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節
徐云見說連忙走到一處僻靜的角落,按下通話鍵: “喂,老裘?” 話音剛落。 裘生那道大嗓門便嗷了起來,仿佛口氣都要順著信號傳過來似的: “老徐,一個好消息,我們發現了新型微生物的擴增條件!” 徐云微微一愣,旋即大喜。 生物學上的擴增條件和技術有很多,不過眼下裘生說的顯然是指培養基的基底。 想到這里。 徐云連忙朝四下里看了一眼,發現周圍沒人后將手機音量按小了兩格: “哦?什么條件?” “用驢毛和豆渣研磨成的培養基,不對,準確來說,是用本土驢毛發研磨成的培養基!” 徐云: “?????” 必須同時。 兩公里外。 東苑食堂后廚。 剛干好活的驢兄正躺在棚內,準備和食堂發給自己的兩頭配偶聊聊有關量子隧穿的穿入位勢壘以及躍遷能級的甩鞭……衰變事宜。 結果剛準備疊加勢壘,驢兄的心中便陡然一驚。 不知為何。 他忽然想到了很久以前的某個白天。 有個邪惡的年輕人招呼兇仆,將自己硬生生從另一個驢妹的身上拖下,收集了自己的非牛頓流體,然后放到了某個盤子里圍觀了起來…… 想到這里。 驢兄不由微微嘆了口氣。 天生就是勞碌命啊…… 第198章 只有驢受傷的世界完成了 半個小時后。 徐云面色匆匆的趕到醫學大樓,搭乘電梯來到了實驗室。 剛一進門。 他便見到裘生塞著耳機,靠在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一晃一晃的。 一邊刷抖音一邊嘬豆漿,看上去好不快活。 徐云快步走到他身邊,食指蜷曲,在桌上敲了兩下: “嘿,老裘?!?/br> “唔?” 裘生這才回過神,將耳機摘下。 隨后伸了個懶腰,從身邊拿了杯封裝的豆漿推到徐云面前: “喏,東苑食堂的豆漿,還熱著呢?!?/br> “來自那位驢兄的辛勤勞作,你不知道這些天這玩意有多搶手,八點多一分鐘都搶不到了?!?/br> 徐云接過豆漿,輕輕抿了一口,接著說道: “豆漿的事兒先不談,話說老裘,你之前提到的培養基是個啥情況?” 裘生聞言嘿嘿一笑,用下巴朝放著培養基的方向努了努,解釋道: “這些天食堂石磨豆漿的生意不是很好嘛,順帶著每天磨出來的豆渣也挺多的?!?/br> “說是每天剩下的豆渣足足有上百斤,處理起來還挺麻煩的,這事兒你應該知道吧?” 徐云輕輕點了點頭。 上輩子是豆子的同學應該知道。 一般來說。 如果你臉不黑的話,一斤豆子差不多可以出五到六斤的豆漿。 驢拉石磨的話由于研磨不均勻,產量會少點,大概只能出4斤左右。 豆漿的密度比水大,換算下來500克豆漿只有400毫升出頭。 400x4=1600 也就是說,一斤豆子大概可以通過石磨磨出來1.6升的豆漿。 東苑食堂一杯豆漿的規格一般是200毫升,一千人次就是200升,一百三十斤好說了。 最近東苑食堂的石磨豆漿爆火,連帶著中區西區的不少學生也跟著過來買起了早餐,總人次在3000左右。 算上其他一些豆制品食物,食堂那邊每天產生的豆渣重量一直在130到160之間浮動。 這些豆渣處理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畢竟豆渣制品相對來說沒那么好賣。 大部分情況下,剩余的豆渣都只能送去發酵生產液肥。 隨后裘生頓了頓,繼續說道: “那天我在東南門遇到了處理豆渣的幾位勤工學生,其中正好有一位是我同鄉的學妹?!?/br> “所以我就和她討了一斤豆渣回來,準備有空自己做個豆渣餅啥的解解饞?!?/br> 徐云點點頭,又問道: “那么驢毛呢?” 裘生拿起豆漿抿了一口,從邊上又拖過來了一個藍色的小袋子,隱約可以看到些許動物毛發: “當時她手上還拿著一個小塑料袋,一問才知道,這是那頭驢換季掉下來的毛,打算找個垃圾堆把它們扔了?!?/br> “正好我最近在帶一組課題,內容是研究型角蛋白纖維材料在水響應形狀記憶和機理方面的特性?!?/br> “驢毛又是一種天然的紡織纖維材料,硬要說的話比起羊毛鳥毛啥的還少見一點兒,所以我就把豆渣和驢毛一起帶回來了?!?/br> “后來在制作培養基的時候我尋思著那誰不是說過么,反正不要錢,多少試一點嘛,就把豆渣也拿去做了基底?!?/br> “豆渣和驢毛我是一起帶回來的,雖然有袋子分隔,但還是有一根夾到了豆渣里頭?!?/br> “這只是我心血來潮做的對照組,檢查過程也就沒那么仔細,沒注意把它給混了進去?!?/br> “結果時間一長忽然發現,驢毛周圍的新型微生物數量居然暴增到了其他對照組的二十倍以上!” “這不,我就立刻打電話把你喊過來了?!?/br> 聽完裘生這番話。 徐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在提及微生物培養的時候,很多人經常都會把思路往高大上的角度去想。 但實際上。 微生物的培養基并不一定有特別高的逼格,具體是分類型的,有些基底還是常見的一些東西。 一般來說。 在實驗室里,微生物培養基有三個種類: 首先是合成培養基。 這種培養基的各種成分是已知的各種化學物質,優點是化學成分清楚,組成成分精確,重復性強。 缺點則是價格較貴,而且微生物在這類培養基中生長較慢。 比如如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察氏培養基等等。 其次是半合成培養基。 它是在天然有機物的基礎上適當加入已知成分的無機鹽類,或在合成培養基的基礎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制作成的培養基。 比如培養霉菌用的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就是這種類型。 最后一個同時也是運用次數最多的,則是天然培養基。 它完全由天然物質制成,如蒸熟的馬鈴薯和普通牛rou湯: 前者用于培養霉菌和做育碧服務器,后者用于培養細菌。 同時除了馬鈴薯和牛rou湯外,裘生所用的豆渣其實也算是個常見的老龍套。 比如杏鮑菇菌絲體就是靠這玩意兒培育的,蒼白桿菌還原也是用的這種基底。 只是在現實里。 大多數苦逼的生化汪之所以喜歡用豆渣,主要是因為可以用經費買豆子來榨豆漿喝,安全的同時還能省點錢…… 當年徐云讀博士的時候就認識一位生物汪,實驗室就在徐云做苦力的物理實驗室隔壁,有事沒事就拎著一大桶豆漿過來竄門。 那時候和徐云兩個單身狗就著豆漿配毛豆,談天說地無所不聊,如今想來倒也挺有意思的。 后來那哥們的孩子今年都考上科大了,徐云還是個單身狗…… 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而除了豆渣之外,裘生所說的誤加驢毛也很正常。 普通培養皿這玩意兒,可以說是實驗室里最容易出現奇奇怪怪東西的地方。 比如指甲殼啦、頭發啦、某些彎彎曲曲的不明毛發啦都可以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