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節
普通消費者在使用電器方面遇到了故障,傳統的方法是打售后電話,消費者把電器送到售后維修點或者廠家提供專門的售后上門服務。 這一來一回,通常需要很多天。 而故障很可能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問題,消費者自己就能搞定。 如果有了mr技術,消費者只要戴上mr設備,設備上的攝像頭將電路板拍成三維的虛擬圖像同步給廠商的售后,售后人員看到的就是非常真實的現場情況。 他在判斷出問題后能直接給出修理建議,而且能在三維的虛擬實體上把每一步都指點出來。 如此一來。 消費者只要照著動作做就行了。 又比如裝修設計領域。 比如某個鮮為人同學要開一家服裝店,以前只能在裝修結束后才能看到裝修后的效果。 但如果有了mr以后。 施工隊可以先進行mr建模再分享給鮮為人同學,鮮為人同學就可以直接看到建好后的店面狀況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醫學生或者生物學生的解剖動物,甚至飛行員培訓等等…… mr技術與止血明膠一樣,目前同樣處在了瓶頸——或者說壁壘期。(其實我挺費解的,為啥起點黑科技文這么多,一個個都喜歡沖vr,卻放著短時更好突破的mr不管呢?) 比如實體光照圖層,選擇性遮蓋現實光路在現在的光學模組上沒人能夠做到。 現如今最前端的mr技術就是vst式產品,路徑就是通過在vr頭顯前方添加攝像頭。 兩排攝像頭并排在太陽xue部位然后向上拉長,正面看上去跟牛頭人戰士似的…… 說來也巧。 在2022年,做mr硬件的公司也都幾乎面臨著一個選擇題。 一種是選擇以微軟為代表的,基于ar眼鏡加空間計算實現mr。 一種是基于oculus quest 2為代表的,基于vr眼鏡加see-through透視方案實現mr。 誠然。 比起凝血明膠和吡蟲啉,mr技術的投入成本要高出不少。 同時回報周期、凈利潤率還真不一定能和凝血明膠以及吡蟲啉相比。 但它的性質實在太特殊了: 這是一個可以視作時代節點的技術。 作為一名科研人,誰會面對這樣一個禽獸創造時代節點的機會而無動于衷呢? “呼……” 想到這里。 徐云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mr技術雖然前景可觀,但它的技術壁壘絕對沒那么容易突破。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定是一次極其艱難的沖關。 同時。 華盾生科目前還是一個生物制藥企業,想要開展mr技術還需要一定的掩護,一口氣是吃不成耳根的。 好在科大有不少在相關領域頂尖的技術大牛,時機合適的話套一層皮倒不是很麻煩。 這年頭搞輪胎的能做餐飲,賣菜刀的能說自己的刀拍不了蒜,萬事皆有可能。 比如霓虹的小林制藥,不久前甚至開始研究起了汽車你敢信? 還有赫赫有名的賽諾菲,20年開始搞起了電腦顯示屏加工,銷量居然還意外的有些不錯…… 總而言之。 一切從長計議。 隨后徐云將頭盔珍而重之的收起,繼續點破了下一個光球。 ?!?/br> 光球繼續破碎,散落的光點很快在徐云面前形成了…… 一個檔案模樣的牛皮袋。 徐云伸手接過了它。 【普通的牛皮袋】 【內中裝有高斯贈與面壁者的四卷手稿以及阿貝爾的來信,授業傳道之恩不可忘,愿世上不再出現阿貝爾一般的悲劇】。 比起前頭的幾分獎勵,牛皮袋顯然要尋常許多。 但看到它的時候,徐云的表情卻驟然沉重了起來。 他輕輕將牛皮袋上的封口拆開,取出了內中的五樣東西。 其中四卷是高斯的手稿,外加一封寫著阿貝爾名字的信件。 幾秒鐘后。 空間里響起了一聲嘆息: “唉……” 收好牛皮袋。 徐云這次選擇了最右邊的一個光球戳破。 ?!?/br> 光球破碎。 點點星光開始聚合。 不知道為什么。 徐云感覺這次的獎勵具現的氛圍,比之前要鄭重不少。 光芒足足持續了十秒鐘,方才漸漸散去。 而出現在徐云面前的,是一本精致的…… 線裝書。 在看到這本書的瞬間。 徐云便瞳孔一縮。 忍不住上前一步,激動的將它拿在了手里。 握著這本深黃色的書,徐云的胸口仿佛有一股熱血在蕩漾。 只見這本線裝書的封面上,此時赫然寫著一行字: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 與此同時。 光幕也悄然出現在了徐云面前。 【永樂大典】(永樂正本): 【明成祖朱棣永樂七年完成的曠世奇作,分為永樂正本與嘉靖抄本,二者皆于后世失傳,其中嘉靖抄本存世數量僅為4%】 【副本內,永樂大典被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自永陵中挖出,秘密由耆英號運抵英國,后被艾維琳買下,存放于羅峰博物館內】 【備注1:面壁者可自行選擇是否將本獎勵現世,若選擇否,本獎勵將永久保存于光環空間,選擇是,將以文物形式出現于嘉靖皇帝陵墓內】 【備注2:若選擇獎勵現世,可獲得‘正本清源’效果】 “……” 看著手中的這卷永樂大典。 徐云緊緊抿著嘴角,忽然感覺自己在副本中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賭對了,這部曠世之作真的成為了任務的獎勵之一! 沒錯。 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囑咐希生船載運抵英國的,正是赫赫有名的…… 永樂大典! 1403年。 明成祖朱棣稱帝第一年。 為了消弭“靖難之役”后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氣,他希望以文化籠絡人心,下令編纂一部大書。 這部大書集納天下七八千種圖書,2000多人參與編寫,總計11095冊、22877卷、3.7億字,定名…… 《永樂大典》。 縱觀地球所有文明史,這是第一部 被完整編撰出來的文明百科全書! 上輩子當過弘治或者嘉靖皇帝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永樂大典》一共有兩個版本。 分別是明成祖朱棣永樂七年完成的《永樂大典》,也稱永樂正本或永樂本; 還有是嘉靖皇帝在位期間重錄的嘉靖副本或者嘉靖抄本。 這兩個版本在內容、大小、格式、字體等等方面都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差別。 大典一直深藏在紫禁城,真正翻閱過的皇帝只有弘治和嘉靖兩位。 然而就是這么一部可正華夏之根的巨作,在后來卻遺失了。 先說說嘉靖副本。 副本在清雍正年間被貯藏在翰林院敬一亭,從那時起,大臣們陸續借閱大典輯錄佚書,大典也陸續遭竊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