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節
因為這實驗室成立的早期目的,就是對太陽的諸多高能粒子進行觀測研究。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 逐陽實驗室的第一任實驗室主任,叫做陳夸父…… 不過05年的時候逐陽實驗室進行了改制加升級,不再設有直管主任,而是按需分配。 半個小時后。 徐云和陸朝陽踩著自行車,氣喘吁吁的趕到了逐陽實驗室入口。 陸朝陽作為科大的正職教授,自身擁有著高權限的訪客碼,可以出入絕大部分區域。 加之潘院士此前已經打過了招呼,因此在經過簡單的身份核驗后,徐云和陸朝陽便被放入了實驗室。 逐陽實驗室是標準的粒子物理實驗室,各種設備都埋下了地底下。 所以和同輻實驗中心那邊一樣,逐陽實驗室地表上的面積不算大。 整個實驗室位于地表上的建筑主體只有三層,其中還包括了休息室和小型會議室,實驗區域更是只有一層。 不過就是這區區一層、占地面積只有五十平米不到的實驗區域,畫風上卻可以滿足幾乎所有科幻迷的幻想: 區域的一側是一排分成五個屏幕的主控臺,密密麻麻的各色按鈕一看就知道屬于發際線強者才可觸碰的領域。 而主控臺的后方,則立著一塊六層的復合玻璃。 玻璃再后方則是上百條粗細各異的銀白色精密束流管,配合實驗室的冷色調,透著nongnong的科幻氣息。 而徐云和陸朝陽進入實驗區域的時候。 潘院士正和趙政國坐在對著的兩把椅子上,低頭在討論著什么。 陸朝陽作為徐云的師兄,見狀便主動上前一步,恭敬道: “老師,我們來了?!?/br> “哦,小陸和小徐來了啊?!?/br> 潘院士聞言朝他們點頭致意,又指了指身邊的兩把椅子: “行,都先坐下來吧?!?/br> 徐云和陸朝陽乖乖照做。 落座后。 徐云沉默片刻,目光在后邊的束流管上掃了掃,好奇的問道: “老師,我們真的發現了……暗物質嗎?” 潘院士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說實話,概率……非常非常大?!?/br> “畢竟它在已知特性上完全符合暗物質的定義,這種符合程度甚至要超過了當初的中微子?!?/br> “現在只差最后一步高精度的復驗,就可以徹底確定它究竟是不是暗物質了?!?/br> “當然了,即便最終發現孤點粒子不是類似wimp那種設想中的冷暗物質,它的價值也絲毫不會遜色于中微子震蕩分毫?!?/br> “因為它不是一種復合粒子,而是一種基礎微粒?!?/br> “換而言之,我們現如今的基本粒子模型里,又要加上一個新成員了?!?/br> 講這番話的時候,潘院士的目光有些縹緲。 其實在最早發現孤點粒子的時候,他和趙政國都下意識的以為這是一顆復合粒子——因為它的拉格朗日函數有些高。 結果直到今天進一步研究后他們才發現…… 這其實是一顆基本粒子。 一個新型的基礎粒子,這對于現有物理框架震動之深遠,恐怕足以媲美當初希格斯粒子的發現了。 隨后潘院士頓了頓,想到了什么,又看向了徐云: “小徐,你應該知道這顆孤點粒子的價值,所以我和趙老想問問你,你自己對它有沒有什么想法?” “想法?” 徐云微微一愣,不過很快便理解了潘院士的意思。 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是一個新物質在被發現后,必然要討論的一件事。 也就是…… 榮譽的分配。 只見徐云思索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神采,認真的望向了潘院士: “老師,相關內容見報的時候,負責人那欄只要寫上您和趙院士的名字就行了,我的話……給個名字蹭點曝光就成?!?/br> “……?” 徐云的這個回答顯然有些超乎潘院士和趙政國的預料,這兩位華夏量子與粒子領域的頂尖大佬,齊齊宕機了好一會兒才回過了神。 只見潘院士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臉上浮現出一絲鄭重: “小徐,你說的認真的?你應該知道這個成果的概念?!?/br> “這可不是單純的s一作二作的位次問題,而是一個足以載入科學史的發現,把它提到多高都不過分?!?/br> “雖然你從整個項目上來說只提供了一條微粒軌道,但如果沒有那條軌道,我們后頭一切的成果都將只是空中樓閣,根本不可能完成這么深入的研究?!?/br> “小徐,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徐云坦然的點了點頭。 在今天試驗過后,他當然知道孤點粒子的價值。 很早以前提及過。 如今的物理學界每年都可以發現五到八種新粒子,但這些粒子都屬于復合粒子的范疇。 它們實際上的本質,都依舊離不開現有的粒子模型框架。 也就是當初提過的四大類、61種微粒。 最近一次被發現的基礎粒子,要追溯到2012年。 當時歐洲核子中心發現了傳說中的上帝粒子,也就是傳遞質量的希格斯粒子。 接著在2013年,希格斯便獲得了諾獎。 再往前則是輕子中的t子,發現于1975年。 在1995年,它的發現者馬丁·佩爾獲得了諾獎。 還有被湯川秀樹發現的π介子。 雖然這個霓虹人在政治上非??坑?,說出過某些極其惡心的言論。 但在客觀事實上他也確實發現過π介子這個全新微粒,并且憑此獲得了諾獎。 所以毫不客氣的說。 即便孤點粒子最后被證明不是標準意義上的暗物質,它依舊具有沖擊諾獎的資格。 換做任何一個人,可能都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但唯獨徐云例外。 首先。 從貢獻上來看,徐云的貢獻顯然不算是低,但也遠遠談不上首功。 他最大的貢獻,就在于潘院士所說的計算出了微粒軌道。 此后有關孤點粒子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其實都是潘院士和趙政國帶隊完成的。 硬要把貢獻進行排名的話。 他其實有些類似正常歷史中的小麥——位列潘院士和趙政國之下,其他人之上,穩居第三。 況且退一步來說。 即便徐云真的是孤點粒子的發現者,想要以此獲得諾獎也沒看上去那么簡單。 依舊是以上面的幾個諾獎得主為例。 希格斯的貢獻是提出了希格斯勢和希格斯場,描述了希格斯粒子的耦合作用。 湯川秀樹也計算出了湯川勢——這是核力的靈魂。 更具代表性的則是馬丁·佩爾。 他在發現t子后,直到1995年弗雷德里克·萊因斯計算出了中微子的預期通量,才被共同提名了諾獎。 也就是孤點粒子肯定是個諾獎級的概念,但徐云的貢獻遠遠達不到單獨獲獎的高度。 一個新粒子想要獲得諾獎,不是說你發現它就行了,而是要提出更深入的模型或者研究報告。 理論上來說。 除非你發現了引力子,否則任何微粒都做不到單靠‘發現’就能獲得諾獎。 而現在的徐云你即便給他合適的設備條件,他也做不到這種程度。 也就是通俗的能力有限。 如今他的能力就是百人a級別,上頭還有千人和院士呢,遠遠沒有達到諾獎的高度。 作為一個強迫癥青年,他其實更期望自己能夠靠著真才實學得到那個榮譽。 就像上輩子寫小說一樣。 上輩子徐云的兩本作品都卡在了9000均訂,其實自己氪金一個黃金盟得到一萬多月票獲得榜單曝光,估摸著沒多久就能沖上萬訂——這種cao作美其名曰運營。 但徐云并不愿意這樣做,他總覺得這些東西有些虛。 明明沒有能力站到那里,卻靠著其他方式與其他真神并肩,即便是自己心理也不會怎么舒坦。 嗯,和萬訂女裝啥的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