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節
小榕聞言一笑,似乎想到了什么很有意思的過往: “徐博士,你可能不了解,國科大網安中心的向主任和清塵以前有些交集,兩個人誰也不服誰?!?/br> “如果清塵那邊提出合作的想法,小向那頭應該不會拒絕?!?/br> “況且從正常心理角度來說,你在家待著好好的,突然有人拿著錘子棍子把你家門沖開要搶東西,你也不是個鶸,那么必然也會想著報仇的?!?/br> 徐云沉思片刻,感覺小榕說的確實挺有道理的。 普通正常人都有起床氣呢,更別說這種被暴打吵醒的情況了,又不是人人都是張懷明。 因此很快。 他便做出了決斷: “既然如此,榕哥,咱們就搞他一波,來而不往非禮也嘛?!?/br> 小榕扶了扶眼鏡,重重點頭: “放心吧,一切交給我就好了?!?/br> 在得到徐云的應允后。 小榕立刻聯系上了科大網安中心,由王清塵發出了一封日志。 很快。 國科大方面便傳來了回復。 內容同樣簡短,就一個字: “干!” 十五分鐘后。 國科大網安中心又趕來了五六位被從被窩里喚醒的專家,至此形成了一個由三方反擊生力軍的終極體。 其中科大網安中心的人數最多,足足高達33位,王清塵領頭。 其次是國科大,19位。 華盾生科的網安部由于新建,因此人數最少,只有8人,但卻有小榕這樣一位超級大佬坐鎮其中。 要知道。 個體戰力在現代網絡攻防中的重要性還是很高的——沒有向海華協助的小榕只能選擇防守,但多了向海華,科大方面就能展開全線反攻了。 接著又過了五分鐘。 反擊正式開啟。 王清塵負責反擊的對象是京都大學,某種意義上代表著霓虹,這也是一位老對手了。 在過去的這些年里。 華夏互聯網遭遇的大多數都來自海對面,但高校遭受的卻主要來自4v,其次便是霓虹。 啪啪啪—— 王清塵修長的手指如同鋼琴家一般在鍵盤上掃過,帶著科大三十余位專家展開了進攻。 很快。 在看不見的網絡世界里。 一股巨大的流量被匯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股可怕的數據長洪。 這是標準的ddos攻擊,這也是黑客攻擊的常規流程。 這玩意兒就跟電信區無限火力必在中路打一級團一樣,技術力不高,屬于沿襲下來的一種老套路。 ddos攻擊之所以能成為主流攻擊手段,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 它主要是利用tcp三次握手協議的漏洞發起攻擊,并且在這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ddos攻擊越來越智能化和簡單化。 到了現在。 哪怕是不懂什么技術的“腳本小子”,都能輕松發起ddos攻擊。 甚至在境外一些網站的網頁上。 使用者只需輸入目標網站的ip地址,選擇攻擊時間,就可以發起一次ddos攻擊。 一般來說。 使用1000臺基于云的僵尸網絡進行ddos攻擊的成本,約為每小時7美刀。 而ddos攻擊服務收費通常是每小時25美刀。 這就意味著攻擊者的預期利潤大約在每小時約18美刀左右,毛利率很高。 cao作方便+利潤高,使用的人自然就多了。 不過作為主任級別的專家,王清塵使用的可不是普通的ddos攻擊。 他利用了ntp來實現帶寬增益,20mbps的端口可以造成2gbps的攻擊效果。 所以在短短一分鐘的攻擊內,峰值便達到了251g/秒。 與此同時。 京都大學。 中森情報實驗室。(見注) 與華夏的計算機專業不,霓虹對于計算機專業的稱呼有些特殊,叫做‘情報系專業’。 其中包含了計算機情報學、數理情報學、通信情報工學等諸多細分專業。 硬要對標的話。 情報二字在霓虹大學中的含義,大概可以等同于本土的信息工程。 因此中森情報實驗室并不是一個特殊勤務機構,而是一間貨真價實的網絡安全中心。 中森情報實驗室的負責人名叫中森說一,曾用代號optic,也是霓虹最頂尖的黑客之一。 說到霓虹的it界,很多人大多會不屑的一攤手,表示霓虹原來也有黑客嗎? 他們不是在2013年被郭盛華半個小時就打的全盤崩潰,咱們的國旗都插到了霓虹網站上嗎? 然而很可惜的是。 這是一個完全虛假的新聞。 2013年壓根沒有發生過霓虹和華夏的黑客大戰,郭盛華也壓根沒做過那些事情: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通過炒作火起來的騙子,18年的時候進了局子,現在剛放出來不久就又開始進行了炒作。 這個所謂的華夏互聯網守護神,實際上是一個粵省的無業游民。 中專畢業,沒有固定工作,靠打散工為生。 什么2007成立華盟、馬蕓一個億聘請被他拒絕、黑客大戰中將紅旗插遍霓虹之類的事情全部都是杜撰出來的,被捕時付費的會員才400人…… 然而很離譜的是。 這么一個已經進局子的騙子,目前依舊有很多營銷號在炒作。 比如你搜索郭盛華和郭盛華被抓,出現的完全是兩種內容。 這種劣跡斑斑的人靠著杜撰出來的履歷,自稱是華夏互聯網的守護神和黑客教父,真的是對lion、小榕以及當初所有為國奮戰的互聯網人的羞辱。(之前寫小榕的時候有人提到郭盛華,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這個騙子,這種盜竊他人榮譽的小人實在是不要臉。) 總而言之。 霓虹的黑客圈遠遠沒有很多人相信的那樣羸弱。 長遠來看,這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對手。 有些時候過分的輕視或者貶低對方,反而并不是件好事。 此時此刻。 中森說一正坐在cao作臺前,面色凝重的聽著助理的匯報: “中森前輩,華夏科大分部方面的反應要比我們預計的快很多,同時還有不清楚來歷的援軍協助?!?/br> “目前對方已經組織起了有效率的反撲,峰值攻擊速度已經到了t3量級了!” 中森說一對于“中科大”的反擊并不以為意,這類倉促的反擊只要抵御過最開始的一陣就行。 京都大學就像是經過積水潭時故意加速濺別人一身水的車輛一樣,所謂的反擊不過是對方在狼狽之下丟出的石頭罷了。 只要躲過第一顆石頭,對方便只能站在路旁無能狂怒。 因此比起反擊,中森說一更在意另一件事,這也是他這次的主要任務: “那么數據呢?截留了多少數據?” 助理聞言,表情頓時微微一僵: “中森前輩,我們只得到了一千多篇論文……” “一千多篇?” 中森說一的眉頭擰的更緊了: “為什么會這么少?” 助理連忙身子一挺,同時低下頭: “對方直接封禁了“ping-to”和“ping-from”http頭的任何web請求,與援軍形成了夾擊截留的姿態,很多數據沒有辦法傳出來?!?/br> “另外中森前輩,在交鋒的過程中,我們似乎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情況?!?/br> “什么情況?” 助理將一份表格遞給了中森說一,指著上頭道: “您看這里……這里……這幾處腳本的處理方式與當初華夏紅盟的那位‘指尖笑’如出一轍?!?/br> “根據我們的判斷,雙方有九成概率會是同一個人?!?/br> “指尖笑?” 中森說一微微一愣,原本冷峻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意外: