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節
1881年之所以會舉行這么一場大會,主要還是因為美洲以及亞洲國家在這方面沒有完備的體系,所以才用這么一場正式化的會議對單位進行了定性。 其中亞洲的國家主要是指霓虹,與明治維新有關系,此處就不贅述了。 順便一提。 那場會議上定義了七個電學計量單位,分別是: 庫倫、安培、伏特、歐姆、法拉、亨利和西門子。 當然了。 看到這里,可能有同學會問: 以1850年的科技水平,到底是怎么在真空下測算出那些數據的呢? 這其實和徐云上輩子寫小說的時候,一個讀者提出的‘1850年數值就可以那么精確了嗎’有些類似。 這兩個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固有的認知壁壘——很多人以為1850年仿佛和現在是兩個紀元,能算出10x10=100就很了不起了。 這其實是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實際上。 1850年已經可以算是近代科學的臨近節點了。 在這個節點內,很多領域并不像大家認為的那樣原始。 例如真空測量。 其實早在1643年,伽利略的學生托里切利就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衡量氣體壓強的裝置。 他靠實驗證實了大氣壓相當于760mm汞柱的壓強……也就是7.6x104pa,開創了定量測量真空程度的先河。 在現在1850之前,波登——也就是鼓搗出波登管的那位大佬,更是把形變真空計都給發明出來了。 要不然你以為小麥為啥能在麥克斯韋方程組中,推算出光在真空里的速度? 1850年和2022年有著無法逾越的壁壘,這點毫無疑問。 但這并不代表那個時代就是純純的原始社會,沒有任何亮點。 這就和如今的網文小說一樣,2022年出了不止一本的10萬均訂作品,這在2012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時候頭部的均訂也就一萬多兩萬罷了。 可你能說2012年的網文作品就毫無亮點嗎? 顯然不是的。 《遮天》《吞噬》《永生》《凡人》這些作品,哪怕以2022年的眼光去看都依舊堪稱經典。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也同樣有它的閃光點。 視線再回歸現實。 想到了v=1/√ ̄μ0e0,那么接下來就很簡單了。 “v=1/√ ̄4πx10^-7m·kg/c^2x8.854187818x10^-12c^2s^2/kg·m^3……” 如此復雜的計算過程,自然也就又交給了小麥cao刀: “所以v=√ ̄8.987552x10^16m^2/s^2……” “最后答案是2.9979x10^8m/s!” 小麥計算出的數值是真空中的光速,加上徐云等人測量多多少少都有些誤差,因此在小數點后有些不同是非常正常的。 “2.9979x10^8m/s……” 法拉第重復著這個數字,心中感慨不已的同時,還鬼使神差的冒出了另一個想法: 如果自己想要在劍橋大學長期任教,估計要定期向阿爾伯特親王討要一些硝酸甘油了…… 隨后他深吸一口氣,看向徐云,問道: “羅峰同學,如此看來,光和電磁波難道是一種東西了嗎?” 徐云果斷點了點頭,剛想說某些話,將出口時卻生生止住了。 剎那之間。 他的心中掠過了很多想法。 只見他遲疑片刻,本應出口的內容換成了另一句話: “是的,法拉第先生,根據當年肥魚先祖的研究,他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br> “那就是電磁波,是一種特殊頻率的光?!?/br> 后世學過高二物理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光其實是電磁波的一種,屬于電磁波的真子集。 通俗地說就是某一個頻率……也就是波長范圍內的電磁波,我們稱之為光。 例如人類只是靈長目動物里面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把人類比喻成光,那么電磁波就是所有靈長目動物。 當然了。 這只是比較基礎的一些概念,深入下去就很復雜了。 比如電磁波可以說不需要介質傳播,也可以說以時空為介質傳播,譬如時空波動就是弦論中的開弦。 所以引力引起的時空曲率變化可以影響光,甚至有些人認為人們曾經尋找的以太其實就是時空本身等等…… 尤其是一些民科,酷愛在這方面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看法。 據說去年還有人發郵件到科院,表示希望能進托卡馬克觀測一番…… 別人是朝聞道夕死可矣,這位是朝聞道秒死可矣…… 總而言之。 無論更深層次的理論哪個正確,光是電磁波的真子集這個概念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思索再三,徐云還是決定提出一個相反的說法: 電磁波是一種光。 畢竟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肥魚’的人設實在是有些太完美了。 歷史上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完美無缺的‘神’是不存在的,也是會出問題的。 任何一個人都會犯過錯,甚至有被人詬病的黑點。 長久以往,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徐云干脆學了個蕭何自污,給‘肥魚’套了個黑色的光環。 其實在此之前,徐云就考慮過這個問題。 奈何想要找一個可以作為黑點、但同時又對科學史發展沒那么大影響的實驗目標,篩選起來確實有些困難。 而可巧不巧的,電磁波便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電磁波和光的屬性紛爭始終都維持在理論領域,實cao環節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甚至你說光和電磁波都是另外一種不存在的東西——比如說都叫做‘釣魚娘’,在實cao環節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同時在過幾年。 等到jj湯姆遜從實驗中發現了陰極射線,科學界多半便會對徐云的說法產生懷疑了。 待光是電磁波的真相一被發現,想必屆時很多人都可以松一口氣: 哦,原來肥魚先生也會犯錯啊…… 格局.jpg。 當然了。 此時的法拉第并不知曉徐云的想法。 在聽到徐云的這番話后,他的心中只是閃過了一絲微不可查的怪異感,便很快接受了這個解釋。 畢竟從目前掌握的現象來看,光和電磁波確實找不出太明顯的區別。 隨后徐云又與法拉第等人用偏振片之類的設備驗證了電磁波的特性,發現它同樣具備有折射、反射以及偏振的特性。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就是收尾環節了。 只見法拉第取出一張羊皮紙,在上頭寫下了最終結論: 【經驗證,電磁波是一種特殊的光】。 隨后法拉第等人又歸納了一遍實驗結果,準備將相關內容在下一次學術會議上正式公布。 至此。 徐云在劍橋大學搞出的第一波saocao作,便正式被畫上了休止符。 想來從今以后,應該不會再遇到比這更刺激的事兒了…… 吧? 法拉第和焦耳基爾霍夫都出來了,徐云確實想不出還有什么比這陣仗更大的事情了…… 嗯,絕不可能! 如果有,他愿意當場再把那柄斧頭吃掉! 半小時后。 收拾好設備的徐云帶著小麥,重新回到了302宿舍。 剛一進屋。 徐云便將圍巾一解,仰躺在了床上。 實話實說。 這兩天的實驗看起來非常順利,但對于徐云來說,肩膀上的壓力卻也著實不小。 畢竟整個環節中哪怕有一個細節出錯,都可能對結果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好在靠著自己上輩子勤奮更新積累下的人品,這一關算是順利度過了。 而就在徐云仰躺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