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節
見此情形。 丹尼爾不由扭頭與老湯對視了一眼,兩個人的目光中都閃過了一絲疑惑。 似乎今晚的這輪晚宴…… 又出現了某些變故? 在介紹完奧爾森后。 丹尼爾沒有再帶徐云去拜碼頭,而是帶著他選了個少人的位置坐了下去。 老湯則和院子里遇到的愛德華·布爾·斯坦利一起,去屋外準備起了晚宴需要的東西。 入座后。 徐云先是用余光掃了眼現場。 斯坦利、老湯、丹尼爾、帕特里克·亞當、奧爾森、羅塞蒂…… 加上尚未抵達現場的艾維琳,目前使徒社的社員他已經見過了七位。 而縱觀屋內。 此時還有兩位胸別院徽、身后帶著面試者的男生分布在兩個角落。 毫無疑問。 他們也是使徒社的現任社員。 但丹尼爾和老湯都沒有帶自己過去打招呼,所以答案很明顯: 這兩人絕對不是友軍……不,甚至或許連中立都算不上。 隨后徐云拿起一塊餅干嚼了嚼,又看了眼正在晃動紅酒杯的羅塞蒂,低聲對丹尼爾問道: “丹尼爾先生,羅塞蒂社長和湯姆遜先生是不是有些矛盾?” 丹尼爾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 “沒錯,湯姆遜先生有些看不慣羅塞蒂社長的……唔,生活作風,并且他們今年還一起參選過社長?!?/br> “湯姆遜先生雖然極其優秀,但羅塞蒂社長畢竟出生自上流階層,所以……” 丹尼爾留下了半截話,但徐云已經全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原來如此…… 正如丹尼爾所說。 老湯雖然個人能力突出,但這年頭自然科學的地位還是不夠高,使徒社更看重的仍舊是文學上的素養。 羅塞蒂是意呆利裔學者蓋布瑞爾·羅塞蒂之子,出生于上流階層。 如今在藝術界也是小有名氣,隱約有了爆火的苗頭,所以便順利壓過老湯當選社長并不令人意外。 至于羅塞蒂為什么不去競選學聯社長…… 一來學聯社長看的是綜合能力,六邊形戰士老湯顯然能夠吊打偏科嚴重的羅塞蒂。 二來就是羅塞蒂是特招的走讀生,本身就沒有資格參與會長評選。 換而言之。 眼下老湯在使徒社中遭遇的阻力之一,應該就是源自羅塞蒂的忌憚。 沒錯。 之一。 畢竟根據人數上分析,老湯有斯坦利、艾維琳做盟友,有丹尼爾和奧爾森做中立方,占據了足足一半的成員數。 老湯哪怕遭遇了羅塞蒂打壓,無論如何也不至于被擠兌到連面試是幾選幾都不知道。 所以…… 真正給老湯造成困擾的阻力,應該還是源自那些已經畢業的前任使徒們。 就在徐云暗自思索之際,過道處忽然走進了一個熟人: 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魯赫。 只見布魯赫輕車熟路的走到奧爾森身邊,坐下后與奧爾森交談了幾句,很快便抬起頭看向了徐云。 對上目光后。 他遙遙朝徐云舉起了酒杯,做了個致意的動作。 徐云也連忙朝他回了個相同的動作,表示打過了招呼。 放下酒杯后,徐云輕輕摸了摸下巴。 “原來布魯赫背后的推薦人,就是奧爾森嗎?奧爾森……似乎也是個德國名字?” 隨著時間逐步的推進,一些疑團的答案也逐漸顯露在了徐云面前。 接著趁閑聊的空隙,丹尼爾也開始向徐云介紹起了屋內的其余前任使徒: “那位是愛德華·菲茨杰拉德先生,一位小有名氣的詩人和翻譯家,同時也是我個人很崇拜的一位學長……” “你左前方的是伊姆雷·羅賓,對,就是那個光頭,現在在倫敦警署做副署長……” “還有那位,他就更了不起了,叫做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 丹尼爾洋洋灑灑的將屋內的人物們簡單過了一遍,其中有些人哪怕在一百多年后也小有名氣。 例如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 沒錯。 就是《名利場》的作者。 《名利場》這部小說是公認的世界名著,薩克雷在后世更是與狄更斯齊名,被許多人奉為一代文學大家。 又比如愛德華·菲茨杰拉德,這也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 他要到明年才會發布自己的成名之作《幼發拉底人》,并且直到1859年發表《魯拜集》后才會登上人生巔峰,而那時候他都五十歲了。 實際上。 能進入劍橋使徒社的人拋開人品問題,在能力方面其實是不需要……也沒法被否定的。 哪怕是之前那位嗤笑徐云的帕特里克·亞當,今后也能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師。 擱在后世,那也是千萬身家級別的中上層。 他的兒子小帕特里克·亞當,就是《午后光線》這部作品的作者。 甚至可以這樣說。 除非是英年早逝的社員,否則你在后世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他們的痕跡。 也許他們存留的痕跡不是特別多,但能在跨越170年后依舊有跡可循,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了。 接著又過了十多分鐘。 老湯與斯坦利返回現場,他們的身后還跟著徐云的老熟人艾維琳——她也是現場唯一的一位女生。 擱在后世,老湯等人估摸著能被某些團體吊起來錘七天都還不重樣的。 艾維琳和老湯同樣坐到了徐云附近,一伙人湊在這兒,頗有些與羅塞蒂分庭抗衡的架勢。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陸續有其他的使徒社前任成員抵達了小屋。 其中有東阿三公司的成員。 也有某某大學的教授。 還有知名的文學家或者藝術家。 又過了一刻鐘左右,拐角處出現了一道身影。 隨著這道身影的出現,包括老湯、艾維琳、羅塞蒂在內,所有人同時都站起了身,然后…… 啪啪啪—— 第267章 變故突生! 從拐角處出現的男人個頭不高,約摸170上下,帶著一頂紳士帽,胡須濃密。 松散的長發在前額以一個“八”字型向兩側分散,從耳后垂直脖頸。 從外表上看。 有幾分類似《哈利波特》中小天狼星布萊克的打扮。 不對。 準確來說…… 他就是《哈利波特》影視作品中小天狼星布萊克的定妝原型,導演阿方索·卡隆的偶像……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其實吧。 徐云對于丁尼生此人的印象談不上多深,起碼做不到對著臉就能認出對方的身份。 但別忘了。 這里可是劍橋使徒社的聚會現場。 在這種背景下。 能讓包括羅塞蒂在內的所有劍橋使徒成員起身鼓掌相迎的人,只有可能是使徒社的三位創始人: f.d.莫里斯、丁尼生、亞瑟·亨利·哈勒姆。 而這三人之中。 莫里斯是個神父加禿頭,辨識度很高。 哈勒姆則在1833年的時候隨父親去歐陸旅行,不料旅途中突發腦溢血,9月在維也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