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節
“那可真是多謝您了,艾里先生?!?/br> 這年頭可不像后世,相片……或者說膠卷的成本很高。 即便是天文臺這種官方機構,一張相片的成本也在0.1英鎊上下。 按照此前的匯率計算,相當于后世的90到100塊錢之間。 因此在徐云此前的預估中。 一家天文臺能做到每天拍攝一張記錄就非常難得了。 結果沒想到這些天文臺居然如此給力,一年下來拍攝了這么多的觀測記錄。 這些觀測記錄加上分析機、高斯的公式以及最新的工具人團隊。 基本上可以說‘人事’方面已經盡到了極致。 剩下的便是…… 知天命了。 …… 這一箱箱的觀測記錄很快被分發到了桌上,由工具人團隊們開始進行起了坐標換算。 換算后的坐標被輸入分析機,進行最小二乘法的計算。 在冥王星之夜高斯使用的量級是8次方,也就是: l=(l0+l1*t+l2*t^2+l3*t^3+l4*t^4……l8*t^8……)/10^8。 而這次有了分析機協助,高斯直接上了…… 十七次方! 當然了。 能上這種精度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軌道經度的換量最大也不會超過1,普遍都在0.1-0.4左右浮動。 比如0.412的17次方是0.000000283957。 0.13的17次方則是0.00000000000000008650415919381338。 這些數字雖大,但都在分析機的量級之內。 如果換成其他更大或者更小數字,那么17次方運算就會超過算力了。 后世計算行星軌道上的一般都是50-70次方,更專業的團隊——比如冥王星殺手麥克·布朗那種,使用的基本都是120+的量級。 看到這里。 或許會有同學感覺奇怪: 不對啊。 為啥我手機的計算器和百度隨便搜的計算器,都可以計算出幾十次方的結果叻? 超算的能力就這?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概念,也就是科學計數法。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計算機都有一個計算上限,超過這個量級之后,便會把某個數表示成a與10的n次冪相乘的形式。 比如19971400000000=1.99714x10^13,計算器或電腦表達10的冪是一般是用e或e。 也就是1.99714e13云云…… 現代超算計算要用到的次方乘數,基本上都精確到了小數點后10位甚至更多。 例如0.4556456112的50次方等等。 這種計算若是不適用超算,普通電腦或者計算器很難現實精確的結果,基本上都是約等數。 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jpg。 尋星項目的計算執行者是高斯和巴貝奇,因此在計算開始后,徐云便轉移到了今天的‘第二會場’。 也就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空地。 此時此刻。 受柯西等人的影響。 也有不少物理學家忍不住離開看臺,來到了干涉儀邊上看起了熱鬧。 比起分析機那邊的安靜,干涉儀附近就要熱鬧的多了。 不過這股熱鬧并不喜慶,而是帶著…… 極其強烈的敵意。 “嘿,東方小子!” 徐云剛一露面,一位年輕人就氣勢洶洶的跑了上來,眼神不善的看著他: “可惡的東方小子,聽說你最近一直在宣揚以太不存在?” 看著這位仿佛下一秒鐘就會冒出一句‘上帝啊,我一定要狠狠踢你的屁股’的年輕人,徐云眨了眨眼: “對,是我,有什么事嗎,這位先生?” 年輕人愣了兩秒鐘,然后嗷的一聲就叫了起來: “上帝啊,我一定要狠狠踢你的屁股??!” 徐云: “?” 還真來??? 不過年輕人的舉動還沒出手,便被周圍的人制止住了,迅速帶到了一旁。 片刻過后。 另一位長得有些像《神探狄仁杰》中劉查理的中年人走了上來: “羅峰同學是吧……雖然安德遜的行為有些粗魯,不過作為一位劍橋大學的在讀生,你說出這樣的言論也未免有些太驚世駭俗了?!?/br> “尤其是……” 說著中年人轉過頭,看了眼不遠處的艾維琳: “你還把牛頓爵士的后代引到了這條歧路上,你死后有何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牛頓爵士和你的肥魚先祖?” 很明顯。 這也是個壓力老子……或者說壓力半老子? 隨后徐云想了想,對他問道: “這位先生,不知道如何稱呼?” 中年人挺了挺胸,報出一個名字: “魯道夫·朱利葉斯·埃曼努埃爾·克勞修斯?!?/br> “克勞修斯?” 徐云重復了一番這個名字,很快在腦海中鎖定了目標。 魯道夫·朱利葉斯·埃曼努埃爾·克勞修斯。 德國人,熱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實話實說,算是3/4個大佬。 后世科幻小說里經常出現的‘熵’概念,就是由他在幾年后提出的。 甚至在19世紀末,熵的單位就是“克勞修斯”,符號為cl。 這位在歷史上也是個知名的小牛粉絲,不過比多普勒正常一點,算是個手辦黨。 劍橋大學牛頓個人博物館現存的小牛親筆信中,有超過30封是克勞修斯死后捐贈出來的。 1857年小牛的故居坍塌了一角,克勞修斯第二天就捐贈了500英鎊。 與此同時。 克勞修斯也是個標準的古典貴族: 他的老爹就是波美拉尼亞省的克斯林市的一位小學校長,有男爵封號,家族生意更是遍布了歐洲。 雖然他在柏林大學上過學,甚至和狄利克雷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同窗。 但出于對古典學科的支持,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獨行。 毫無疑問。 這是一位標準的教條者——頂多比其他鍵盤俠更有能力一些罷了。 不過考慮到克勞修斯后來在研究的氣體運動模型引入了多種概念,非主觀的推導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徐云還是決定對他保持一些尊重: “克勞修斯先生,您怎么知道以太這種物質就一定存在呢?” 克勞修斯認真的看著他,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因為這是牛頓爵士提出的概念?!?/br> “……” 徐云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這咋聊嘛…… 看著一臉斬釘截鐵的克勞修斯,徐云莫名就想到了前世網絡上見到的峰峰和凢凢的某些粉絲。 腦殘粉是真沒法溝通啊…… 于是徐云嘆了口氣,決定轉變一個思路。 只見他雙手一攤,干脆利落的說道: “克勞修斯先生,不管你信不信以太不存在,總之現在的情況都不適合撕逼或者口嗨?!?/br> “外頭還那么多大佬和阿爾伯特親王在看著呢,如果你想攔著我的話,要不去和他們說說?” “況且這個實驗的思路簡單明了,要是干涉條紋真的發生了位移,這不就代表以太存在、我是錯誤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