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節
“三到四英寸的就夠了?!?/br> “三到四英寸……” 埃瓦爾摸了摸胡子,很快便想到了人選: “我明白了,你們跟我來吧?!?/br> 說完便帶著一行人朝某個方向走去。 19世紀蘇格蘭的農村還沒富裕到隨意揮霍資源的地步,因此整個村落被圍出的區域略微有些緊湊,戶和戶之間的距離大多很近。 整個村子的格局,有些類似后世那種集體建造的新農村樓房,不過都只有一層。 在前往木匠家的路上,徐云看著這道沒多少磨損的土墻,不由好奇的問道: “埃瓦爾先生,這道墻是剛建的吧?” 埃瓦爾朝他笑了笑,伸手指著墻角,答道: “沒錯,這道墻是村里集資建的,剛落地一年左右,所以基底還很新?!?/br> 隨后他看向湯姆遜,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問道: “湯姆遜先生,你們是從愛丁堡來的?” 湯姆遜點了點頭,這個信息倒是沒什么好保密的: “沒錯?!?/br> 聽聞此言,埃瓦爾眼中閃過了一絲憂色,連忙追問道: “湯姆遜先生,聽說咱們要和南邊打起來了,這是真的嗎?” 湯姆遜微微一愣,接著有些感慨的嘆了口氣,道: “抱歉,埃瓦爾先生,我也不清楚接下來的局勢會變成什么樣?!?/br> “只是聽說雙方議會正在進行著談判,但分歧依舊很大,隨時可能出現新變數?!?/br> 埃瓦爾聞言,臉上的表情rou眼可見的黯淡了不少。 一旁的徐云則眨了眨眼,忽然明白了什么。 說起英國這個國家的全名,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可能都會閃過一個稱謂: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不過這個稱謂的真正含義,知曉的人可能就沒那么多了。 其實呢。 真正的英國是由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組成的。 我們所說的英格蘭,其實不能完全代表英國。 這四個國家同屬于英國體系,但卻彼此有著極高的自由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世界杯和歐洲杯這兩大比賽,這四個國家都是獨立參加的。 而在這幾個國家中,蘇格蘭對于英格蘭的恨意幾乎是滿值的。(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恩怨會貫穿這個副本,所以著重詳細介紹一下) 其實最早在不列顛島上生活的是蘇格蘭人,他們是整座島的坐地戶,真正的擁有者。 但是當年他們不叫蘇格蘭人,而是叫做凱爾特人。 凱爾特人可是一群狠角色,但沒想到他們遇到了一個更狠的硬茬子——此人便是當年差點被某蝙蝠精踢到護城河里的凱撒。 作為一代雄主。 凱撒第二次入侵不列顛島的時候就登陸成功了,把凱爾特人摁在地上吊打了一頓。 凱爾特人被西羅馬人打到了北部山區,只能依靠山區有利地形茍延殘喘了下來。 而這個時候。 羅馬人突發奇想,來了個saocao作: 它們在不列顛島最窄處建了一個城墻,也就是著名的哈德良長城。 這條城墻在規模上和咱們本土的城墻肯定沒法比,但不列顛島也不是咱們那延綿不斷的萬里邊疆不是么? 于是乎。 它把不列顛島分為了南北兩部分。 這可不是簡單的區域劃分,從那以后,不列顛島就形成了南北兩個區域。 這兩個區域無論是民族,宗教,國家政治,語言,文化都有很大的差異。 南邊的和羅馬人在一起,逐漸被同化。 北邊的則堅持抗爭,延續了凱爾特人的血統。 后來到了公元五世紀,西羅馬王朝到了末端。 所以北邊的凱爾特人,還有現在愛爾蘭島上的皮特克人便發起了反擊,并且很快取得了優異的戰果。 但南邊的那部分人呢,此時已經和凱爾特人有了巨大的觀念分歧。 他們認為北邊的凱爾特人也不是啥好東西,不能放任這些人為所欲為。 所以南邊的那部分人就來了波吳三桂附體,喊來了盎格魯撒克遜人,讓他們負責“維穩”。 這些盎格魯撒克遜人來到島上后落地生根,成為了現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祖先。 這就是英格蘭和蘇格蘭民族矛盾一切一切的根由。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其實國外也有不少人奉為真理。 到了1298年。 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御駕親征,徹底打穿了蘇格蘭防線,英格蘭第一次完全吞并了蘇格蘭領土。 但蘇格蘭人不服氣哇,于是當地的抵抗運動卻一天比一天激烈。 最終在1314年的時候,蘇格蘭重新獲得獨立。 電影《勇敢的心》,描述的就是這段歷史。 不過古今中外的王朝戰爭中,往往也不會缺乏聯姻這種cao作。 因此經常會出現a和b打仗,a卻和b的子孫有著血脈關系的情況。 1603年。 強勢的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咳咳,一世駕崩。 因為生前無嗣,與之關系最近的就是其侄孫,也就是時任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 于是在佩戴蘇格蘭王冠的同時,詹姆士六世也被加冕為英格蘭的國王。 但此時的詹姆士只是頭戴兩頂王冠的同一個人而已,英格蘭與蘇格蘭仍然是兩個國家。 不過另一方面。 這也拉開了兩國合并的序幕,為合并達成了合作基礎。 而最終導致兩國合并的原因,說起來也有幾分意思: 蘇格蘭破產了,最終為了還債而賣了自己…… 那是在1688年的時候,高盧在歐洲大殺四方,頗有些荒天帝的架勢。 歐洲各國為了阻擋高盧的擴張,便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高盧,史稱“大同盟戰爭”。 蘇格蘭作為參戰國之一,被高盧單抓針對了,經濟遭受嚴重打擊。 但俗話說得好。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此時其國內又爆發了大饑荒,大約有15%的人口餓死。 為了發展經濟,蘇格蘭政斧決定放手一搏: 打算在中美洲這塊地方建立本國殖民地,以便于和亞洲通商。 但考慮到國庫早已空空如也,所以最后蘇格蘭政斧做了決定,項目資金靠公眾募資。 就這樣國會議員、地方仕紳與數千名包括船長、醫生與藥師等職業的擁資公民,皆興致勃勃地把終生積蓄投入殖民計劃。 然后悲劇發生了: 在1699年第二支殖民艦隊抵達巴拿馬之前,蘇格蘭建立的“新愛丁堡”已經被西班牙人摧毀殆盡,這些資金最后全然進入了西班牙人的口袋。 真.送財童子。 這部分資金約為當時蘇格蘭全國流通財富的25%~50%之多,于是乎,蘇格蘭崩了。 在這種情況下。 蘇格蘭只能以政治聯合,來換取經濟援助及英格蘭放寬貿易限制的承諾。 所以1707年。 雙方聯合法案通過。 蘇格蘭國會解散,兩國正式合并為單一的“大不列顛王國”。 當然了。 并不是所有的蘇格蘭人都贊成這種結果,因此一直以來——哪怕是在徐云穿越的后世,蘇格蘭獨立的聲音依舊不小。 而眼下這個時間點嘛…… 則恰好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階段: 再過36年,蘇格蘭自治協會便會成立。 雖然這波獨立運動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但在最近這段時間點,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可謂劍拔弩張。 雙方在邊界沒少發生摩擦,甚至出現過百人級的械斗。 只是出于敏感角度考慮,雙方使用的都是rou搏或者冷兵器,沒人敢用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