理學確實在發展,但他們想要趕上我們,這簡直是在白日做夢?!?/br> 隨后他看盧卡斯又要說些什么,連忙將兩只手掌豎直放在面前,朝盧卡斯推了推: “okok,也許你說的加速度是對的,但盧卡斯,至少我敢保證,那個什么錦屏cjpl,絕不可能對我們的bebc實現超車?!?/br> 說完拉爾斯忽然想到了什么,朝身邊卡文迪許實驗室的代表一指: “這樣吧,如果……我是說如果啊,cjpl能夠在三年內拿出接近我們的成果?!?/br> “到時候別說吃虧了,我當場就把卡文迪許實驗室那尊麥克斯韋銅像上的斧頭給吃掉!” 拉爾斯話音剛落。 數萬公里外的川蜀。 正在等待發布會開始的徐云面前,忽然毫無征兆的出現了一顆金色的蛋。 【?!?/br> 【檢測到相關條件已滿足,彩蛋激活!】 唰—— 下一秒。 這顆蛋應聲破碎,飛快的形成了一道全新的光幕: 【副本彩蛋:跨越時空的斧頭】 【彩蛋效果:受彩蛋影響,凡是曾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有過工作經歷的物理學家,在賭咒時有30%的概率將賭約內容換成啃斧頭,倘若賭約內容實現,賭咒者將100%前往劍橋大學履約】 【注1:任何獨立主權國家的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諾獎、菲爾茲獎得主同樣受此效果影響,履約出國期間人身安全將得到百分百保證】 【注2:面壁者同樣受此效果影響】 【第一位激活者:前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拉爾斯·唐納魯馬】 徐云: “????” 臥槽? 這嘛玩意兒? 提示所說的卡文迪許實驗室他倒是知道。 那是由小麥親手建立的實驗室,也是近代科學史上第一個社會化和專業化的科學實驗室,名氣非同凡響? 從1904年至1989年的85年間。 卡文迪許實驗室一共產生了29位諾貝爾獎得主,占劍橋大學諾獎總數的三分之一。 若將其視為一所大學,則其獲獎人數可列全球第20位,與斯坦福大學并列。 其科研效率之驚人,成果之豐碩,舉世無雙。 而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入口處,也確實立著一座小麥的銅像。 只是在徐云印象中…… 那座銅像是沒有別著斧頭的。 當然了。 以光環能輕而易舉穿越時空的能力來說,讓小麥銅像上多一把斧頭并沒啥問題。 另外當初小牛副本結束后,光環也讓楊輝三角在現實范圍內代替了帕斯卡三角。 所以如今再次改變所有物理學家的潛意識認知,倒也同樣不怎么令人意外。 但是…… 那tmd是啃斧頭??! 試想一位位知名學者甚至諾獎得主,跑到小麥銅像邊上,踩著梯子去啃斧頭…… 嘶…… 想到這里。 徐云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可千萬不能讓別人知道是自己搞出來的。 要不然估計就不是潘院士和田良偉兩個人清理門戶那么簡單了…… 而就在徐云出神的同時。 的發布會,也正式揭開了帷幕。 …… 第421章 的成果 作為一場大型發布會。 神岡實驗室的發布會流程其實很復雜。 除了介紹、提問等環節外。 還設有觀看影像記錄、成員個人發言、嘉賓評價等諸多模塊。 至少在流程耗時上,遠遠不止一個小時那么簡單。 不過對于盧卡斯等人來說。 在鈴木厚人介紹了相關數據后,他們的心中便差不多有了底,可以將注意力投放回的現場了。 這也是為什么神岡方面會只提前一個小時召開發布會的原因: 前面一個小時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后面那部分主要針對的是非專業媒體以及現場來賓。 而現在…… 輪到來接招了。 發布會現場。 在神岡發布會關鍵信息發布后大概十多分鐘。 禮臺的側面出現了一位身材臃腫、法令紋明顯、前額頭發稀疏,頭頂全禿的小老頭兒。 小老頭手中捏著一疊文件,謝絕了工作人員的攙扶,一步步走到了禮臺最中心處的發言臺。 在他整個行進過程期間,臺下眾人紛紛停止了交談。 這種做法一來是因為的發布會即將開始,許多媒體人都陸續做起了記錄內容的準備,無暇廢話。 更重要的第二個原因…… 則是因為小老頭兒的身份實在是太過特殊了。 他便是赫赫有名的卡洛·魯比亞。 沒錯。 就是w和z玻色子的發現人。 卡洛·魯比亞出生于1934年,截止到如今,已經88歲高齡了。 他是世界著名的粒子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曾經的總負責人,1984年靠著發現w和z玻色子而與西蒙·范德梅爾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獎。 其實單說諾獎,歷史上獲此殊榮的成員并不少。 但若論重要性。 卡洛·魯比亞的成果當之無愧的可以排到第一位。 某種意義上來說。 卡洛·魯比亞當初的獲獎,鞏固了近四十年的物理界格局,不至于讓海對面一家獨大。 否則現在微觀粒子領域基本上就全是海對面說的算了。 如今卡洛·魯比亞已有88歲高齡,和他一同獲獎的西蒙·范德梅爾早在十一年前便已經故去。 但這個小老頭卻依舊有些生龍活虎。 甚至在去年,他還傳出了和三位女傭1v3打團的花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