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節
認出老者的身份后,趙政國的臉上也浮現出了一絲崇敬,鄭重的朝他一鞠躬: “王老!” 王老此時的精神愈發有些萎靡了,聞言看了趙政國好一會兒,方才認出了他是誰: “哦,是……小趙啊……有幾年沒見了吧?” 趙政國重重點了點頭,拉著老者的另一只手,摸著如同紙皮一般毫無彈性的皮膚,眼中閃起了一絲淚花。 如今他也年近七旬了,在這種場合比起尋常人更容易傷感一些: “對,七年了,王老,上次我見到您,還是在15年的金陵呢?!?/br> 王老輕輕哦了一聲,又想起了什么: “小趙,你愛人還好吧?” “我記得你愛人那時候在住院,好像是……胃???” “嗯,腸胃方面的一些問題,托您的福,手術很成功,這些年已經不怎么復發了……” 在潘院士、趙政國兩人和王老交談的同時。 徐云也在好奇的打量著這位有些消瘦的老人家。 潘院士和趙政國都是在十多年前當選上的院士,在院士序列中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雖然權力上或許有不少人能夠超過或者碾壓他們,但想讓二人展露出如此尊敬的表情…… 那就不是單純所謂權力的問題了。 也就是說。 這位王老,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并且功勛赫赫的前輩。 同時考慮到404的風險,這位的主要領域必然是在科研圈,而不是某些會被送去靶場的人物。 只是徐云雖然隱隱感覺對方的容貌有點熟悉,但卻始終想不起對方的名字。 他唯一能確定的,就是自己肯定沒有在現實中見過對方。 想到這里。 徐云又把目光投到了王老身后推著輪椅的男子身上。 此人管潘院士叫做老潘,王老則叫他小季。 加之徐云等人此行的目的地,縱使徐云同樣不認識此人,對方的身份依舊呼之欲出—— 目前華夏高能物理學會常務理事、赫爾曼費什巴赫獎的得主季向東教授。 季向東是同濟大學物理系出身,早年通過cuspea計劃出國讀書,09年回上交大任教。 雖然目前季向東還沒像段路明、檀時鈉那樣全職歸國任教,但實際上基本上和全職沒什么區別了——他的國籍一直是華夏,沒有移民。 所謂沒有全職歸國的意思不是說他沒有換回華夏國籍,而是指依舊在海對面的學校兼任有教授職位。 這一般會體現在論文單位那欄,比如說某些到國內a學校教書、海外兼任b學校教授的大佬,論文單位一般都是b。 除了季向東外。 此前復旦的吳詠時、中科大的牛謙,也都屬于‘兼職歸國’的情況——之所以用到此前二字,是因為在今年三月份,牛謙教授也算是‘全職歸國’了。 而王老能夠讓季向東親自出面迎接,結合他相對好辨識的口音,以及趙政國提到的15年金陵…… 驀然。 徐云瞳孔重重一縮,腦海中冒出了一個人名。 不會是那位吧? 隨后他悄悄用胳膊肘撞了撞陸朝陽,低聲問道: “陸教授,這位王老莫非就是……雙星計劃工程總設計師的王耀平王老?” 陸朝陽抬頭朝前看了一眼,發現沒什么人注意后,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 “嗯?!?/br> “……” 聽到陸朝陽這聲隱蔽的回復。 徐云身子頓時猛地一震,心跳狠狠的漏了一大拍! 旋即他望向王老的表情,立刻帶上了一股強烈的崇敬! 真的是他! 王耀平。 這位赫赫有名的王老乃是1921年生人,如今已經101歲了。 他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曾任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華夏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科技委主任。 1993年。 王老當選華夏科學院院士。 他是華夏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提出了華夏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并主持該型運載火箭初樣階段的研制。 此后曾任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小衛星首席專家,雙星計劃工程總設計師等職。 如果這些履歷不夠直觀的話,還有另一個角度可以證明王老的不世之功: 1999年。 他成為了華夏“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3位獲得者的一員。 同時也是截止到目前,僅存在世的三位“兩彈一星”功勛之一。 某種程度……不對,從任何程度來說,王老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沒有王老當初的貢獻,現如今華夏的衛星通訊必然要受到極大的影響。 這是真正的國士。 只是據徐云所知。 王老這些年的身體一直不太好,精神有些萎靡,很多時候一天甚至要睡接近20個小時。 結果沒想到…… 百歲高齡的王老,今天居然出現在了蓉城? “小徐?!?/br> 就在徐云思維發散之際,他的耳邊忽然響起了潘院士的聲音。 徐云連忙回過神,順勢看去。 只見此時潘院士正站在王老身邊朝他招著手,示意他靠近前來。 徐云見狀愣了半秒不到,便快步走到了王老面前。 “王老?!?/br> 潘院士一邊拉著王老的手,一邊靠在他耳邊柔和的道: “這位是我的學生,名字叫徐云,孤點粒子的概率軌道就是他計算出來的?!?/br> “小徐,快來和王老打個招呼?!?/br> 也不知是不是徐云的錯覺。 在聽到潘院士后半句話的時候,他仿佛看到王老的眼中,飛快的閃過了一絲光芒。 隨后他主動上前一步,崇敬的朝王老一鞠躬: “王老好?!?/br> “……” 王老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忽然抬起身子,給徐云整了整衣領,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王老做出這個舉動的時候。 一旁的季向東忽然發現,王老身上的心率檢測設備的數值略微上升了少許。 雖然沒有到警戒線,但也足以證明王老的情緒有些激動。 王老就這樣拍了徐云肩膀好一會兒,方才重新靠回到了輪椅上。 作為華夏空間科學的奠基人,王老曾經寫過《空間微重力資源》、《從空間資源開發展望空間技術發展》這些著作或者論文。 在此前身體還算健康的時候,他也一直保持著對前端理論的關注。 比如說他的學生里頭,就有很多在搞量子物理或者高能粒子的大佬,悟空號暗物質衛星的接收平臺總設計師也是他當年的學生。 因此他很清楚一件事。 那就是在未來的空間技術……也就是宇宙開發中,有四張至關重要的門票: 引力波。 引力子。 真空量子漲落。 以及…… 暗物質。 誰掌握了任意一張門票,就會擁有空間技術的入場資格。 其中引力波已經被ligo發現了,機密數據卻從不共享。 而華夏目前的引力波研究卻較為滯后,被人家領先了一大截身位,嚴肅點說甚至可以算是套圈。 引力子呢,則屬于想象中的微粒模型。 別說發現了,連它存在的證據都找不到。 真空量子漲落就是黑洞的霍金輻射,同樣遙遙無期。 而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