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節
在zj市區和郊區的各類山頭中。 位于市郊西南方的五洲山山名的含義,可謂歧解最多。 五洲山在地方縣志中又被叫做五州山,因此很多人認為它的名稱源自一些古詩詞。 有人說它的名字出自曾布詩‘海門西北起崇丘,絕頂參差見五州’。 也有人說它源自《文選》中的記載: ‘九州之地,宋得其五。五州之人傾心望帝幸焉?!?。 更有傳聞五州山乃是秦始皇挖斷京硯山后鎮江出現的新龍脈,得者可擁半數天下,顧名五州。 類似的流言還有不少,真假難辨。 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五洲山的得名時間在北宋開寶年間之后,也就是公元968-975年。 五洲山的五座山頭有些類似人的手掌,中峰最高,兩頭較低。 山勢朝北方面陡峭,朝南方面則比較舒緩。 不過就算是最高的中峰,海拔高度也不過306米,遠遠達不到“名山”的規模。 因此它的名頭一直不響,僅限于鎮江一帶相對有名。 不過俗話說得好。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就這么一座三百多米高的普通山峰,內中也有著老人峰,天鵝洞,木棋墩、夕溪,卓錫泉,夕聽泉,鹿跑泉,千尺井日觀、臥云二亭等諸多景點,外加顯慈寺和因勝寺兩座寺廟。 此時此刻。 山間的一條小道上。 正有兩位年輕人一前一后,踏著石階,一步一步的向上行進著。 二人正是徐云和老蘇。 “其實五洲山這名字,來歷沒那么高大上?!?/br> 走了段路后。 老蘇抹了把額頭的汗水,指著不遠處依稀可見的鎮江九曲河分支說道: “在宋時,鎮江乃是南運河的起點、京杭大運河的樞紐,屬于漕運要道?!?/br> “當年老夫任南運巡河大員,曾于此山山巔遠眺港口,得見五條巨舟于河中并肩齊行?!?/br> “后又聽聞此山無名,老夫便隨口說了一句‘不如便稱它為五舟山吧’,時任知縣王文越就將其記在了縣志中?!?/br> “后來金人斷我國祚,山河沉淪,宋時的鎮江縣志也不知所蹤?!?/br> “因此后人傳著傳著,便將五舟山傳成了五洲山,還加上了各類腦補,倒也有些意思?!?/br> 一旁的徐云朝他遞了瓶礦泉水,靠在一塊石頭上,笑著道: “這就是腦補的威力了,吃瓜過程中加些腦補,到最后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事情會往哪兒走?!?/br> “比如我當初寫小說,不知道啥時候有了個釣魚娘的綽號,到最后連編輯都以為我是個妹子了?!?/br> “最離譜的是三八婦女節那會兒,他還問我要不要代表女作者接受采訪呢?!?/br> 老蘇:“……” 隨后他們二人又歇了一會兒,便繼續開始向上攀登了起來。 作為五洲山僅有的兩座寺廟,顯慈寺和因勝寺的傳承歷史都相當悠久。 其中顯慈寺始建于五代時期,期間重修過四次。 熙寧年間的丞相陳升便埋葬于此。 因勝寺的年歲則要更早一些。 它于唐大中六年初建,重修過三次。 周遭埋葬最有名的人便是…… 蘇頌。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您應該在我出現那天后的一個月回歸京口,也就是現在的鎮江?!?/br> 因勝寺外,徐云正拿著手機,向老蘇普及著他的身后事: “接著在次年的6月18日,您在潤州因病故去,蘇家后人們便將您埋葬在了五洲山?!?/br> “后‘嘉定志’卷七載,‘故相魏國公蘇頌祠,在因勝報親寺’?!?/br> “喲,歷史上來拜過您的人還不少,宋慈……文天祥……好家伙,朱元璋當初都給您上過香呢?!?/br> “朱元璋?” 老蘇聞言一愣,問道: “就是那個明代的開國皇帝,臉長的跟我家那頭驢差不多的那位?” “……沒錯?!?/br> “這倒確實有些巧……” 老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后對徐云道: “小徐,我的墳頭具體在哪兒?” 徐云看了眼手機屏幕,又對了對方位,指著東北方向道: “應該在那兒?!?/br> 蘇頌墓的發掘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07年,實質進展則發生在2018年。 當時由zj市文廣新局文物處領頭,對五州山東北阜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最終發現了一塊2000平方米的墓園。 當時墓園中出土了不少陶瓷遺物和建筑構件,數量有三四十件。 器型有碗、罐等,時代不晚于南宋。 考古則出土了兩件建筑構件。 其中一件為泥質灰陶鴟尾殘部,另一件為獸面紋瓦當,具有典型北宋特征。 文物處后來又進行了諸多詳細的勘測,最終在2019年4月15日舉行了“五州山東北阜宋代大型墓址考古勘探情況通報會”,并且確認了墓葬的主人便是老蘇。 2021年初。 國家批準“考古發掘證照”考執字(2021)第(007)號,同意對這一墓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 同時還在因勝寺附近的蘇頌墓碑周圍,修建了一座蘇頌人物館。 眾所周知。 鎮江是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 全市有兩個5a級景區,還有7個4a級景區,長期以來游客數量都保持在一個不低的量級上。 因此當徐云二人抵達此處時,不但見到了一些零散游客,面前還突兀的出現了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建筑。 “你說啥?” 徐云看著面前的售票亭,腦門上一連竄問號: “去參觀蘇頌祠還得買票?” 售票員是個胖乎乎的小姑娘,聞言用帶著少許禮貌但沒什么感情的聲調說道: “是的,蘇頌祠內有不少宋代出土的文物,后面連接著一座茶園和卓錫泉,夕聽泉以及鹿跑泉,算是一個組合式的景點?!?/br> “這是文廣新局和旅游局的要求,畢竟也算是文化保護單位了,全國大多數地方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br> 徐云悄悄瞥了眼老蘇,心中莫名浮現出了一絲某個末代皇帝參觀故宮的既視感。 隨后他掏出手機,對著二維碼一掃: “行吧,多少錢?” “一潘以下的兒童和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免票,一潘以上十塊錢,正好一潘算全票?!?/br> 徐云爽利的支付了20,從售票員手中接過票根,帶著老蘇走進了景點。 售票臺后是一條幽靜的木制棧道,冬天的陽光曬在臉上很舒服,暖乎乎的。 二人徑直走了五十多米,面前便出現了一座全新的建筑。 這座建筑的占地面積大概有三四百百平米,最前方立著一個銅像。 建筑只有一道大門,入口處赫然寫著‘蘇頌墓’三個字。 徐云帶著老蘇走到銅像前。 他先是看了眼銅像,又看了眼老蘇。 徐云:“……” 怎么說呢。 像是把梁朝偉給做成了楊迪的模樣吧…… 隨后老蘇看了眼自己的‘遺像’,忽然想到了什么,走到銅像邊: “小徐,幫我倆拍張合照,記得把后面蘇頌祠三個字也拍進去?!?/br> 徐云繼續: “……” 拍完照后。 二人便走進了蘇頌祠。 蘇頌祠的內部有些復古,以暗色調為主,一進屋便令人感到了一股時間帶來的厚重感。 其中祠內的墻壁上刻錄著老蘇的一些人物介紹以及畫像,還有一臺小電視在播放著老蘇生平。 比如生死年份、人生成就、歷史評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