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節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身邊的觀眾數量也逐漸開始增多。 大概十分鐘后。 幾人的身邊已經密密麻麻的站滿了觀眾。 其中有一些徐云認識的劍橋校友,也有從未謀面素不相識的英倫權貴。 接著又過了大概五分鐘。 徐云等人的左前方傳來了一陣響動。 片刻過后。 現場頓時一靜,一陣禮樂聲驟然響起。 只見一位高貴婦人挽著阿爾伯特親王的手,緩緩從人群中走出,一步步登上了禮臺。 這位婦人約莫三十出頭,體態微胖,鼻子微微有些尖,鼻翼兩側的法令紋極其濃重。 她的頭上戴著一頂銀白色的皇冠,身穿白絲禮群,胸前掛著一串珍珠項鏈,優雅中帶著一絲傲然。 徐云在后世曾經見過這位婦人年老后變成大媽的照片,也就是…… 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全名叫做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一手開創了赫赫有名的維多利亞時代,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她和阿爾伯特親王的愛情故事,也令后世無數的花季少女羨慕陶醉。 但是…… 徐云對她的印象并不好,頂多只能算是一般。 因為她與阿爾伯特親王不同。 歷史上的一鴉二鴉之所以會爆發,都和這位大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誠然。 一鴉二鴉的真正推手是亨利·約翰·坦普爾,但亨利·約翰·坦普爾的定義是罪魁,而不是唯一的罪人。 如果說亨利·約翰·坦普爾需要為一鴉承60%責任的話,維多利亞大媽最少也有15%-20%。 屁股決定腦袋,這沒啥好說的。 像阿爾伯特親王這種從未對東方發表過態度的才是奇葩。 所以你指望徐云對維多利亞大媽有啥好感,這顯然沒有可能。 不過此時的維多利亞倒也并不清楚徐云的心理,在上臺后,她很是優雅的朝臺下揮了揮手。 臺下適時響起了掌聲回應。 待掌聲消下后。 阿爾伯特親王挽著維多利亞的手走到臺前,環視了周圍一圈,緩緩說道: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興在今天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水晶宮,共同出席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br> “我謹代表英國皇室和英國政府,對博覽會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對遠道而來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數年前,我提出了舉辦一次工業博覽會的構想,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br> “今日前來參展的國家與組織足足有57個,涵蓋了已知的所有大陸,本人深感榮幸之至……” “因此在此時此刻,就讓我們拋棄那些繁雜的世俗語言,用歡呼與音樂來迎接這次博覽會的開幕吧!” 阿爾伯特親王話音剛落。 背后的禮樂聲便達到了高潮,水晶宮之外,禮炮轟然炸響。 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 正式開幕! 第327章 又一位故人之后 在水晶宮外禮炮轟鳴的同時。 唰—— 展會之內。 各個展點也飛快的掀起了覆蓋在門口的布簾。 短短半分鐘不到。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風格樣式的上萬件展品,便齊齊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圍聚在禮臺周圍的觀眾們如同釣魚佬們打窩的魚餌般,飛快的在‘水中’無規律的分散開來。 徐云一行人被安排的位置位于禮臺右側,于是老湯朝前后掃了幾眼,很快對眾人道: “各位,我們先沿右邊朝內側逛過去,然后再從左側一路看回入口,你們覺得怎么樣?” 老湯的安排很合理,畢竟此時入口處的人要更多一些,于是眾人欣然應允: “沒問題!” 老湯見狀點點頭,帶著眾人朝內側逛去。 舉辦方贈送的邀請函制作相當精良,很貼心的附加上了展區的示意圖。 同時會展現場也在高處設立了一些指示牌,二者互相印證,就能很簡單的確定位置和線路。 參加過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水晶宮”以中間的拱形為分界,東部屬于外國展品區,西部為英國及其殖民地展區。 不過或許是時間線變動導致的緣故。 副本中舉辦的這次萬國博覽會,并未遵循原先的殖民區方式劃分。 而是根據展品性質,分成了工藝品展區、農業展區和機械展區。 畢竟這個時間線工業生產力相對原先歷史較為發達,一鴉也尚未爆發,連帶著很多英國殖民地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1840到1851年初,前后足足十年時間呢。 說來也巧。 徐云等人參觀的右側區域,恰好便是手工藝品的展覽區。 眾人往內剛走了沒幾步,面前便出現了一座巨大的雕像: 只見一位赤裸著上身、頭發卷曲的男子坐在一匹前腿騰空的駿馬之上,右手高舉長矛做蓄力投擲狀。 面前則有著一頭咆哮的獅子向他躍來。 無論是人物的容貌還是獅子、馬匹的神態,都被刻畫的栩栩如生,明顯不是一般貨色。 畫像的邊上掛著一幅國旗,構色上藍中黑下白。 徐云對這幅國旗隱約有一丁點兒的印象,奈何他的地理知識有限,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起這個國家的名字。 不過他的疑惑沒持續多久,便被身邊的艾維琳給打消了。 只見這位富婆上下掃了幾眼雕塑,眼中微微露出一絲詫異: “咦?愛沙尼亞的普拉搏獅像,沒想到他們居然把這座雕像給搬過來了?” “愛沙尼亞?” 聽到這個名字,徐云不由眨了眨眼。 難怪他感覺這幅國旗有那么一丁點兒的熟悉來著,原來是波羅的海三傻之一啊…… 隨后他看向艾維琳,有些好奇的問道: “艾維琳同學,這座雕像很特殊嗎?” 艾維琳嗯了一聲,側身給另外幾位游客讓了個路,隨后解釋道: “這是愛沙尼亞的國寶之一,記錄的是一位名叫普拉的愛沙尼亞在野外搏殺獅子的故事?!?/br> “不過獅子實際上是一種寓指,代表著曾經入侵統治過愛沙尼亞的丹麥?!?/br> “一般來說,只有在戰爭中選擇站隊的時候,愛沙尼亞才會將這座雕像送到盟友的領地展覽?!?/br> 徐云這才了然的點了點頭。 愛沙尼亞民族形成于12~13世紀,它最早被丹麥侵占瓜分,1343年發生大規模起義,兩年后丹麥就把愛沙尼亞賣給了日耳曼騎士團。 后來愛沙尼亞又先后被瑞典和波蘭占據,幾乎每個時期都要爆發出獨立運動。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 愛沙尼亞真正的首次獨立日在1918年2月24日,但它們早在19世紀就制作出了代表國旗的三色旗…… 同時由于極其厭惡丹麥當初的穿上褲子走人,后世的愛沙尼亞和英國國徽上的三只獅子雖然都來自丹麥,但實際上兩個國家對于丹麥的態度完全是兩回事。 在愛沙尼亞的觀念中。 它們第一次的起義便是反抗丹麥人,因此在愛沙尼亞的藝術創作中,代表丹麥的獅子一般都是丑角。 搏獅,便意味著反抗斗爭,追尋獨立和自由。 隨后徐云忽然想到了什么,抬頭看向艾維琳,疑惑的道: “不對吧,艾維琳同學,如果我沒記錯,現在的愛沙尼亞應該是隸屬于俄國吧……” 艾維琳朝他一聳肩,一臉你才發現的表情: “沒錯,所以我才驚訝它會出現在這里?!?/br> 徐云:“……” 早先提及過。 此時克里米亞戰爭已經爆發了一段時間,堪稱戰爭最激烈焦灼的階段。 隸屬于俄國的愛沙尼亞卻在這時候將這座雕像送到了倫敦,要表達的意思自然就只有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