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節
法拉第深吸一口氣,站起身,將放大鏡和位置都讓給了韋伯。 韋伯跟著復刻了一遍他的動作。 待韋伯也起身后。 高斯對著他和法拉第問道: “怎么樣,邁克爾,愛德華,你們看到了嗎?” 法拉第輕輕點了點頭,掃了眼一旁不明所以的黎曼和基爾霍夫,緩緩道: “看到了,陰極射線在陽極的射入點與未知光線的射出點……并不在一條水平線上?!?/br> “要知道,陽極可是金屬板?!?/br> 在光學領域中。 光線如果在介質中發生某些折射現象,那么它的射入點和射出點確實可能不在一條水平線。 但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晶體上,可能發生在石頭內部,甚至可能發生在水里或者空氣里。 卻唯獨不可能發生在金屬板內——因為絕大部分正常厚度的金屬板,根本就無法允許光穿過。 也就是通俗表達的‘金屬不透明’。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可以勉強用經典力學來解釋。 也就是金屬有高電導,反射率本來就高,透射光會被焦耳熱耗散。 當然了。 這個解釋比較淺顯,根本原因還是需要量子力學才能解釋,涉及到了金屬中的電子能級問題。 眾所周知。 各種顏色的光本質是各種波長的電磁波。 按照量子力學,物質中的電子可以處于各種或連續或分離的能量上,稱為能級。 如果低能級的電子遇到一個能量合適的光子,就會吸收這個光子的能量,跳到一個更高的能級上——能量合適的意思,就是光子的能量等于高低能級之差。 一個波段的光是否會被吸收,就取決于是否存在這樣的電子和兩個能級。 如果不被吸收,光就通過了物質。 這就是透明。 舉例而言。 如果一種物質的能級是小于等于0與大于等于5,所有的電子剛好填滿小于等于0的那些能級。 那么光子的能量至少要達到5才能被吸收,小于5的那些光就通過了。 金屬不透明,是因為金屬中的電子能級在很大范圍內是連續的,任何能量的光子進來都能被吸收。 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jpg。 話題回歸原處。 因此對于金屬陽極而言。 理論上根本不可能出現一束光從左側穿過,接著又從右側更下方區域出現的情況。 要么完全被阻擋,要么從某個縫隙透過——但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么射入點和射出點必然處于相同的位置。 換而言之。 生成這束異常光線的源頭不是陰極也不是管內的空氣電離,而是…… 陽極本身! 想到這里。 高斯的心臟重重的漏跳了一拍,轉頭看向法拉第,問道: “邁克爾,陽極是哪種金屬?” 法拉第微微一愣,下意識便脫口而出: “鎢板!” 旋即他驟然想到了什么,猛的轉頭看向徐云。 不過令他驚訝的是…… 徐云此時的表情,亦是夾雜著費解、震驚與疑惑。 以法拉第的閱歷判斷…… 這還真不像是假的。 隨后他與高斯對視一眼,沉吟片刻,出聲對徐云問道: “羅峰同學,肥魚先生有說過為什么會選擇鎢板做陽極嗎?” 徐云這才回過神,再次一臉呆萌的搖了搖頭: “我不到啊?!?/br> 法拉第認真的盯了他幾秒鐘,心中不由產生了些許疑惑。 難道說這事他真不知道? 畢竟鎢板這東西也算是常見電極,有些時候甚至要比鋅板還更容易獲得,實驗室內并不少見。 一塊直徑一厘米的鎢板,也不存在成本高低的說法。 加之“肥魚”的居住地是尼德蘭,那邊又盛產鎢板…… 如此一來,用巧合倒也能解釋過去…… 想到這里。 法拉第雖然心中還有猶疑,但依舊緩緩收回了目光。 看著重新將注意力放回真空管的法拉第,徐云不由輕輕舒了口氣。 還好還好,這次總算是糊弄過去了。 雖然從理論角度上來說,銅板、鋅板都可以激發出這個特殊射線。 但這些材質的激發條件比較復雜,最少需要一個高壓發生器。 高壓發生器這玩意兒雖然不難找,但想要將它合適的加入陰極射線的研究過程卻不是一件易事。 一旦等到法拉第等人發現其實不需要高壓發生器就能生成陰極射線,那么很容易便會將神秘射線的出現原因懷疑到自己身上。 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實際上。 徐云這次也確實沒有引導法拉第等人發現新射線的打算,他的預期目標其實到陰極射線就完事兒了。 結果沒想到他費盡心思的將歷史往前推了一小步,小麥這個二愣子……或者說氣運之子,傻乎乎的再將歷史往前踹了一腳…… 沒錯。 氣運之子。 為啥要這么說呢? 原因很簡單。 小麥發現的這種光不是其他東西,正是赫赫有名的…… x射線! 歷史上x射線的發現者是威廉·康拉德·倫琴,他發現x射線的過程被記錄在了小學(還是中學忘了)課本上。 那是在1895年11月8日的傍晚,倫琴例行開始研究起了陰極射線。 當時為了防止外界光線對放電管的影響,也為了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間全部弄黑,還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個封套。 為了檢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給放電管接上電源,他看到封套沒有漏光而滿意。 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后,卻意外地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臺上有閃光,閃光是從一塊熒光屏上發出的。 然而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進行幾個厘米,這是別人和他自己的實驗早已證實的結論。 因此倫琴做出了一個判斷: 這不是陰極射線,而是一種新射線。 后來倫琴經過反復實驗,最終確定了這是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便給它取了個名字: x射線。 再后來,一個經典出現了: 某天他夫人到實驗室來看他時,他請她把手放在用黑紙包嚴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線對準照射了15分鐘。 顯影后。 底片上清晰地呈現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結婚戒指也很清楚。 許多人時隔多年,都對倫琴夫人的那張手骨照片印象深刻。 后來倫琴還憑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了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 但一方面。 由于受眾年齡的問題,課本上對于倫琴發現x射線的過程并沒有太過深入的進行描述。 在原本歷史中,倫琴發現x光的過程其實遠遠沒有書上寫的那么簡單。 讀過光學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光,實際上就是能量的傳遞,其本質是一種處于特定頻段的光子流。 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的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在躍遷過程中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太陽光、電光、火光都是如此。 因此呢。 本質上光又是一種電磁波,是依靠光子傳遞的能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