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節
“牛頓先生,雖然不清楚您的疑惑,但是您是否想過……” “光的屬性……” “有可能是兩種情況共存的呢?” …… 第210章 歷史在這里拐了個彎 “……以上便是我的看法和建議?!?/br> “寄信人,厲飛羽?!?/br> 寫好這封信后。 徐云輕舒一口氣,將鋼筆放到了一旁。 雖然依舊不清楚這封信為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到的自己手里。 但根據先前小牛在信中所提的情況來看。 或許…… 這是某種類似場外求助的激活方式? 也就是小牛在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有一定可能性能夠聯系上自己,進行跨越副本的信件交流。 只是不知道這種方式是否有固定的周期,更關鍵的是不確定…… 是否有獎勵? 畢竟按照光環先前的表現來看。 它雖然有些蓋蓋的,但一直很講究‘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個基礎原則來著。 隨后徐云又將目光放到了信件上,開始做起了最后的校對。 小牛寫這封信的目的其實很明確: 核心問題便是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他對光的微粒說產生了一些動搖。 也許是外人提出的某個現象。 也許是小牛自己發現的一些端倪。 總之對小牛造成的沖擊力不小。 因此在這封回信中。 徐云幾經思索,最終還是選擇提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上輩子是教科書的朋友們都知道。 所謂光的波粒二象性,它在教科書釋義上其實非常簡單: 光既是波,也是粒子。 在后世只要你讀過義務教育,基本上都聽過這個詞。 但在歷史上。 光的本質的探究其實是非常曲折的一件事。 在小牛之前。 光的波動說其實是非常有市場的一種看法。 這個理論由惠更斯提出,頭號大粉絲則是前文被虐的很慘的胡克。 胡克之所以支持光的波動說,是因為他發現了光的干涉現象,就是我們平時所見的絢麗多彩的肥皂泡。 這些美麗的泡泡其實就是光的薄膜干涉,而干涉毫無疑問是波的特性。 所以老胡當然就認為光是波啦。 后來的小牛則另辟蹊徑,提出了微粒說。 并且隨著爵爺聲望日隆,在科學家形成了“兩個凡是”的觀點: 凡是爵爺支持的就是對的,凡是爵爺反對的就是錯的。 所以微粒說大行其道,波動說日漸衰微。 再后來出現了一個叫托馬斯·楊的人,他設計了一個最初始的干涉實驗。 這個實驗現在已經進入了中學課本,實驗設計之精巧堪稱物理學上的經典: 在一個點燃的蠟燭前面放一張紙,紙上面有一個針孔,這樣就得到了一個點光源。 在點光源前面,再放一張紙,這張紙上面有兩道細縫。 那么在這張紙后面的顯示屏上,你就會看到明暗相間的條紋。 同時調節紙和顯示屏以及雙縫之間的距離,還可以改變干涉條紋的疏密。 這個實驗的重要性在科學史上堪稱前列,以至于在后來驗證電子波動性時,科學家們直接采用了相同的實驗原理。 所以在物理學十大經典實驗中,雙縫干涉實驗就占了兩個。 等到了1808年。 馬呂斯發現了光的偏振現象。 再后來隨著泊松亮斑的發現,光的波動說再次咸魚翻身,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其后又出了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兩人,在經典物理——也就是我們rou眼可見的世界中,光的定義基本上到此為止了。 接著再過了80年,赫茲發現了電磁波。 光電效應。 這個人類歷史上宏觀和微觀世界的關鍵分割點,首次被人類發現。 在研究光電效應期間,湯姆遜通過對陰極射線的研究發現了電子。 當時湯姆遜就像是看到了凣凣上廁所一樣,驚呼道世界上居然還有這么小的東西! 從而將人類對世界的研究,推向了另一個微觀世界。 再后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1900年。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 1902年。 勒納德總結了光電效應。 1905年。 老愛,愛因斯坦登場,總結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老愛之后便是來德布羅意,他提出了物質波的假說。 他指出不只是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927年。 美國物理學家戴維森在德布羅意論文發表一年后,完成了電子衍射實驗。 證明了電子具有波的特性,波粒二象性作為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得到了證實,德布羅意的設想得到了證明。 自那以后到現在,前端物理基本上都是在研究這些先賢們觀測到的現象背后的真相。 與此同時。 整個關于光的屬性的爭論持續了整整數百年,需要大量的成果累加而成。 因此徐云絲毫不擔心自己給小牛的提示會搶掉愛因斯坦的飯碗,畢竟物理學的理論不是說你提出某個概念就能等同于真相的。 就像小牛在萬有引力方面的成就。 在小牛之前便有很多人發現過‘引力’或者‘重力’的現象,比如赫赫有名的西門慶大官人。 但發現現象不算啥,進一步的論證與計算才是難事。 小牛之所以能成為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人,是因為他推導出了相關公式,在數學上對現象進行了定義歸納。 因此除非小牛能順帶發現電子并且總結光電效應,否則愛因斯坦確實不用擔心小牛把自己的業務也給搞定了。 況且以愛因斯坦的智慧來說。 如果小牛能提前把某些問題給解決掉,他的成就說不定還能達到更高呢。 隨后徐云將信件對折,塞入信封。 正尋思著怎么將其寄出呢,卻見這封信緩緩化作了一束光粒,消散在了第一扇門中。 徐云:“……” …… 與此同時。 1672年。 大不列顛。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牛頓教授好!” “牛頓教授您吃了嗎?” “牛頓教授,我剛買了一件很漂亮的泳衣……” “牛頓教授,我男朋友想約您周末去擊劍!” 面色肅然的應付完諸多學生后。 牛頓穿著自己的安踏運動鞋,拎著一袋面包走向了專屬于盧卡斯教授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