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節
縱觀全球,你都很難找出第二個與之類似的城市。 此時此刻。 哥廷根大學的東南部,靠近亞羅米公園的一間小屋前。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正悠然靠在椅子上,饒有興致的翻閱著某本書。 書頁的封面赫然寫著一個標題: 《電學實驗研究》(第二卷 ),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社印刷出版。 另外,標題的下方還有一行小字: 作者:邁克爾·法拉第。 “……物質可以是非磁性的,只不過電感應和電解過程證明,電力在能量上具有巨大的優勢,它們可以像磁力那樣產生作用?!?/br> “……綜上所述,抗磁體會排斥磁力線或者會使磁力線分散,而順磁體則會吸引磁力線或者使磁力線集中?!?/br> “以上便為《電學實驗研究》第二卷 的全部內容,第三卷預計將在三年內發布,明信片、刀片、口球均可寄到薩里漢普頓宮的恩典之屋……” 看完這一段話。 啪—— 已經第三十七次重刷這部作品的老者重重將書頁一合,一把將它拍到了身邊的小圓桌上。 原本津津有味的表情瞬間一變,咒罵道: “明明說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說好的更新一直在拖!” “上一章還特么搞了個斷章,法拉第,verdammte scheibe!” 一旁的助理看著發火的小老頭,表情無奈而又好笑。 面前的這個小老頭作為哥廷根數學學派的創始人,一己之力將哥廷根打造成了近代數學的發源地,在德國乃至歐洲都名聲頗大。 縱觀歐洲學術界。 如今能讓小老頭抓狂而又無奈的人,有且只有一位。 那就是邁克爾·法拉第。 那位當代物理學第一人從1839年寫下了《電學實驗研究》的第一個字,到現在整整11年過去,卻只更新了兩卷內容。 偏偏那位還是滾刀rou,說啥都不加更。 每次有人發出催更信,那位都是一句‘在碼了在碼了’的回復敷衍了事,屬實可惡! 也不知自家這位老爺子這次要生氣多久,氣出病來可就不好了…… 就在助理心思泛動之際,不遠處的小道上忽然出現了一道人影。 來人是個戴著金絲眼鏡的年輕人,滿臉全是胡子,不過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發型: 兩鬢被剃的很薄,頂部發絲整齊的梳向左側,有些類似后世的人類高質量男性,仿佛走著走著就會拖著胯給你來段尬舞…… 此時年輕人的手中正緊緊拽著一張薄紙,步伐和呼吸有些凌亂,遠遠的便朝小老頭喊道: “老師,老師!” 小老頭見狀眉頭一皺,對于年輕人的慌亂明顯有些不太滿意。 于是他雙手負在身后,沒有主動迎接對方,表情冷漠。 就這樣肅然看著對方跑到面前,方才說道: “波恩哈德,我說了多少次了,我們做數學的人切記不能心急?!?/br> “人一急躁,就可能在演算過程中出現失誤,看看我,從來都不……” 結果小老頭話沒說完,便被對面的年輕人給打斷了: “高斯老師,出事了,真出大事了!” 小老頭……也就是弗里德里?!じ咚共挥擅碱^一皺,臉上的不滿愈發明顯了。 自從兩年前自己最出色的弟子費迪南·艾森斯坦入獄,高斯便將面前這個名叫波恩哈德·黎曼的小伙子視作了自己的衣缽接班人。 平日里黎曼的表現明明還行,怎么今天突然就這么慌手慌腳了呢? 隨后高斯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 “波恩哈德,我教過你無數次,哪怕遇到天大的事情,也一定要冷靜,冷靜明白嗎?” “我們身處德意志腹地,能發生什么捅破天的事情?總不能是法拉第快死了吧?” “……” 黎曼咽了口唾沫,弱弱的對高斯說道: “老師,您說對了,我們剛剛接到電報,法拉第先生已經病危了……” “?” 高斯聞言先是一怔,明顯腦子有些宕機了。 回過神后。 他的身子猛的前傾,音調驟然拔高了幾分,唾沫星子都噴出來了: “你、說、什、么?” 黎曼抹了把高斯噴到臉上的唾沫,很想說一聲老師鵝肝膽固醇太高吃多了身體不好,不過最終還是老老實實說道: “老師,大概在一個小時前,我們收到了一封柏林轉發來的電報?!?/br> “電報發送人是劍橋大學,內容就是法拉第先生病危,希望我們能盡快趕到劍橋大學去見他最后一面……” “那你怎么不早說!” 高斯一把搶過了黎曼手中的電報,匆匆掃了幾眼,旋即臉色漲的通紅。 幾秒鐘后。 他單手拎起黎曼的衣領,拔腿就走: “走,去倫敦!” “老師您冷靜一點,這么晚不一定能買到船票……” “那就我們自己劃船劃過去!” “……” 類似的一幕,近乎同時發生于德意志的各個角落。 除了實在無法聯系到的個別人,足足有二十七位不同年齡段的數學家動身前往了英國。 當然了。 身處英倫半島上的徐云對此一無所知,在離開法拉第辦公室后,他便按往常的習慣去圖書館學習了。 次日清晨。 徐云一大早便來到了一處空地上,與老湯等人迎接著一個大家伙: 來自皇家格林威治天文臺的鎮館神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架牛反望遠鏡。 這架望遠鏡還有一個正式名稱,叫做‘多多羅’,聽起來很像后世的一部番劇。 ‘多多羅’通體都由鋼材制成,直徑足足有1.6米,比徐云當初在北宋副本中組裝的還要粗上一大圈。 不過比起北宋副本中的那架望遠鏡,‘多多羅’在長度上則要稍遜一籌: 它的長度是26英尺,折合標準尺度大概7.92米。 徐云選定的是一片地勢較高的空地,與此前做光電效應實驗的區域間隔大概在五百多米。 早前在北宋副本中曾經提及過。 天文望遠鏡的觀測受地勢影響很大,地勢要越高越好。 例如當初老蘇他們觀測月亮,選擇的便是汴京城外的一座小山坡。 但如今徐云為了能盡可能的拉起熱度,顯然不可能將觀測地點放到學校之外。 因此他只好在觀測條件上放寬了要求,選擇了這么一處劍橋鎮內的相對高點。 這種做法必不可少的會為觀測帶來阻力,但已經是目前徐云能夠找到的最好辦法了。 組裝設備的過程不需要徐云親自上手,此時他正站在一旁,翻閱著手中的一疊文件。 他的身邊除了老湯之外,赫然還站著一位帶著眼鏡、法令紋極其明顯的中年人。 過了一會兒。 徐云將手中的文稿合上,面帶感激的對中年人道: “艾里先生,這次真的麻煩您了?!?/br> 沒錯。 這位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休伯特·艾里的父親,現任格林威治天文臺臺長的喬治·比德爾·艾里。 聽到徐云這番話,喬治·比德爾·艾里看了他一眼,輕輕搖了搖頭: “既然已經說好了與格物社展開合作,這些事情自然是我們應該做的,羅峰同學,你不需要道謝?!?/br> 喬治·比德爾·艾里的語氣有些平淡……或者說帶著一些距離感。 看得出來,他的心情有些復雜。 事實上也是如此。 不久前。 喬治·比德爾·艾里收到了自己兒子休伯特·艾里的那封信,信中詳細提及了徐云之前搞出來的三輪實驗。 作為后來計算出了地球密度的牛人,未來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喬治·比德爾·艾里無論是在實驗經驗還是知識儲備上都是非常豐富的。 因此他很快便理解了休伯特·艾里在信中所說的實驗原理,并且嘆服于‘肥魚先生’的實驗設計。 再后來。 他又花了半天時間打聽了一番徐云搞出的事兒,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同意了徐云的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