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節
宙斯則是木星的稱呼。 因此留給高斯起別名的神王人選,只剩下了北歐神話的三代神王。 當然了。 如果用高斯的高來命名也不是不行,畢竟高斯也算是數學界的神王,但那就成高王星了…… “別名啊……” 聽到徐云這番話,高斯只是稍加思索,便很快給出了答案: “就叫它奧丁吧?!?/br> 徐云聞言,瞳孔微不可查的一縮。 這是巧合嗎? 早先提及過。 后世bsc那臺推導出的環系天體通式的超算,同樣也是叫做奧丁…… 隨后徐云輕咳一聲,盡量讓自己的表情看上去正常一些。 繼續對高斯問道: “高斯教授,您能讓我看看神王星的觀測記錄嗎?” 高斯點點頭,從cao作臺上拿起了一疊很薄的文件,遞給徐云: “兩萬五千多張的圖像,就只有這七張上能夠隱約找到神王星的痕跡?!?/br> 徐云順勢接過,放在掌心看了起來。 高斯交給他的折疊文件已經被臨時修訂成了一本簡易小冊,每頁的某個位置上都被畫上了一個紅圈,紅圈內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某個特別小的光點。 與此同時,高斯則在補充解釋著篩選原理: “我們通過星球軌道和其他數據推導出神王星的軌跡后,便以真近似角去反推了它的理論位置?!?/br> “也就是某月某號它應該出現在哪里,理論上會被哪家天文臺記錄下來,接著去翻找那天的觀測記錄?!?/br> “只是神王星離地球實在是太遠太遠了,即便是施密特望遠鏡觀測起來也非常吃力?!?/br> “同時天文臺也不可能那么湊巧的在對應的當天剛好拍攝到那塊星區,因此翻找起來并不容易,最后也只能找到這七張圖像?!?/br> 徐云很是理解的點了點頭。 早先提及過。 望遠鏡的口徑則有一個經驗公式,可以方便的計算出望遠鏡的極限星等ml。 這個公式是ml=2.1+5lgd。 其中d為望遠鏡的口徑以毫米為單位的值,lg為取對數。 例如塞德娜的視星等為+18.9星等,只要你找對位置,后世用一臺9.25英寸施密特-卡塞格蘭式望遠鏡加ccd相機就能找到它。 神王星的亮度必然要比塞德娜低一些,但1851年各地天文臺的望遠鏡口徑卻也遠非后世普通天文愛好者的設備可比。 同時200個天文單位折算成光年,也就等于0.00316上下。 說它是在太陽系外軌道,實際上也就是在高速路口的檢查站附近。 加之施密特望遠鏡的原理輔助,神王星的距離即便再遠,單純的想要看到它其實并不難。 還是那句話。 單純的看到星體非常容易,但由于它靜止不動,你很難判斷出它究竟是恒星還是行星。 話題再回到原處。 雖然如今有了施密特望遠鏡輔助,各大天文臺的觀測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可問題是這年頭天文臺的記錄方式比較原始,只能把相機貼合到望遠鏡的主鏡上去對焦拍攝。 相機稍一抖動或者遇到其他干擾,拍攝出來的圖像就會模糊不清了。 加之宇宙廣袤無邊,每個天文臺每天能拍攝的照片也就三四張。 因此在放大視距的情況下,他們能拍攝到的內容就很少了——具體各位可以掏出手機,焦距調到最大然后拍拍天空試試,三四張只能覆蓋到很小很小的一塊區域。 說直白點,這就是在用窮舉法抽獎。 因此當高斯等人在找對應日期的觀測記錄時,便出現了上述的情況: 例如他需要的是6月23號西南方向的照片,天文臺拍攝的卻是東北方向的記錄。 可不放大拍攝的全覽圖呢,又看不到神王星——這就等同于裸眼觀測。 因此一通下來。 高斯他們只找到了七張照片,也就比釣魚佬的存稿多七張罷了。 隨后在高斯的引領下,徐云來到了多多羅望遠鏡邊上。 “升交點經度67.223……” “軌道偏心率0.38273747……” 徐云按照高斯給出的相關數據,開始慢慢調試起了望遠鏡。 依舊是尋星鏡鎖定星區,將主鏡中心的影像,盡量的調節到尋星鏡十字絲的中心。 待兩只鏡筒光軸平行后。 徐云轉動腳架,進行最后的對焦。 過了大概五分鐘出頭。 徐云的視野內,出現了一個微不可查、但卻依稀有些光亮的小點。 并且與冥王星一樣。 這個小點的周圍幾乎沒有其他天體干擾,一如北歐神話的神王奧丁一般,孤獨的坐立在星河另外一端,在冰雪之中遙望著這一片大地。 看著視野里的小點。 徐云的眉頭又是一皺。 他曾經觀測過許多次塞德娜和鬩神星,以徐云的經驗來判斷,神王星的視星等恐怕在+25上下。 甚至可能接近+26。 視星等數值越高就越難被看到,負數視星等的則明亮如同琦玉的大光頭。 例如太陽的視星等就是-26.7。 而老蘇當初見到的sn1006超新星爆炸,視星等則在-7.5左右。 非空間望遠鏡能看到的極限視星等大概是25到26等,哈勃的極限星等是30。 不過另一方面。 非空間望遠鏡能的極限視星等,有相當部分受到了大氣污染的影響。 這里的污染可不是指某個地區的工業污染,而是上百年人類總體工業的污染程度。 因此在1851年,徐云能借助多多羅望遠鏡看到視星等+26左右的天體倒也正常。 +26啊…… 想到這里。 徐云的小心臟忽然又砰砰砰的跳了起來。 按照他原先的猜測。 神王星這顆神秘的x行星即使真的存在,它的視星等多半也不會低于+20——因為神王星的直徑是可以提前計算出來的,必然是地球的數倍。 當然了。 這里的計算并非指1850年的高斯,而是后世模擬軌道方程計算出來的理論值。 同時呢。 星球的直徑和星球反照率又有一個比值,可以確定出視星等。 反照率最大是1,最小可以小到極限,不過一般最低最低都是百分之一點幾。 因此即便是按鬩神星、塞德娜之類的反照率來計算,神王星的視星等應該也不會太低。 而眼下它的性質又違背了這個‘常理’…… 想到這里。 徐云的腦海中驟然冒出了一個詞: 黯淡天體。 黯淡天體,是指接近或者超過30視星等的星體。 這些天體還在宇宙中形成了一些灰暗的星系,叫做黯淡星系。 而這些黯淡星系,大多都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 第一代星系。 其中比較具備代表性的有segue-1,bootes i,tua ii,ursa major i這些,都在銀河系周圍。 這些星系的年紀都超過了130億歲,而目前已知宇宙的年紀是138.2億歲。 這些星系也是后世一種叫‘冷暗物質’模型的論點支撐,即非重子暗物質的框架體系。 例如軸子等等。 不過2020年底大規模的軸子驗證實驗最終得到了零結果,意味著軸子即使存在,也比過去預測的更難探測,因此現在有相當多學者對軸子的存在很沒有信心。 而眼下這顆神王星若是暗淡天體…… 固然它的年紀自然不可能與其他黯淡天體相比,但它是否有可能會記下其他一些遠古的信息呢? 畢竟…… 神王星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一般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