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節
至于周善之所以對這事兒有印象嘛…… 一來是因為直播本身有些特殊。 二來則是因為…… 他在那天上了一條一兩多的小鯽魚,也是兩個多月來唯一一次沒有空軍。 想到這里。 周善忽然意識到了什么,對徐云問道: “等等,小徐,你說你是科大生物系博士……你的老師是誰?” 徐云不明所以的眨了眨眼,有些意外周善為什么會問出這種問題,不過還是很快答道: “家師田良偉院士?!?/br> 周善聞言眼中頓時閃過一絲激動,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氣,感慨道: “果然是田院士……” 眼見徐云依舊有些肯尼迪撓頭發摸不著頭腦,周善沉吟片刻,解釋道: “當初我被羈押進拘留所后,一共有三十多位院士聯名上書,田院士也是其中一位……” 徐云心中一凝,旋即了然。 原來如此…… 在華夏院士體系建成后,超過二十人以上的聯名上書一共有兩次。 規模最大的抗議,是之前提及過的煙草院士謝劍平。 當時聯名上書的院士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位,分成了兩個批次。 接著便是周善那事兒了。 那會兒一共有三十五位院士聯名上書,其中不乏吳孟超院士和劉先林院士這樣的德高望重之輩。 田良偉作為周善的同行,當初也同樣位列其中。 在那種情況下愿意站出來發聲的,幾乎都是行得正站得直的正直之輩。 有了這一層關系,客廳內的氛圍頓時融洽了不少。 隨后徐云悄悄瞥了眼周善,發現對方表情放松了不少,便繼續說道: “周院士,如果您能入職我們公司,待遇方面您盡管放心?!?/br> “我們公司可以為您提供最少兩百萬的簽字費,不低于兩百萬的年薪,最少三百萬的項目啟動資金,50%的專利分成,以及4%的公司干股?!?/br> 徐云說這番話的時候底氣很足,就像是一個有存稿的作者似的。 原因無他。 因為現在的華盾生科,確實能拿出這樣一筆款項。 此前在決定額外引進五條foerda-t632生產線的時候。 公司由于資金匱乏,曾經通過鄭祖的關系獲得了一筆貸款。 按照引進計劃。 一條foerda-t632生產線的價格是一百七十萬華夏幣,因此公司將會投入八百五十萬去購置這些生產線。 但隨著nutrien的變卦,foerda-t632被列入了禁運協議。 徐云只能另尋國產,這才有了和林振華的會面。 后來漢華廠方面突破了過渡金屬的壁壘,同時林振華又將最關鍵、也是價值最高的環化模組免費贈送給了徐云。 如此一來。 哪怕算上其他設備的生產成本,一套生產線也就四十萬到頭了。 更別提林振華提供的模組數據還要遠優于foerda-t632,保守估計能將生產成本壓下兩塊錢左右。 而很湊巧的是。 在鄭祖的全力運作之下,那筆貸款已經到了公司賬面。 于是乎,徐云忽然發現…… 公司的賬面上,一下子便多了大幾百萬的現金流! 因此在和董事會其他成員的討論之后。 徐云很豪爽大手一揮,將其中的一大部分資金充作了邀請周善加盟的條件。 至于那4%的股份,則來自公司成立時已經約定好的期權池。 隨后徐云頓了頓,從身邊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文件,遞給周善: “周院士,雖然和意呆利科學院的條件相比,我們在現金方面的待遇可能還有所差距?!?/br> “但一來我們是華夏的本土企業,二來……這是我們公司目前產品銷售報告以及利潤模型,您可以先看看?!?/br> 周善接過文件看了幾眼,眉頭一揚: “好家伙,預估三年后的市場占有率71%?這么高?” 徐云點了點頭,語氣和表情顯得很誠摯: “周院士,您是業內的頂級專家,以您的人脈可以很輕松的了解到我們產品的優勢度,這方面我沒有任何騙您的必要?!?/br> “按照這個收入比例,畫餅的大話我不說,但至少至少可以保證一點?!?/br> “那就是明年的這個時候開始,您的研發經費絕對要高于意呆利給出的數字?!?/br> 周善將文件放回桌上,看了徐云一眼,又瞥了眼笑吟吟的林振華。 沉吟片刻,問道: “小徐,你們公司是主打蟑螂藥的嗎?” 徐云連忙搖了搖頭,解釋道: “周院士,蟑螂藥只是公司目前最大的現金流而已?!?/br> “我們的定位是生物科技公司,今后的產品目標必然是全領域性的?!?/br> “如果機會合適,甚至可能出現一些跨行業的產品,畢竟科大的物理學院在我們公司也有占股?!?/br> “因此您完全不用擔心研究方向與您專業不符的情況出現,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一個蟑螂藥?!?/br> “當然了,殺蟑螂是我們的主旨,這點是肯定不會變的?!?/br> 周善院士的主攻方向是動物分子遺傳育種學,也就是研究動物基因這一塊,和蟑螂藥完全是兩個概念。 用現實例子來比喻的話。 差不多就是搞克隆羊多莉那種情況。 當然了。 這種只是成果方面的表現。 實驗室內則主要涉及到了細胞、基因這些細微的微觀研究等等。 因此徐云提前便給他打了個預防針,避免出現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眼見周善似乎有些意動。 徐云又從背包里取出了另一份文件,厚度比之前那份厚一點,也是此行的殺手锏: “周院士,您看看這個?!?/br> 周善接過文件,如同先前看銷售報告似的翻了翻。 片刻過后。 啪嗒—— 文件掉落在地,散做一團。 周善卻仿若沒注意到一般,目光死死的盯著徐云: “小徐,你們公司找到了本土驢,還是一對?” 見此情形。 徐云心中驟然一喜,不過表情還是盡量保持著平靜: “沒錯,一公一母,身體條件都非常的健康?!?/br> 先前提及過。 14年那會兒,楊煥明院士曾經組織過一次本土對驢基因表達體的測序。 在測序過程中。 研究人員們發現了大量專屬于本土驢的未知情況。 比如lp表型和磷酸戊糖途徑產物等等。(這是有論文參考的現實例子,為啥還有人說我為了讓驢毛特殊編造的捏,doi10.13881/j.ki.hljxmsy.2021.02.0100/10.28502/n.ki.nkjrb.2014.007254) 就像咖啡豆里還有一千多種成分沒確定一樣。 確定一種成分是酸、鹽、糖其實很簡單,通過做質譜或許相性就行了。 但具體的成分分析以及生成途徑,往往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檢測出了這種未知成分,但經費不夠,唯一的選擇就是把這個情況寫成報告或者論文發布出去。 要是運氣好也有人進行了研究,那么或許能破解其中的秘密。 但若是方向冷門,話題度又低。 可能數年甚至數十年過后,都不會有人給出答案。 而與楊煥明院士一樣。 周善作為分子遺傳學的專家,專業方向就是搞克隆和生物體研究的。 本土驢,其實也是他早先的研究項目之一。 然而可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