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節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氣。 將對小麥和麥克斯韋親王的感慨拋至腦后,認真的看了下去。 【羅峰】: 【初始線】: 無歷史原型的副本角色,以下涉及內容僅供‘設定’使用。 羅峰。 男。 24歲。 研究生。 其父為清朝粘桿侍衛,1831年被遣至尼德蘭搜集情報,并于1837年因英荷戰爭波及逝世。 羅峰被其父好友撫養,直至長大成人,真實身份為清朝粘桿拜唐阿。 1850年初。 清朝第四代鄭親王愛新覺羅·端華得知英國將要開啟東方戰事,遂欲通過第八代埃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為牽頭人,與英國貴族進行寶物交易。 1850年5月份。 其派遣心腹郭成攜帶重寶以及十數位隨從出發。 郭成等人歷時四個月秘密抵達尼德蘭,通過粘桿處情報線與羅峰接線。 1850年9月底。 羅峰以‘向導’身份隨郭成等人乘船離開尼德蘭,半月后抵達蘇格蘭阿伯丁,計劃向南秘密到達倫敦。 郭成副手房少忠途中偶然窺見寶物樣貌,一時見財起意。 遂集結同伙趁夜發起火拼。 羅峰于火并期間身故,后被拋尸荒野,遭野狗啃食分盡。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 本應死去的羅峰垂死病中驚坐起,并被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以及威廉·湯姆遜救下。 后羅峰表明自己‘肥魚后人’的身份,以此進入劍橋大學。 一年內給歷史的右邊加上了兩個大于號。 1851年末。 羅峰與格物社成員完成數項重要實驗,轟碎了物理大廈地基,物理學界發生驚天震蕩。 羅峰卻在當夜遭遇歹徒襲擊,死于一場后世依舊謎團重重的爆炸。 爆炸將羅峰所在的院落徹底摧毀并點燃,同時由于某種未知原因,院落火勢遠高于尋常失火。 待火勢撲滅,羅峰以及襲擊者尸骨盡數無存。 后為紀念羅峰貢獻。 劍橋大學先后成立了羅峰實驗室、羅峰物理學獎、羅峰數學獎以及羅峰學院。 其人物雕像被安置于劍橋圖書館入口,僅次于艾薩克·牛頓以及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英國皇室亦是破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為羅峰設立了一塊墓碑,上面刻著羅峰的名言: 【不要停下來??!】 在一百余年后的東方。 羅峰更是成為了華夏學生們常用的工具人之一,各類作文上皆可見到‘羅峰曾經說過xxxx’的句式。 【人物評語】: 羅峰的出現仿佛一顆流星,僅僅閃耀了剎那,卻給后世留下了無數的遐想。 歷史嬌羞的揉了揉屁股,紅著臉的想要再來一次,卻發現斯人已然無影無蹤。 “……” 至此。 ‘羅峰’推演完畢。 不過不等徐云有空思索,光幕便再次有了變化。 【安吉莉婭·希爾芙】: 【初始線】: 19世紀末的英國孤兒,倫敦‘魔手’竊賊團成員。 偷竊技藝嫻熟,14歲死于塵肺病。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 火拼掉自己上司的房少忠潛入倫敦,以信息差接管同屬于鄭親王情報體系的‘魔手’竊賊團,意圖依靠倫敦百萬計的人口渾水摸魚。 壓力下的房少忠性格暴怒無常,某次酒醉之后,將希爾芙無血緣但卻關系親密的‘弗雷格’活活打死。 弗雷格死后。 希爾芙決心逃離竊賊團,并在臨走前偷走了房少忠的重寶。 后被艾維琳·艾斯庫以及威廉·湯姆遜所救,帶回劍橋大學,安置于三一學院教會的孤兒院。 同年圣誕節晚宴被粘桿拜唐阿田浩所發現,但田浩所并未將此事上稟。 阿爾伯特受襲之夜。 田浩所將希爾芙帶至羅峰寢室秘密安置。 驚慌至極的希爾芙對第一個趕回寢室的麥克斯韋產生特殊感情,最終雙方于1872年結婚。 婚后二人育有二子二女,家庭幸福美滿。 1909年。 麥克斯韋逝世兩年后,希爾芙因病去世。 其長子艾羅·麥克斯韋著有回憶錄《我的會長父親》,曾經獲得劍橋大學文學優勝獎。 書中曾多次提到母親喜歡用厚重的物理書敲人腦袋,高度疑似ptsd。 【史元彪】: 【初始線】: 一鴉后出現的蛇頭之一,與洋人合作,誘騙大量勞工前往歐洲與美洲務工。 在1853年約克郡華人勞工暴動中被憤怒的東方勞工處以絞刑,死后梟首。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 史元彪于1835年便來到英國,實際身份為高于粘桿拜唐的粘桿侍衛總頭領。 在多年經營之下,與輝格黨也有密切往來。 房少忠在火并郭成后欲再次殺人滅口,其手下一人僥幸生還,逃至倫敦后將消息告知史元彪。 史元彪遂與第八代埃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聯合尋找房少忠,并于1850年11月發現目標蹤跡。 史元彪帶人將‘魔手’竊賊團全滅,房少忠臨死前不堪重刑,交代寶物落入了希爾芙之手。 1851年11月。 史元彪與部分輝格黨成員、蘇格蘭、沙俄勢力達成意向,合作籌劃了劍橋大學襲擊事件。 后在將所得‘寶物’交由幕后主使者亞瑟·韋爾斯利遭遇時寶物爆炸,與亞瑟·韋爾斯利以及詹姆斯·布魯斯當場死于非命。 “……” 看完后續出現的希爾芙和史元彪二人的推演,徐云的心緒驟然震蕩了起來。 整個副本的真相,居然就這樣突兀的出現在了他面前。 原來是這么回事啊…… 記憶力好的同學或許會記得。 整個1850副本中。 徐云在提及清朝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腐朽’這個詞來形容東方政權。 但除此以外。 他卻從未用過愚昧、封閉這些字眼。 因為…… 清朝的統治階層從始至終,對于世界的格局并非毫不知情,而是一清二楚。 這靠的便是粘桿處,又叫尚虞備用處,一個清朝的特務與情報部門。 最初在雍親王府,粘桿處的成員主要是王府的門客和家丁。 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為了幫助喜歡清靜的雍親王胤禛去驅趕聒噪的蟬鳴。 就像后世很多農村娃小小時候玩過的那樣,拿著一根兜著網布的棍子去‘粘’蟬。 但趕著趕著,這幫人忽然發現了一個情況: “粘桿”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掩護,在他們爬高上低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秘密。 在當時九子奪嫡的緊張時期,于是胤禛就開始讓這些人執行起了探查任務。 到雍正繼位后。 他就將粘桿處保留下來,正式成為內務府的一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