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節
由于某個上尉的saocao作,夜襲成員全都一股腦兒的聚集到了禮堂入口,生生給徐云做了個人rou活靶。 三輪射擊下來。 死亡或者失去戰斗力的襲擊者已經超過七成,剩下的也各個猶如驚弓之鳥,有的干脆丟下槍跑走了。 如果能拿到屋外散落的米涅步槍。 即便徐云不再出手,現場的局勢也不會再出現任何的反復——大不了阿爾伯特縮在這間禮堂里等援兵就好了。 見此情形。 徐云輕輕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明白。 隨后又看向了小麥等人。 臨近回歸,有些禮節他也就不再刻意遵守了。 只見他的目光飛快的在小麥、老湯、高斯、法拉第、黎曼等人身上掃過。 無論他接下來做的事情能否有結果,這次都將是真正的永別。 按照徐云原先的打算。 他還準備在剩下的四個小時里,與這些熟人一一道別。 但如今看來…… 他并沒那么多矯情的機會了。 因為在剩下的時間里,他還要去找兩個人。 不。 準確來說…… 應該是三個人。 …… 第342章 副本結束 沙沙沙—— 昏暗的燈光下。 徐云手中端著沖鋒槍,小心的走在劍橋大學校內的雪地上。 沒錯。 沖鋒槍。 比起防彈衣,這才是他托艾維琳打造出來的兩大殺器之一! 縱觀整個副本,徐云的心態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徐云和李斯特會面的前后節點,敵人尚未出現,情勢相對來說還沒有那么糟糕。 徐云只是出于對自己蘇醒時躺在坑里的遭遇產生了一些警惕,所以留了個后手。 也就是防彈衣的生產其實沒有太明確的目的性,主要是為了‘自?!?,不一定會用上。 但在那天老湯帶來蘇格蘭境內發現了東方人尸體的消息后,徐云頓時發現了一個問題: 單純的“防”…… 似乎還不夠。 如果自己周圍真的存在有某些敵人,必須要擁有一定反擊的力量。 這就是心態的第二階段。 因此他便托艾維琳打造了這么一款同樣是青春版的沖鋒槍。 早先提及過。 真正決定現代槍械雛形的不是具體某個槍種,而是后裝槍+多邊形膛線的設計思路,二者是一個因果關系。 正因為有了這些設計思路,才會有多種多樣的槍種出現。 尤其是多邊形膛線。 這是一個堪稱劃時代壁壘級別的技術突破。 不過這種時代壁壘也是相對來說的,至少在徐云這個穿越者面前,突破難度就小很多了。 徐云上輩子從科大畢業后便進入了成飛下屬的某研究所,也就是搞十爺的那個公司。 不過徐云搞的不是軍用機,而是某非軍用領域的理論研究——否則鮮為人同學們也就看不到這本書了。 雖然工作不涉軍。 可一些半公開的、不涉密的、舉報也得不到五十萬的、幾十年前的槍械設計圖紙和數據…… 徐云想拿到還是不難的。 當然了。 由于非專業人士的緣故。 徐云保存在腦海里的也就步槍膛線的一些基礎數據,至多搞出來北宋副本里張三用的武器。 其他一些能夠制造近代槍械的數據,即便是他也記不起來。 不過沒關系。 聰明的同學應該還記得一件事: 徐云當初在完成第一環任務后,還有一個獎勵沒用呢…… 沒錯! 就是那個可以暫時回歸現實三天的獎勵。 當初在得知蘇格蘭境內發現東方人尸體的第二天,徐云便激活了這個獎勵,回歸現實搜集了一些資料。 這也是什么他反復交代艾維琳不能泄露任何信息、自己也極其謹慎的原因: 不同于防彈衣的設計方案。 他拿回來的那些圖紙要是泄露,那樂子可就大了。 后來經過艾維琳的分組加工,這把超越時代的青春版沖鋒槍終于在1851年正式登上了舞臺。 并且一出手,就救下了阿爾伯特這種重量級人物的性命。 這把沖鋒槍的設計思路源自mp-18,也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款可靠的沖鋒槍。 它誕生的背景在一戰,即20世紀初。 參加過一戰的老兵同學應該都記得。 一戰那會兒,人們還在塹壕里拉著大栓搞對射。 這個長長的戰壕極大程度的限制住了各國軍隊的進攻速度,戰爭往往會陷入一種僵持不下的局面。 于是呢,各國都在試圖打破這種僵局。 而士兵手里的槍恰恰又是一個關鍵因素,那會兒士兵通常用的都是長長的栓動步槍。 射速慢,拉一下打一槍的,沖到戰壕里以后非常吃虧。 1915年底。 德國人認為,開發一種在最后200米內進行交火的高射速的武器勢在必行。 而這種武器就是沖鋒槍。 在戰場上。 等你沖到對方近距離的時候,你栓動步槍的射程和精度什么的都沒什么意義了。 這些優點發揮不出來,這個距離要的就是射速。 因此開發一種短小、射速快的武器,在塹壕里、近距離交火的優勢非常大。 最終在1917年的時候,雨果·施邁瑟開發了一款沖鋒槍。 就是大名鼎鼎的mp-18沖鋒槍。 也就是后世軍迷極其熟悉的花機關。 這種沖鋒槍槍長80厘米出頭,使用的是9x19mm魯格手槍彈,采用1支32發蝸牛型彈鼓供彈。 射速每分鐘400發。 不過這款沖鋒槍真正的特殊之處除了它是‘第一把’沖鋒槍外,更關鍵的還是在于它的魔改版: 當年赫赫有名的漢陽廠,便把mp-18魔改過一次。 漢陽廠設計出了成本更簡潔的7.65mm口徑子彈,用30發直彈匣取代了原型槍的32發蝸牛型彈鼓。 當年咱們紅軍警衛機關配備的就是這種魔改后的“花機關”。 在大渡河戰斗中。 咱們第1軍團第1團的第一波勇士17人,每人同樣配備了一把“駁殼槍”和一支“花機關”。 在連長熊尚林率領下,他們憑借“花機關”和“駁殼槍”強大的輸出火力攻克了對岸的守軍工事,力促大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 這也是徐云之所以瞄上它的原因: 首先。 漢化版的設計圖紙直接在數據庫就能找到。 其次。 1926年漢陽廠的生產工藝,實際上與1851年英國頂尖工廠處于同檔、甚至還要略低的水平。 有了圖紙后。 徐云又對這把槍進行了一些細微但說出來可能要被請去喝茶的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